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国际视野下的艺术金融发展:谋势数字经济 打造生态圈独特竞争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1-18 17:08:40

◎1月18日,由西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成都传媒集团、潍坊银行主办,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承办,每日经济新闻执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金融年会圆满落幕。在这场面向全球直播的盛会中,国内外艺术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翘楚围绕“艺术品数字化资产建构”的主题共同探讨艺术金融发展前沿热点,用金融、数字助力艺术发展,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编辑 廖丹    

1月18日,由西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成都传媒集团、潍坊银行主办,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承办,每日经济新闻执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金融年会圆满落幕。

本届中国艺术金融年会不但是艺术金融学科的一次深度交流和探讨,同时也是2021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全球大会的主题活动。2021年11月4日,2021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全球大会以成都、伦敦为双主会场,以巴黎、阿姆斯特丹等40余个城市为分会场,在线上盛大举行。

受疫情影响,第七届中国艺术金融年会也最终采用了线上论坛的形式进行。在这场面向全球直播的盛会中,国内外艺术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翘楚围绕“艺术品数字化资产建构”的主题共同探讨艺术金融发展前沿热点,用金融、数字助力艺术发展,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我们相信,文创产业和金融要素彼此融合将会更加深入、更加创新、更具价值。”成都市新闻出版局(成都市版权局)局长师江在为本届年会致辞时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成都将继续深化文创金融创新试点,加大对文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用技术革新赋能文创产业发展,创新艺术品数字化资产凭证路径,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链。

城市护航文创企业发展

文化,塑造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城市,也在为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滋养。

三年多前,成都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城市未来战略方向,提出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的“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并明确了具体建设路径。

与此同时,成都此前将西部金融中心纳入了其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而随着近期《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顶层设计的出台,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正在成渝地区加快构建和形成。

在各项战略规划下,成都的文创产业迎来发展红利期。第七届中国艺术金融年会上,成都市新闻出版局(成都市版权局)局长师江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西部金融中心,文创产业增加值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202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180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首次突破10%,标志着文创产业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

此外,在文创产业和金融要素融合的趋势下,成都还创新构建了以“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路演孵化+金融科技”四大路径为支撑的文创金融生态体系。

例如,债权融资方面,成立中西部首家文创银行,创新开发“文创通”贷款产品,支持超260家企业贷款,金额超17亿元;

股权投资方面,设立的西部首支文创产业基金已完成哔哩哔哩电竞、成渝百景等直投项目和子基金投放,成功对接全国5家头部子基金、26家优质文创企业落地投资成都;

路演孵化方面,成立的文创金融路演中心帮助东极六感等路演企业获得超3.8亿元股权投资,全市221家文创企业被纳入上市培训计划;

金融科技方面,成立天府文创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搭建政务+投融资服务的“天府文创云”平台,实现“办文创事,上文创云”。

“我们相信,文创产业和金融要素彼此融合将会更加深入、更加创新、更具价值。”师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成都还将实实在在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深化文创金融创新试点,加强与金融机构创新合作,深摸文创艺术机构核心需求,拓宽文创企业投贷联动新渠道,加大对文创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是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用技术革新赋能文创产业发展。推动数字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区块链+IP融资服务体系,创新艺术品数字化资产凭证路径,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链;

三是健全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和金融稳定底线,为文创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技术变革倒逼艺术金融数字化转型

从大会主题看,中国艺术金融年会连续两年将科技视角下的艺术发展作为关注焦点。

第六届中国艺术金融年会以“艺术与金融科技”为主题,展望“艺术+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模式。本次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金融年会则将大会主题确定为“艺术品数字化资产建构”,进一步探索艺术金融与数字经济融合之道。来自国内外艺术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企业高管相聚“云端”,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艺术金融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精彩讨论。

“技术驱动艺术金融业务管理全面创新,倒逼传统艺术金融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永强在本届年会上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艺术金融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如何因时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

