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每经专访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从“提升效率”到“促进公平与可持续”,未来数字金融的使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11 09:27:00

互联网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在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有哪些?未来的发力重点在哪些方面?如何依靠数字化实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内首家成立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

每经记者 潘婷    每经编辑 廖丹    

8579466485013423104.jpeg

3月春至,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世界迎来“中国时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提到,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诚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战略机遇期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被提到新高度。

今年1月份,国务院在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

3868168158091601920.jpeg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要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8971404977923275776.jpeg

数字经济时代,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方,也在积极投身于数字化建设、助力数字金融发展的历程中。互联网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在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有哪些?未来的发力重点在哪些方面?如何依靠数字化实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对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国内首家成立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

 

6891911535269287936.jpeg

 助力国家战略目标实现

金融机构需思考如何发挥金融科技的能力和价值

2531526985389331456.jpeg

NBD: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化转型不是金融业的选择题,而是所有金融机构的必答题,是时代赋予的重要机遇,您对此是怎么看待的?

李南青: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聚焦在金融领域,数字金融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服务业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重塑和再造。

2021年以来,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都开始关注到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包括绿色低碳、科技伦理、隐私保护和反市场垄断等方面。在立法层面和行业监管层面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和重要关切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和整肃治理,比如相继出台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将数据治理纳入监管评级等。

而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一系列新的监管要求,站在从业者视角,不难发现,未来数字金融的使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之前的“提升效率”过渡到“促进公平与可持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NBD:在您看来,银行机构在助推数字金融发展、增强与数字经济的适配性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李南青: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之中,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已充分印证了自身的独有价值。从业界实践来看,数字金融、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与满意度,有力支持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还大幅降低了成本与风险。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数字金融所支持的“非接触金融服务”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加快了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因此,各类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和投入,体现在不断提升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持续加大科技员工占比、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

2060521835624690688.png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发挥金融科技的能力和价值,为实现一系列的国家战略目标而努力,如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展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

NBD: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作为立足深圳、面向全国的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是如何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持续将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的?

李南青:作为国内首家成立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七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变,坚持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不变,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控风险的底线不变,坚持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方向不变,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构建普惠金融新业态、新模式。通过不懈的努力,至今我们累计服务的个人客户超过了3亿人、小微企业法人客户超过270万家。

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和“融资难、融资贵”的特点,微众银行在2017年研发推出了国内首个全线上、纯信用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 四年来为全国近60万家小微企业法人发放贷款,占全国对公有贷户的比例达6%;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过1万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超过2600亿元,不良贷款率仅约0.9%。“微业贷”推出四年来,我们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降低,累计降幅达到382BP。


6891911535269287936.jpeg

 助力共同富裕经济发展

数字金融大有可为

2531526985389331456.jpeg

NBD: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互联网银行如何依靠数字化实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李南青:首先,数字金融可以助力共同富裕,服务乡村振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在数字金融的支持下,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速24.9%。

1235379466175892480.png

不少银行机构基于前沿技术,挖掘农业核心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数据价值,为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服务;还有一些银行基于小微养殖户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记录、纳税记录等可信数据,为其提供信用贷款服务,有效支持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我们看到,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溯源、基于AI的农业卫星遥感数据等领域大有可为。

其次,数字金融可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有效弥合“数字鸿沟”,让金融服务惠及更为广泛的群体。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障人士,其中1700万视障者、2700万听障者;另外还有1.76亿65岁以上老年人。这些群体的信息无障碍改造受到关注。

目前,不少银行开展了移动金融APP的无障碍改造,通过AI语音合成、加速度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光线活体、实时图像处理等技术,为视障、听障及有语言障碍客户提供更切合其体验的服务。

包括微众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机构在其APP内全面升级适老化功能,让老年用户可以更便捷地使用数字金融产品。在不远的将来,相信还可以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在“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框架下,促进数据合法合规流动;或通过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基础上发挥数据生产力;同时提升数据治理能力,进一步保障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

再者,数字金融亦可以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过去,不少银行已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日常运营之中,逐步探索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无纸化,并尝试从根源上实现绿色环保。

5418215525731431424.png

以微众银行的实践为例,在实现流程数字化和无纸化的同时,还通过分布式架构提升了服务器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功耗,实现低排放。伴随着科技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增加,金融科技可进一步支持数字化转型,助力金融机构转向更加绿色的经营模式。而随着分布式架构的广泛采用,金融机构还可以考虑发挥分布式架构的资源灵活调度优势,将算力迁移至低PUE数据中心、或是通过容器化等云原生技术进一步提升效能,进一步助力“双碳”战略的落实。

最后,数字金融更可以助力“信创”目标的实现,例如通过推动开源等举措,促进自主可控技术发展。

此前,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将开源技术应用纳入自身信息化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开源生态建设。

微众银行目前已推出涵盖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我们简称为ABCD)等领域的30多个开源项目,其中最大的区块链开源项目FISCO BCOS已有超过7万社区开发者、200多个标杆应用投入生产。

未来,期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开源,助力缓解机构间数字化发展鸿沟,积极输出开源实践经验助力“信创”工作,并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促进中国的金融科技技术与应用实践成为国际“事实标准”。

NBD:微众银行在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有哪些?未来的发力重点在哪些方面?

李南青: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正在探索出一条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

开业之初,我们集中资源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搭建起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

微众银行的科技人员占全员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历年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我们还积极将金融科技前沿技术运用在风险控制、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科技运用使微众银行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商业银行,也使我们的各项成本持续优化、效率显著提升,从而为践行普惠和服务小微奠定并夯实了基础。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更多机会和挑战,我们也将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的能力和价值,实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目标。

记者:潘婷

编辑:廖丹

视觉:邹利

排版:廖丹 马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