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2 10:52:56
文/佩佩
开年伊始,房企陆续公布去年业绩摘要,房地产行业已经由上升阶段进入横盘阶段,判断一个企业的好与坏,“唯业绩论”似乎显得过于片面,但不可否认销售业绩是检验企业经营最直观的指标。
在行业环境普遍下行的当下,有家房企走出了不一样的路线。公告显示,2021年,绿城实现销售额超3509亿元,同比增长约21%,较“310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高达113%。这样的年度销售业绩达成,是TOP 10房企中增速极快的。
规模创下新高,并保持的稳定增长态势,是绿城中国多年的部署与沉淀,不仅归功于其前瞻性的投资布局,更是收放有度的投资力度和坚持“品质为先”的产品理念,助力销售业绩稳步提升。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行业不确定性增加,企业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绝大部分企业意识到,无论是投资布局,还是多元化业务的开展,聚焦或许是最正确的战略方向。
在调控密集和市场下行的双重压力下,绿城保持投资定力、提高投资标准,保持稳健参与。
优质的土地储备为绿城的销售业绩增长提供了充分保障。2021年,绿城中国新增货值突破3000亿,位列中指院新增货值榜第4名。
在房地产市场上升期,充足且优质的土地储备可以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市场下行期,无论是放缓、横盘还是下滑阶段,前期拿地如果过于激进,势必会存在库存积压,前期投资无法顺利变现的隐患,进而影响整个经营链条的运转。
绿城中国自2020年调整投资战略以来,保持积极又不失审慎的投资态度近年来获取的项目均处于安全性高、风险可控的重点城市。
一个出色的投资布局策略,不仅体现在区域和城市的选择上,还体现在投资节奏的把握上。
据克而瑞研究报告显示,绿城去年上半年拿地金额占去年全年拿地金额58%。整体来看,上半年和下半年拿地分布平均,投资节奏均好性持续改善。
2020年8月开始,“三道红线”为代表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已经全面改变房地产行业。
2021年,随着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尤其是与资金相关的调控政策生效,“三道红线”限制了房企的融资上限,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从开发贷和按揭贷款两个方面限制了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流入量,再叠加预售资金强管控,行业经历了新一轮深层次洗牌。
绿城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强劲的资金实力。致力于维持整体销售回款水平的同时,加强资金及预算管理,并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巩固和优化债务结构。
尤其是在融资领域,目前,绿城在已经接近国企水平,2021上半年平均融资成本为4.6%,比2020年同期的5.2%下降了60bps。足见绿城中国在资本市场不断优化的信用表现。
一直以来,房企的信用评级都是对房企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的一种评估判断,在这种行业持续波动的情况下,资本会涌向财务情况良好的大型房企,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
凭借亮眼的表现,绿城中国也获得了资本市场高度认可。2022年1月11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确认绿城中国企业家族评级为Ba3,展望“稳定”,其分析师认为:“绿城中国将在未来6-12个月内保持稳定的信用质量、充足的流动性和融资渠道”。2021年12月17日,花旗银行在其最新地产行业报告中,将绿城中国评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提升至14.8港元/股。此外,瑞士信贷亦在12月中旬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大幅提高了绿城中国的目标价。
而绿城作为极少数2021年全年无评级下调的房企。
得益于对宏观环境和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与精准判断,经过这一轮调整,绿城变得更稳、更健康。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快速调整适应,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快速响应政策导向、从容拥抱行业变化。
在房地产下半场这个新的周期里,将会是房企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深谙产品力、服务力等综合指标的绿城,在调控大环境下,预计将持续维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免责声明:文中机构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