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14 23:18:05
◎农业农村部表示,生猪价格早已放开,市场放活对生猪产业发展发挥了根本性推动作用,政府不宜再进行保护价格的干预。同时,各地生猪生产成本差异较大,质量标准统一难度大,收购价格和补贴标准很难掌握。
◎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大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稳定并落实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长效性扶持政策,防止“急转弯”“翻烧饼”。
每经记者|张蕊 每经编辑|陈旭
近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跌跌不休”。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4%,同比下降44.9%,降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9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776号建议的答复。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徐德全提出关于生猪保护价收购的建议,农业农村部回应表示:我们认为现阶段不宜实行。
今年春节以来,全国生猪产能继续增加,猪肉市场供应由偏紧转向充足,猪肉价格大幅回落。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此前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提前半年完成了三年行动方案确立的目标任务。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末的102.1%。今年上半年,猪肉产量2715万吨,同比增加35.9%。
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运行走势图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记者注意到,9月1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3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02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1.8%。
猪价下降,随之带来的是养殖利润不断下降。此前有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少养殖场户近期陷入亏损,这种局面如果一直持续,既不利于产业长期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猪肉长期的稳产保供。
面对生猪价格下行,各地纷纷加快猪肉收储。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广东、湖北等地都开始收储冻猪肉。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粮食价格低时有最低收购价,那生猪市场是否可以采取类似措施呢?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徐德全提出了关于生猪保护价收购的建议。
农业农村部认为,现阶段不宜实行。主要考虑是:现阶段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其他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副产品价格已全面放开,国家仅对稻谷、小麦等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生猪价格早已放开,市场放活对生猪产业发展发挥了根本性推动作用,政府不宜再进行保护价格的干预。同时,各地生猪生产成本差异较大,质量标准统一难度大,收购价格和补贴标准很难掌握。”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中表示。
那么后期猪肉价格可能出现什么样的走势呢?
对此,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养猪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助理潘国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下半年的猪价应该不会太高,预计会在低于9元/斤的区域徘徊,明年的生猪行情要看今年下半年养殖场户母猪结构调整得如何,如果大集团的母猪淘汰量大,适当调整饲养量,把母猪控制在合理的存栏量,那么应该还是会有利润。
事实上,农业农村部在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上持续采取了多种措施。
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完善生猪稳产保供综合应急体系。
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落实好《意见》有关要求,抓紧制定稳定生猪产能工作方案,分省份明确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猪场(户)保有量等核心指标,并出台考核办法,压实地方责任。
2019年以来,为加快生猪生产恢复,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基建、财政、用地、环保、交通、金融等6类19项扶持政策。
2020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达到57.1%,比2019年提高4.1个百分点,比正常年份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一大批中小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形成紧密型经营联合体,实现了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提档升级。
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
一是对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挂牌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相应层级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稳定规模猪场存量。
二是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稳定并落实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长效性扶持政策,防止“急转弯”“翻烧饼”。
三是开展养殖技术指导培训,帮助规模养猪场(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促进节本增效,加快转型升级。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