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区域

每经网首页 > 区域 > 正文

共建成渝科创走廊 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更多“成渝力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1-05 18:00:1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已有两年。两年来,川渝两地在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同编制13个规划(方案),政策体系更趋协同;打造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合作平台加快共建;联合选定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既有浓厚的合作氛围,也已形成强大的城市合力。

每日经济新闻 王珊    每经编辑 杨欢

Zsumikemmm1641365558746.thumb_head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236263

近段时间,成渝地区不断接收“大礼包”,前有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近有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已有两年。两年来,川渝两地在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同编制13个规划(方案),政策体系更趋协同;打造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合作平台加快共建;联合选定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既有浓厚的合作氛围,也已形成强大的城市合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逐步深化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17046

两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发展趋势良好。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和四川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分别从2019年的69969.6亿元、7.12%提升至73601.6亿元、7.27%,发展势头良好,“两中心、两高地”正逐渐形成。

回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重大战略,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冯奎解读出三层意义。

一是国土空间均衡的需要,此前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多在东部,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国空间均衡发展。

二是形成动力源和增长极的需要,经过多年发展,成渝两地已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在西部最有条件的区域布局,能够更好支撑国家经济增长。

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9600万人,占全国的6.9%,GDP近6.3万亿元,仅占6.3%,综合来看成渝地区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有利于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带动对外开放,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劲松向每经表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迎来了历史性发展的新起点和新机遇,这是我国构建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引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引擎。

另外,他还认为,当前世界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成渝地区应然要成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扩展我国战略回旋空间的“压舱石”。

共建成渝科创走廊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成渝力量”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45310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赋予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明确提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建设西部科学城,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一环,是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更是服务国家战略意图和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

2021年12月17日,成渝签署《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西部(成都)科学城管委会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两地将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建设我国科技创新“第四极”,打造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

冯奎认为,成渝两地共同建设西部科学城的路径清晰、形式创新、措施具体,能够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成渝力量”。

然而,要进一步推动成渝高质量发展,冯奎分析,“既要以交通一体化加强外联内通,也要促进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优质要素流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吸引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成渝两地主城区常住人口比“六普”都有大幅增加,人口流入态势明显。

彭劲松认为,成渝地区应进一步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推动汽车、电子信息、消费品等重点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供应链协作体系建设,加强以高铁、航空、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业、人才和信息交流,发挥成渝两地的核心引领作用。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助推川渝文旅融合发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201410

在很长一段时间,成渝两地面临同质化竞争。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这样的局面彻底扭转,合作共赢,成为两地一致的期待,成渝两地正在奏响合作共赢的最强音。

自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作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川渝两省市签署130余项合作协议,推动多领域务实合作,结出了一个个“硕果”,成渝两地文旅融合发展是重要成果之一。

两年来,川渝两地签订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52份,发起成立文化旅游合作联盟11个,共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点工作65项,洪崖洞与宽窄巷子、金佛山与青城山—都江堰、武隆仙女山与西岭雪山等一批两地IP强强联手,共塑文旅新品牌。

谈及川渝文旅融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性,彭劲松认为,巴蜀“一家亲”体现在文化同宗同源上,更好地促进合作“一盘棋”则需要在文化上做文章,既要推进文化产业协作,也要共同打造文化精神,共同推广文化品牌。

彭劲松指出,成渝可以在三个方面务实合作。首先,可以轮流在川渝地区联合举办文化旅游活动,互相参与对方举办的国际文化旅游节会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其次,共同打造、包装、营销属于川渝的公共文化品牌,扩大巴蜀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再者,共建共享成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生态秀美的高品质生活地,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