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专家:需全面战略支撑;美国批准首个比特币期货ETF;法国推300亿欧元投资计划|一周国际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0-17 09:16:23

每经记者 李孟林  兰素英    每经编辑 兰素英    

本周,全球能源危机问题继续发酵,天然气和煤炭市场的趋紧带动石油需求的增长,推动石油价格突破85美元/桶。有分析认为,过去数年对传统能源投资不足是导致当前能源紧缺的主要原因,但国际能源署认为,脱离化石能源乃大势所趋,未来十年需将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增加两倍。在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每日经济新闻》连线牛津大学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alcolm Keay展开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正步入通胀风险,各国央行需保持高度警惕,一旦通胀压力显示出持续不退的信号则应及时收紧货币政策。美国最快或将于11月开启缩减购债。

本周,全球税改最新方案获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批准,普华永道税务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其潜在影响。

更多内容,尽在《一周国际财经》。

1818203379443737600.png

能源危机持续 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专家:转型需全面战略作支撑

7748534173637061632.png

5775084556924103680.jpe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能源危机正在进一步发酵。

欧洲天然气价格今年已经飙升近600%,欧盟天然气存储处于十年低位。据外媒报道,本周欧盟官员就是否应该开始联合购买天然气,以改善谈判地位,并形成战略供应储备展开了辩论。

由于能源批发价格猛涨,本周又有两家英国能源供应商因为成本过高而退出市场,此前这两家公司为英国约25万名用户提供天然气和电力供应。自8月份以来英国已经约有12家能源供应商倒闭,受影响的用户数量约200万。

印度发电厂煤炭存储量创下新低,电力紧缺。10月11日,德里首席部长Arvind Kejriwal坦言,全国电力供应处在“关键时刻”。10月15日,印度煤炭公司(Coal India)表示,由于该国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电力供应短缺之一,它已经暂停向非电力用户供煤。

亚洲的天然气市场在1年内也上涨600%。日本电价本周上涨至9个月来的新高。

美国目前尚未见能源电力紧缺,但能源信息署预测,随着气温降低,美国民众今冬的取暖成本将大幅上涨。

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飙升迫使发电厂和制造商转而使用石油,带动油价上涨。10月1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突破每桶85美元,触及2018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美国原油期货本周上涨3.5%,为连续第八周上涨。国际能源署10月14日在月度市场报告中预计,持续的能源危机将导致今年9月份到明年一季度期间每天的石油需求量上涨50万桶,然而欧佩克+方面仍未释放增产信号。

当前,能源紧缺使各国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同时,对传统能源的高度依赖也给全球敲响警钟。据统计,2020年,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占世界能源供应的近80%,可再生能源仅占12%。国际能源署10月13日表示,如果全世界希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并维持能源市场的稳定,到2030年需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增加两倍。实际上,欧洲一直大力推动能源转型,但由于该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受天气影响,发电量下降,因而受能源短缺冲击严重。

针对当前能源危机的原因以及能源转型过程中如何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每日经济新闻》连线牛津大学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alcolm Keay做以分析。

NBD:本次欧洲能源短缺凸显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应如何维持电力价格的稳定性?

Malcolm Keay:目前的不稳定性是由化石燃料价格的波动造成的。可再生能源的价格较为稳定,而且呈下降趋势,但这种低成本还没有反映到消费端的价格上。在我看来,电力结构顺利转型的最好办法便是改革市场结构,将风能和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以长期合约的方式销售给消费端的灵活用电需求,从而解决这两种发电方式的间歇性问题。

在发电领域,许多国家引入了电力容量市场机制,通过为发电厂的未来生产能力(容量)付费来激励对稳定电力来源的投资。

NBD:当前的能源紧缺与能源转型速度是否有关?

Malcolm Keay: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主要的问题不在于转型速度本身,而是转型背后是否有全面的战略为支撑。能源转型不是简单地用一类能源代替另一类能源,而是改变整个能源系统本身,在这方面目前取得的进展很少。

NBD: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在即。当前的能源短缺会对各国减排的讨论造成什么影响?

