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2-投资特刊-策略篇

每经网首页 > 2022-投资特刊-策略篇 > 正文

2022年A股市场展望: 蓝筹股容易出现“恢复性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2-26 21:47:15

每经记者 郑步春    每经编辑 赵桥

2021年疫情持续整年,恶劣后果是全球供应链扭曲及西方的超额财政刺激,随之而来的最严重问题就是通胀。现欧美各主要央行已被迫转向紧缩思维,而这可能在2022年密集实施,这样的被迫紧缩若操作不当易诱发“滞胀”。

中国2021年全球供应商角色暂得到强化,但2022年出口同比增速有机会因西方供应链恢复及潜在的滞胀而放缓,该背景势必促使中国更重视内需,加之PPI见顶回落,再加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所有这些因素就造成了2022年的传统蓝筹股容易出现“恢复性机会”。

疫情超预期

2021年“新冠”仍然是市场焦点,居然又持续了一整年,显然有些出人意料。除新冠外,2021年另一焦点是美联储的Taper(缩减购债),因随着刺激政策延续及疫情对供应链的扭曲,欧美通胀压力越积越大。不过,好在疫苗得得到推广,加上特效药的成功推出,国际经济秩序已呈恢复趋势,供应链也在渐渐恢复之中。

中国全年坚持疫情“动态清零”的政策。这样不仅对己有利,其实对国际社会也有利,正因中国控制了疫情,才有能力充当起全球疫情沉重时的商品供应角色。若不是中国源源不断生产商品并出口,西方通胀或许早就失控了。

我们“疫情动态清零”政策虽然维持了整体社会生活与经济秩序,却也付出了国内消费不振等代价。另外,楼市受压制过久也渐渐产生些问题,典型的如恒大债务问题。到了年末时段,新变异病毒又出现,这使得经济与民众生活转向正常的预期有所延后。

不过,2021年全年经济也有亮点,这就是出口增速始终不错,只是这个出口大增有些偶然性,哪天西方疫情缓和,其供应链就会恢复,届时中国出口会因这个因素及高基数因素而放缓。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经济工作的导向正悄然转为更加的务实与灵活,较以往更强调“稳”字。在楼市调控方面,在坚持“不炒”前提下,具体调控政策已变得相对温和一些,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

展望2022年,在国际事务中比较重要的主要看点包括美国的Taper进程及何时加息、美元走向、芯片供应缺口何时恢复等。

在国内事务中主要看点包括稳增长及后续宽松政策力度、党的二十大等。若单就股市来说,“全面注册制”能否在2022年内落地也是个极为重要看点。

警惕美国滞胀

2021年年初民主党的拜登政府开始执政,摈弃了共和党的特朗普政府的“供给学派”理论,而是采用了凯恩斯“需求学派”理论,不断加码经济刺激措施,向民众大量发钱。不过结果并不理想,比如有些民众拿到了钱后却不急于找工作了,于是全美就形成了“部分行业裁员”和“部分行业缺工”并存的局面。另外,由于部分行业招工困难,供应链紧缺问题其实是进一步恶化的,最近的例子是美国部分重要码头大量压货等。

2021年年初绝大多数国际大行及观察家相信民主党入主白宫或使美国在外交关系方面更为缓和,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预期并不十分准确,比如美国与俄罗斯关系及与中国关系均未得到显著缓和,在某些地方甚至反有恶化。这种情况下国际关系其实会变得更加难以调和。

当中美关税问题暂时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的前提下,即使美国国内供应链因新冠特效药及疫苗普及而得到某种程度恢复,美国的通胀也并不必然能得到解决。当通胀居高难下时,纵然美国经济发展减速,美联储可能也不得不进行加息,所以2022年西方世界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坏的情况,这就是“滞胀“。

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变化情况其实也暗示了“滞胀“风险,2021年来美国期限较短国债收益率上升较多,但长期及超长期收益率上升相对缓慢。也就是说,收益率曲线趋于平坦化,正是体现了市场对未来通胀与增长停滞的忧虑。

摆脱滞胀威胁通常得依靠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可由当前情况看,暂时还看不到这类革命性的技术。美国在5G方面并未走在前面,新能源方面也是。至于“元宇宙”之类,看似美国得风气之先,然而这个技术的天然属性也只能是“渐进式发展”。

A股上行空间局促

近期公布的物价数据显示,持续一年多的PPI高企局面已经出现拐点,这为A股来年行情奠定了极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即使政策想扶持股市,可能也很难拿出具体有效措施,因上游涨价这个压制力量也实在太过强大了。PPI拐头也只是行情的必要条件,远非充分条件。当市场上涨的最大掣肘消失时,如果政策面不失时机地助一把力,那么行情才会到来。

由12月上旬的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如果只许用一个字来囊括,那就是“稳”了。投资者在考虑股市投资机会时将“稳”字纳入考量即可。

“稳”的含义其实就是“中性”,顶多是“中性略微偏松”,所以投资者期望值不能太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中有句“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这句话含义其实就是“没有增量”,只是将原本就有的投资计划提前实施。

综上所述,高层政策的着眼点应主要着眼于“托底”,而不是过度刺激。拿楼市来说,所谓的政策边际宽松只是为了提防更多的连锁反应,是为了提防地产领域的增量风险,“房住不炒”仍然是十分坚定的国策。

在“稳”字背景下,投资者合理的预期只能是适度的行情,或者说成“修复生行情”也可,一般极难预期能产生较大行情。

2022年上半年美联储大概率会加息,即使进入滞胀也可能加息,届时外需可能会因美国滞胀及美国供应链有所恢复而两边受到夹攻,出口同比增速大概率会放缓,A股仅靠着并不太强的内需就很难过分地偏离全球大背景。

当投资者认可“行情高度有限”时,那么自然就应采取折中或相对保守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可以配置些超跌的传统蓝筹品种,仓位不妨暂时可略重些。当预期高度有限时,“防守”的重要性无疑就显得更加重要。

至于新能源及各类“宁组合”个股,相对合理的策略是“优中选优”后进行配置,一般不宜重仓。对于元宇宙概念股,投资者应辩证地看待,然后根据自个实际能力选择是否参与。一般来说,这个板块过热实际上暗示大盘较弱,当行业利润前景因经济低迷而大多不确定时。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是否参与元宇宙概念股时,务必结合宏观经济基本面,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关联度不大。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