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靠前发力 提振内需还要持续加大力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1-24 22:44:58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超过了预期目标(6%)。然而,用GDP统计的支出法,分解一下“三驾马车”的贡献后不难发现,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我们所期待的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加内需对增长贡献的格局还未到来。因此,笔者认为,提振内需还要持续加大力度。

1月24日,市民在西安市朝阳门外的一家大型超市选购政府投放的储备蔬菜 新华社图

根据初步核算,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第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4、-0.5、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5.3%、-11.6%、26.4%。第四季度数据低于全年平均水平,佐证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判断。

上述数据表明,在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在2021年能够达到8.1%的增速,净出口的贡献极其重要。由于我们在2020年上半年就比较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较早地恢复了生产和产业链,当年就实现了2.2%的增长。而其他大部分国家的疫情持续蔓延,故我国的出口形势意外地持续向好。2020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25%。在国内消费和投资双双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出口能够“帮衬”一把,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然而,净出口的这一亮眼表现,是非常态下的结果。近期有关各方的预测是,2022年,我国的出口将不可能继续维持20%以上的增速。比较乐观的估计,2022年的出口增长在10%左右。如果进口仍然保持2021年的增速,那么,2022年的净出口就将是负值,对增长的贡献也将为负。因此,提高消费和投资的增长速度,提高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成为“稳中求进”的重中之重。

根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扩大内需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战略基点。为此,要从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两个角度发力,以实现今年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增长目标。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首要举措。在2021年的经济数据中,有一个亮点。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3和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56缩小至2.50,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差距的逐年缩小,对于缩小我国的基尼系数,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乃至增加消费对增长的贡献,都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国家统计局在发布2021年宏观经济数据时指出的,从我国发展阶段看,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也有动力。一是促发展投资潜力巨大。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本存量GDP还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二是补短板投资空间广阔。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农民人均公共设施投入仅为城镇居民的20%左右,补短板投资空间广阔。三是创新投资动力充足。四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正在发力。因此,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2022年各有关方面将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其中,安排基建项目,增加有效投资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