Malcolm Keay:当前的危机确实会让COP26的讨论更为棘手。不过我猜测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政府将着重强调尽快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注:以上采访内容仅代表采访对象观点,不代表《每日经济新闻》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5457793443633974272.png

IMF警告通胀风险 

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6848504158409229312.png

3608541517073466368.jpeg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摄

10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正步入通胀风险,各国央行需保持高度警惕,一旦通胀压力显示出持续不退的信号则应及时收紧货币政策。

据IMF预测,全球通胀压力将持续上升至2021年年底,到2022年中趋于温和,随后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具体到发达经济体,2021年的平均通胀率将升至2.8%,2022年下降至2.2%,比七月份的预测各上升0.4和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通胀压力更大,2021年和2022年的通胀率分别为5.5%和4.9%。

IMF表示,各国央行通常可忽略因能源价格上涨或暂时的供应链瓶颈造成的价格上涨,但是一旦上涨传导至工资和核心物价就必须“非常、非常警惕”,央行可能需要提前收紧货币政策。

部分央行已经开始行动。当地时间10月13日,智利央行召开会议,将隔夜利率上调125个基点,至2.75%。10月14日,新加坡金管局发布半年一度的货币政策声明,收紧新元货币政策。

美国方面,10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5.4%,超过市场预期的5.3%,连续第5个月同比增长超过5%,为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通胀压力较大。同一天公布的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可能最快于11月中旬开启渐进式的缩减购债,到2022年中期结束。

此外,IMF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从七月份的6%微调至5.9%,全球经济明年增长4.9%的预测则保持不变。由于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全球供应链紧张,IMF将发达国家的增速从5.6%下调至5.2%,其中2021年美国经济增速为6%,较前预测值大幅下调1个百分点。

5999064066545332224.png

G20“站台”全球税改方案

专家:中企受影响较小

3694936185371196416.png

3488605003790135296.jpeg

图片来源:摄图网

10月13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发布联合公报,支持“双支柱”包容性税改框架,以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税收挑战,建立更稳定、更公平的国际税收体系。

这份税改框架由经合组织推出,主要包括重新分配跨国企业利润征税权(支柱一)和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支柱二),将于2023年开始落实。根据经合组织预计,通过双支柱国际税改框架,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利润的征税权将转移至市场辖区;如果设定全球最低企业税率不低于15%,全球每年将新增约1500亿美元税收。

支柱一适用范围为全球收入超过200亿欧元且利润率超过10%的跨国集团,这些大型企业需要将剩余利润(即超过10%利润率的部分)的25%重新分配至市场国交税。普华永道亚太区转让定价服务主管合伙人原遵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支柱一门槛较高,受其影响的跨国企业集团约100家左右,其中美国企业约占50%,中国企业约占8%,“总体而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从支柱一中获得的税收收益将高于发达国家”。

根据支柱二,全球收入超过7.5亿欧元的跨境企业,如果在企业税低于15%的国家/地区有收入,则需要把这部分收入的税额补足至15%。普华永道中国国际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王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由于中国企业所得税率是25%,如果落入门槛范围的中国企业在境外规模较小,则支柱二的影响非常有限,但其合规成本将大幅提高。对于享受境外投资地区税收优惠的跨国中资企业而言,假设当地税率低于15%,则可能需要在国内补足税款。

注:以上采访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每日经济新闻》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2987099966878024704.png

最新抗疫播报

1449570523455174656.png

4451542492845246464.jpeg

图片来源:摄图网

默沙东向FDA申请

口服新冠药物紧急使用授权

当地时间10月11日,默沙东宣布,已经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交了新冠药物Molnupiravir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FDA咨询专家组将于下个月审议默沙东的申请。若获批,这款药物将成为世界上首个上市的口服小分子抗新冠药物。

Molnupiravir由默沙东及其合作伙伴Ridgeback生物治疗公司共同研发。此前,在轻度到中度症状的新冠患者身上展开的3期试验、期中分析结果显示,Molnupiravir可以降低50%的住院和死亡风险。

默沙东已经与美国政府签订了170万个疗程的药物供应协议,价格为700美元/疗程。公司预计到2021年底能生产1000万个疗程。

阿斯利康新冠药物

可将重症或死亡风险降低50%

10月11日,阿斯利康表示,其试验性新冠抗体鸡尾酒药物(AZD7442)在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轻度非住院患者通过肌肉注射600毫克剂量AZD7442,发生重症或死亡的风险降低50%。此前一周,阿斯利康已向FDA提交了该药物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

