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加快,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有序“走出去”,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14 09:19:48

每经记者 李明明    每经编辑 陈旭    

1843389730701789184.jpeg

过去的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对外投资水平依然持续提升, “走出去”企业合作共赢成效显著。

据统计, 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与此同时,多双边经贸合作实现突破,推动RCEP如期生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

2022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这种情况下我国对外投资的前景如何?企业应当如何把握机遇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绿色经济和数字化又会给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带来哪些亮点?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在全国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进行了专访。

陈健告诉记者,当前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国总体有利,我国企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2816613277863490560.png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参与产业链合作

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2816613277863490560.png

NBD: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对中国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有着哪些发展的机遇?

陈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各国造成的影响前所未有。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加快,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博弈加剧,国际投资监管政策趋严,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仍较为复杂,企业面临着政治、经济、安全等各类风险,特别是全球疫情下境外企业人员流动受阻、汇率变动等问题还将持续。

7218006096037124096.png

2021年我国全行业对外投资超9300亿元,同比增长2.2%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国总体有利,世界各国经济不同程度的复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多双边互利合作持续深化,全球绿色、数字等新兴领域需求旺盛,我国企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NBD:您认为2022年我国对外投资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陈健:下一阶段,对外投资会呈现出这样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新发展领域不断涌现。世界各国着力推动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共识,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新能源、新基建方兴未艾,成为国际投资合作的重要方向和内容。

其次是助力“双循环”协同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对外投资将更加注重与国内外贸易紧密融合,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畅通国际循环,从而发挥国外市场产业、资源、技术的反哺作用,加强与国内大循环的协调联动,服务于国内发展。

三是全球产业合作日益深化。对外投资有助于我国产业链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特别是RCEP签署生效后我国与各国产业链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我国对外投资方面,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对东盟全行业直接投资143.5亿美元,其中前三大投资目的国为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RCEP的实施,也将会极大利好我国对外投资形势。

长久以来,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保持密切的商贸投资关系。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东盟连续第二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都为各国间对外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带来巨大便利。

对于2022年的对外投资工作,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防范,除了投资风险以外,也要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境外员工健康安全。

与此同时,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拓展合作新领域,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重点关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带来的新机会,推动对外投资高水平发展。

此外,还要更加重视国际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技术、变革理念、创新模式,加强合规建设,规范经营行为。

8761900719744284672.jpeg

在疫情造成全球对外投资下滑的背景下,2020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出现逆势增长

NBD:在政策层面上,我们应当如何来对待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行为?

陈健:我认为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

首先是加强高端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对外投资。加强国内外的产业衔接,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制造、营销网络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在技术成熟、国际市场有需求的行业,如轻工、纺织、家电、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建材、基础设施,加大对外投资,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其次是积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展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探讨融资租赁等新形式,探索投资与贸易相结合等新模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联合开展对外投资。

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主体和布局。支持各类所有制、各地区、各层次有条件的企业有序“走出去”,积极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快中国企业与当地的融合进程,积极履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

四是努力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外投资的宏观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推动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推进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融合,有效防控各类投资风险。

2816613277863490560.png

境外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项目大量涌现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积极参与

2816613277863490560.png

NBD:202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也是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一大亮点,新签合同金额超过上亿美元的项目560个,请问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陈健:对外承包工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事业。这项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工程承包国。

743257549905582080.jpeg

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依旧活跃,尤其是新签合同金额上亿美元项目继续增长

疫情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努力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坚持把员工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国内外资源,确保海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生产经营攻坚克难,业务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显著加快,逐步稳定了海外市场。

在亚、非等传统市场,我国企业长期深耕和培育,一些国家鼓励开展综合开发项目,同时疫情也使相关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社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增多。

在欧美等国市场,我国企业开展收购和兼并业务增多,第三方市场合作也逐渐增多。

在拉美地区,各国普遍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BOT(建设-经营-转让,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等模式发展基础设施,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通过投资带动、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开拓市场。

此外,”双碳”所引领的低碳能源、绿色技术等也给企业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基本情况

634802201808754688.png

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主体仍集中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领域 图片来源:新华社

NBD: 您认为未来在对外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领域,中国企业还有哪些机遇?

陈健:未来一段时期,在国际经济逐步复苏的态势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大力改善民生,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加大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社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医疗设施等公共卫生领域,以及可再生能源、互联互通、工业化、新基建等领域将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和潜力领域。

同时,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经贸合作深入推进,加强国际合作普遍成为各国共识,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提供了有利外部环境。

此外,国内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企业与技术类、制造类和服务类企业广泛对接合作,境外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也将有更多的项目机会。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还在交通、电力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和竞争优势,中国资本、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业主和合作方的广泛认可,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产业链不断延伸,业务布局和结构日益优化,行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

在这种大背景下,广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境外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合作新增长点。

同时,要积极探索以各种方式承揽境外项目。做优做精境外项目,注重安全质量,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带动更多国内设备材料出口或采用更多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努力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

4592391529242215424.png

记者手记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 创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尽管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投资仍陷低谷,但中国对外投资依然逆势保持增长,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对全球经济贡献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实现稳步增长,沿线国家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是充满智慧和前瞻性的战略部署。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主要以对外承包工程、铁路、物流等基础设施为主。未来不仅可以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矿产资源等领域继续合作,还可以在医疗健康、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展开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企业赴境外投资一定要学会融入当地的圈子,要做到就地取材、拉动当地就业、合资合作、双方共赢,否则投资很容易“水土不服”。

