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建议明确医药产业战略地位 支持源头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03 18:24:46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建议,为推动我国由“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制造强国”转变,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建立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民族医药企业创新、升级、发展。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文多    

医药制造业不仅是一个产业问题、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问题。

3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针对上述问题,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准备提交相关建议。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系列利好政策,加强医药产业创新。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仍然较低,产品结构升级任务紧迫,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创新成果少,仍处于追随、追赶先进国家的阶段。

对此,李燕建议,为推动我国由“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制造强国”转变,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建立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民族医药企业创新、升级、发展。

李燕 图片来源:受访方提供

建议设立联席会议,确保政策连续性

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1月30日,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

《规划》突出重点发展任务,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将产业创新、产业链、供应保障、制造能力、国际竞争等重点任务单独成篇,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推动医药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产业规划任务的完成、竞争优势的落地,需要更为明确的目标。由此,李燕认为,以国家重大战略产业标准,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科学的创新链、产业链路线图和时间表,更有力地支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随着顶层设计的出炉,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多个省市的“十四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已登台亮相,在这些地方产业规划中,不约而同地将创新列为发展的重点。

基于《规划》,李艳建议设立国家药品政策委员会(或部际联席会议)。在她看来,政策委员会的设立,除了统筹药品政策制定出台、审核把关,确保各部门相关政策之间的有机统一、相互衔接、步调一致、相向而行,还能避免政策不“兼容”,确保医药相关政策的连续性、落地执行性,支撑产业健康发展、市场有序竞争。

组建产业创新“国家队”,参与国际医药产业竞争

在抓好医药产业规划落地实施的同时,李燕还建议,建立相关机制,集中国内药物创新优势科研力量,在不同主攻方向帮促和推动中国药物创新研发提速增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制定指引(试行)》等法律法规大力倡导校企合作,推动基础研究成果早日产业化。

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存在高校原始创新项目与企业的合作率较低的实际情况。但在发达国家,高校参与产学研医合作创新模式已非常成熟,成为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由此,李燕建议,引导和支持国内高校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紧跟世界科研前沿发展动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主动适应企业对创新技术的需求。

她还建议,支持民营支柱医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大投入,联合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支撑有力、前沿领先、根基深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国家队”组成成员,参与国际医药产业的竞争。

在李燕看来,民族制药支柱企业是实现医药行业创新、产品创新的实施主体,其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集约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她建议有重点地进行“扶优扶强”,培育几家发展迅猛的大企业作支撑,特别是对于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广阔、自律、潜力大、可培育的优秀民族医药企业,进行资源倾斜、政策支持,使企业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药品和服务的同时,建立良好市场回报到加大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为后续发展积聚力量。

引导资本汇聚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

当前,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加速向国内集聚,有望成为继人工智能和5G产业之后引领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巨大市场蛋糕的诱惑下,其中自然少不了资本的身影。

不过,资本的聚集也需要政策的引导。李燕表示,近年来随着大量资本进入新药研发领域,创新研发逐渐进入无序竞争状态,尤其创新药临床试验深陷同质化“内卷”,创新研发出现“拔苗式”助长。

咨询机构普华有策在相关报告中称,我国医药工业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增速,但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多数药品生产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弱。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为1%~2%,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5%~18%,印度的水平为6%~12%。

上述行业报告提到,由于医药行业研发风险较大,收益难以预期,我国医药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的动力不足,相关经费投入较低。我国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居多,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较少。

在李燕看来,资本的本质是逐利,而药物研发典型的特点是周期长,两者之间的矛盾,将会遏制或者扼杀真正的创新研发,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药物研发的良性发展。

也正是基于这个行业现实,李燕建议:给资本设好“红绿灯”,配好刹车再上路,引导资本汇聚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更多地支持源头创新,避免一味追逐利润的短期行为,回归创新研发本质,助力我国药物创新研发的可持续发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