FDA顾问支持批准

Moderna和强生新冠疫苗加强针

10月14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疫苗咨询委员会专家一致投票同意,建议FDA批准Moderna疫苗第三针的紧急使用授权。Moderna申请的加强针剂量为50微克,是前两针每针剂量的一半。

10月15日,FDA咨询委员会专家一致投票同意,建议批准强生疫苗第二针作为加强针。强生疫苗是一种病毒载体疫苗,只需要注射一针。

尽管专家组的推荐意见对FDA的决定没有约束力,但FDA通常会遵循推荐意见。

372162861609131008.png

财闻集锦

9119410011064562688.png

01

拜登签署法案将债务危机缓至12月

6536557733250464768.jpe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众议院通过的短期提高联邦债务上限法案,将借款限额暂时提高至28.9万亿美元,将债务违约的最后期限推迟到12月。美国债务危机由此正式得到暂时缓解。

美国两党就债务上限问题已经争执数月。美财政部此前预计,若不能提高债务上限,到10月18日美国将无法支付政府账单。

02

马克龙公布300亿欧元投资计划 

发展高科技和新能源等产业

当地时间10月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布了总额达300亿欧元的“法国2030”投资计划,旨在推动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工业低碳化发展,并降低对外部的依赖性。

具体来看,法国将投资近60亿欧元用于研发半导体、人工智能、云技术等先进技术。此外,法国还将通过法国国家投资银行开展30亿欧元的股权投资,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初创企业。

法国还将投资80亿欧元用于“脱碳”,重点是开发更加安全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还将在2030年前建立两座大型电解设备工厂用于生产“绿色氢能”。

另外,法国将在交通领域投资40亿欧元,希望在2030年前生产200万辆纯电和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打造法国第一架低碳飞机。

03

三名经济学家分享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11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名经济学家戴维·卡德、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以表彰他们在劳动经济学与实证方法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卡德于1956年出生于加拿大圭尔夫,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安格里斯特于1960年出生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现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因本斯于1963年出生于荷兰艾恩德霍芬,现为斯坦福大学教授。

奖金共1000万瑞典克朗(约741.5万人民币),其中一半分给卡德,另一半由安格里斯特和因本斯平分。

据颁奖方瑞典皇家科学院,卡德使用类似临床试验的“自然实验“方法,在1990年代的研究中发现提高最低工资并不必然导致工作岗位减少,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固有思维。安格里斯特和因本斯在1990年代中期对自然实验的方法论做了进一步发展,展示了如何从自然实验获得的数据中推出准确的因果关系结论。

04

SEC批准首个比特币期货ETF 下周开始交易

5034013090907978752.jpeg

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CoinDesk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10月15日批准美国专业交易所交易产品 (ETP) 提供商 ProShares 提交的比特币期货ETF,这是美股市场上首只获批的比特币ETF。

ProShares的ETF股票将于下周一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 Arca 上市,股票代码为 BITO,该产品将基于比特币期货合约而非比特币现货,管理费为 0.95%。

美国股市还将有多支同类产品正在排队上市,景顺、VanEck、Valkyrie等基金公司的产品设立核准截止日也进入倒计时。本周比特币持续走高,10月15日一度触及62000美元高位,迫近历史高点64869美元。

05

苹果Airpods或增加健康功能

据《华尔街日报》本周报道,苹果公司正在研究为无线耳机AirPods增加提高听力、测量体温和监测姿势等健康功能。消息人士称,这项计划不确定性较大,暂无明确推出时间,也可能最终并不会推出。

目前苹果的大部分健康功能都在Apple Watch上。此前有报道称,苹果也在研究为iPhone增加帮助诊断抑郁症和认知能力下降的技术。

304799437587660800.jpeg

4279954440386421760.jpeg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5464086863080273920.jpeg

图片来源:每经制图

记者:李孟林 兰素英

编辑:兰素英

视觉:刘青彦 

排版:兰素英 王蜀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