与此同时,企业“走出去”也一定要增强合规风控意识,高度重视人员生命安全、海外资产安全和投资权益保护。

记者:李明明

编辑:陈旭

视觉:刘阳

排版:陈旭 王蜀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过去的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对外投资水平依然持续提升,“走出去”企业合作共赢成效显著。 据统计,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与此同时,多双边经贸合作实现突破,推动RCEP如期生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 2022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这种情况下我国对外投资的前景如何?企业应当如何把握机遇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绿色经济和数字化又会给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带来哪些亮点?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在全国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进行了专访。 陈健告诉记者,当前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国总体有利,我国企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参与产业链合作 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NBD: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对中国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有着哪些发展的机遇? 陈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各国造成的影响前所未有。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加快,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博弈加剧,国际投资监管政策趋严,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仍较为复杂,企业面临着政治、经济、安全等各类风险,特别是全球疫情下境外企业人员流动受阻、汇率变动等问题还将持续。 2021年我国全行业对外投资超9300亿元,同比增长2.2%图片来源:新华社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国总体有利,世界各国经济不同程度的复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多双边互利合作持续深化,全球绿色、数字等新兴领域需求旺盛,我国企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NBD:您认为2022年我国对外投资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陈健:下一阶段,对外投资会呈现出这样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新发展领域不断涌现。世界各国着力推动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共识,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新能源、新基建方兴未艾,成为国际投资合作的重要方向和内容。 其次是助力“双循环”协同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对外投资将更加注重与国内外贸易紧密融合,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畅通国际循环,从而发挥国外市场产业、资源、技术的反哺作用,加强与国内大循环的协调联动,服务于国内发展。 三是全球产业合作日益深化。对外投资有助于我国产业链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特别是RCEP签署生效后我国与各国产业链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我国对外投资方面,据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对东盟全行业直接投资143.5亿美元,其中前三大投资目的国为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RCEP的实施,也将会极大利好我国对外投资形势。 长久以来,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保持密切的商贸投资关系。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东盟连续第二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都为各国间对外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带来巨大便利。 对于2022年的对外投资工作,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防范,除了投资风险以外,也要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境外员工健康安全。 与此同时,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拓展合作新领域,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重点关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带来的新机会,推动对外投资高水平发展。 此外,还要更加重视国际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技术、变革理念、创新模式,加强合规建设,规范经营行为。 在疫情造成全球对外投资下滑的背景下,2020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出现逆势增长 NBD:在政策层面上,我们应当如何来对待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行为? 陈健:我认为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 首先是加强高端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对外投资。加强国内外的产业衔接,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制造、营销网络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在技术成熟、国际市场有需求的行业,如轻工、纺织、家电、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建材、基础设施,加大对外投资,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其次是积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展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探讨融资租赁等新形式,探索投资与贸易相结合等新模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联合开展对外投资。 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主体和布局。支持各类所有制、各地区、各层次有条件的企业有序“走出去”,积极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快中国企业与当地的融合进程,积极履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 四是努力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外投资的宏观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推动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推进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融合,有效防控各类投资风险。 境外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项目大量涌现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积极参与 NBD:202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也是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一大亮点,新签合同金额超过上亿美元的项目560个,请问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陈健:对外承包工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事业。这项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工程承包国。 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依旧活跃,尤其是新签合同金额上亿美元项目继续增长 疫情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努力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坚持把员工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国内外资源,确保海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生产经营攻坚克难,业务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显著加快,逐步稳定了海外市场。 在亚、非等传统市场,我国企业长期深耕和培育,一些国家鼓励开展综合开发项目,同时疫情也使相关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社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增多。 在欧美等国市场,我国企业开展收购和兼并业务增多,第三方市场合作也逐渐增多。 在拉美地区,各国普遍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BOT(建设-经营-转让,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等模式发展基础设施,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通过投资带动、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开拓市场。 此外,”双碳”所引领的低碳能源、绿色技术等也给企业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基本情况 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主体仍集中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领域图片来源:新华社 NBD:您认为未来在对外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领域,中国企业还有哪些机遇? 陈健:未来一段时期,在国际经济逐步复苏的态势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大力改善民生,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加大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社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医疗设施等公共卫生领域,以及可再生能源、互联互通、工业化、新基建等领域将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和潜力领域。 同时,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和区域经贸合作深入推进,加强国际合作普遍成为各国共识,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提供了有利外部环境。 此外,国内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企业与技术类、制造类和服务类企业广泛对接合作,境外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也将有更多的项目机会。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还在交通、电力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和竞争优势,中国资本、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业主和合作方的广泛认可,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产业链不断延伸,业务布局和结构日益优化,行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 在这种大背景下,广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境外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合作新增长点。 同时,要积极探索以各种方式承揽境外项目。做优做精境外项目,注重安全质量,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带动更多国内设备材料出口或采用更多中国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努力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 记者手记丨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创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尽管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投资仍陷低谷,但中国对外投资依然逆势保持增长,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对全球经济贡献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实现稳步增长,沿线国家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参与度不断增强,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是充满智慧和前瞻性的战略部署。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主要以对外承包工程、铁路、物流等基础设施为主。未来不仅可以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矿产资源等领域继续合作,还可以在医疗健康、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展开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企业赴境外投资一定要学会融入当地的圈子,要做到就地取材、拉动当地就业、合资合作、双方共赢,否则投资很容易“水土不服”。 与此同时,企业“走出去”也一定要增强合规风控意识,高度重视人员生命安全、海外资产安全和投资权益保护。 记者:李明明 编辑:陈旭 视觉:刘阳 排版:陈旭王蜀杰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