英国创意与文化技能协会主席唐纳德·海斯洛普(Donald Hyslop)指出,即使在疫情期间,艺术品和古董的销售仍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强化了艺术品作为稳定的投资资产,并产生可观的利润。而随着元宇宙的出现,围绕艺品的生产以及这些领域的商业化产出,将创造出更多的收益。

一面是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的发展不断推动艺术金融服务壮大,一面则是市场规模的拓展、结构的分化和业态的生发带来的复杂环境。

对此,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教授提出,“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稳定发展的可能”。他认为,基于新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场景建构,正在重塑艺术金融发展新业态,为艺术金融的发展与转型转向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抓手。有别于传统艺术金融,数字艺术金融发展除了概念态、形态、业态、生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构以数字艺术资产为核心的生态形式,即数态。

近年来,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作为解决数字资产问题的可能路径,已被应用于艺术品市场。对此,NEOM文化总监康纳·罗切(Conor Roche)表示,区块链使NFT成为可能,可用于证明与数字资产相关联的NFT的真实性以及储存位置。

“以前数字艺术很容易被复制,没有价值,最初的版本和任何复制的版本没有什么不同,现在这些都改变了,数字艺术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商品。”康纳·罗切指出,NFT为数字艺术品的交易建立了市场,使数字艺术的创作、销售和交易成为可能。

亿评科技董事长、元気星空创始人孔中表示,数字艺术加NFT已经形成从单人作品到系统作品演变,人工智能的深度参与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艺术的视角。从市场整体来看,目前NFT的作品中美术类作品还是主流,而音乐和视频将会是NFT下一个重要的发展赛道。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刘双舟则从NFT唯一性、不可分割性、不可篡改性、可交易性等特性出发,表达了对NFT强监管的态度。在他看来,目前很多NFT都归到数字藏品或数字艺术品进行交易,既然属于文化艺术品,就要受文化艺术品经营管理方面的政策监管,应当以监管和规范为契机,更好地促进数字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需进一步完善艺术金融生态圈

据2021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2020年,全球艺术市场总销售额达501亿美元,中国市场份额占比20%,位居全球第二。接下来,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有哪些新的成长空间?支撑点又在哪里?

据山东财经大学中国艺术金融研究院院长张志元观察,大多数经销商和收藏家对数字艺术的积极态度,数字艺术资产在整个艺术品资产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其金融属性、社交属性也会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数字艺术品的交易额仅为6600多万美元,占到当年艺术品交易额的0.6%,而在2021年上半年这一交易额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加了747%。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教授也指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多的文娱企业通过上市和资本结合,产生了规模化效应,资本和技术对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全局角度看,在艺术品市场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艺术金融生态被视为推动市场持续繁荣的“稳定器”。

在这一生态体系中,银行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潍坊银行董事长颜廷军在会上介绍,近年来,该行研发推出多款艺术金融产品和与之配套的服务模式,打造形成了集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仓储、艺术家策展等于一体的服务链条,目前已累计投放艺术金融类贷款150亿元,涵盖书画、珠宝、瓷器等多个领域,有力支持了艺术市场融资需求,推动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不过,也有与会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体系建设。

“近几年虽然我国艺术金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参与主体过于单一,主流的金融机构基本上还没有涉及艺术金融的相关业务,艺术金融生态仍然很不完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陕西文化交易所执行董事王媛认为,完整的艺术金融生态圈需要有银行、保险机构、文交所、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投资机构等各类金融主体的参与,解决资金的来源、资产保管、产品交易等各种不同的需求。

“从文化产业视角来看,金融是金融,文化是文化,‘两张皮’的现象还是很严重。”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张志兵也指出,文化与金融的对接还存在真伪难以界定、价值难以评估、流通退出不容易三大障碍,影响了金融进入到文化产业。在他看来,文化产业真正与金融融合必须有一个发展路径,首先是产权化,其次是资产化,再是金融化,最后证券化,以分别解决登记确权问题、价值评估问题、资金流通问题以及大众参与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艺术金融年会 数字化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