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发布重要提醒!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23 05:55:08

每经编辑|杜宇

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11月23日消息,近期,大量在瑞同胞接到诈骗电话,有人不幸上当,蒙受严重经济损失。我馆梳理相关诈骗手法,供大家防范参考。

1、以当事人涉案为由诱骗、威胁

不法分子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号码伪装成使馆和国内公检法电话,谎称受害人涉嫌跨境洗钱、贩卖护照、走私商品等重大刑事案件,被国内公安机关通缉,而后通过whatsapp等社交软件发送伪造的逮捕令、警官证等文件骗取信任,以“不得透露案情”为由要求当事人不对任何人透露信息,只能单线联系诈骗分子。骗子收网时,以“证明清白”为诱饵,诱骗受害人提供银行账号和密码,或威胁其汇“担保金”。

2、以网络交友为名骗取信任

不法分子冒充“高富帅”“白富美”,通过网络与受害人交友、网恋,取得信任后,诱骗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投资、购买虚拟货币甚至赌博下注。诈骗分子还会以资金周转一时困难、家人有难急需用钱等各种理由骗取同情诱人汇款。直到被害人钱包被榨干无利可图,诈骗分子人间蒸发。

3、以快递签收为饵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公司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其有快递但需事主提供个人信息核对。一旦受害人放松警惕,不法分子会以快递商品涉嫌违法,或快递破损需要银行账号退款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47479

4、利用购物平台骗取钱款

不法分子设立钓鱼网站,伪装成购物平台骗取受害人下订单,诱骗受害人扫描二维码下载非法软件支付。此外,骗子还会以刷单给好处费的骗局诱骗受害人网络付款。

5、以疫情防控为名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使领馆或国内防疫部门,以开展“疫情流调”为名,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而后谎称受害人违反了防疫规定,不配合调查将无法回国,威胁受害人汇“担保金”。

针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法,中国驻瑞典使领馆再次提醒旅瑞同胞:防人之心不可无,时刻绷紧安全弦!

中国使领馆未开通语音电话,不会通知当事人涉及各类案件,不会转接“国际刑警中心”或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通知当事人护照过期、居留卡过期,不会通知有不明包裹或公文,更不会要求我公民提供银行账号密码或提交“担保金”。

切勿在电话里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账户信息。如遇对方要求“不要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下载社交软件单线联系等不合常理的要求,请果断挂掉电话不再理会。

不要因为蝇头小利就相信“一夜暴富”,不要因为“网上聊得来”就以为遇到“真命天子”。网络交友要有尺度,避免有把柄落在坏人手里被威胁。对方一旦谈钱要格外警惕!

如不幸上当受骗,应及时向瑞典警方报案,如转账涉及国内银行,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请国内亲友拨打110或96110转反诈骗中心)。

请广大旅瑞同胞注意加强防范,也请多多相互转告、提醒,避免再有同胞蒙受损失。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