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产业趋势

每经网首页 > 产业趋势 > 正文

26亿美元!首个国产ADC药物获得海外授权新高价,未来这个赛道会比PD-1更热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8-10 18:02:44

◎国内首款ADC药物爱地希上市两个月后即被全球ADC龙头相中,似乎为国内药企指明了一条尚未爆发的新赛道。

◎目前国内已公开的在研ADC药物中,HER2-ADC研发管线非常拥挤,且已有十余家公司HER2-ADC管线进入临床阶段。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实习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中国抗癌药出海价再创新高。

8月8日,荣昌生物(09995,HK)与美国公司Seagen达成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Seagen可以在一定地区内(主要指亚洲以外的其他区域)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一种新型靶向HER2的ADC药物。根据协议,爱地希在此次交易中带给荣昌生物的潜在获益为26亿美元,已取代百济神州(06160,HK)的PD-1药物成为目前海外授权项目中最贵的创新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受益于政策、资金和人才红利,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走出国门,其中抗癌药PD-1是被国外大药企看重的明星标的。此次,国内首款ADC药物爱地希上市两个月后即被全球ADC龙头相中,似乎为国内药企指明了一条尚未爆发的新赛道。

26亿美元高价背后:除了药物本身,还有赛道

根据协议,Seagen将为爱地希在一定地区内(主要指亚洲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占权支付2亿美元首付款,而支付给荣昌生物的潜在总里程碑付款将达24亿美元。这意味着荣昌生物在此次交易中的潜在获益最高将达26亿美元。此外,荣昌生物还有权获得爱地希在Seagen区域净销售额的销售提成,提成比例在高个位数到百分之十几之间。

为什么在国外药企眼中,爱地希值26亿美元的高价?这还要从爱地希ADC药物的“身份”讲起。与“明星药物”PD-1一样,ADC药物可用于肿瘤治疗,但却更像前者的升级版——由单克隆抗体和强效毒性药物通过生物活性连接器偶联而成,融合了小分子药物细胞毒性和抗体靶向作用,这种新型抗癌药因其精准强效,又被称为“智能生物导弹”。

正是因为ADC药物治疗癌症的优效性,从2011年开发出全球首个二代ADC药物Adcetris后,美国公司Seagen就没有停下对ADC药物的布局。根据平安证券研报,目前Seagen的管线中共有7个ADC药物,并与GeneTech、Abbvie、Astellas、Bayer、GSK与Genmab合作,或授权或合作开发了14款ADC药物,而其此次重金买下爱地希,背后反映的还是对该赛道的看好。

另外,从爱地希本身看,作为荣昌生物第二款上市药,爱地希针对胃癌患者的治疗不仅今年6月在中国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成为中国首款上市的ADC药物,而且其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也在2020年9月获得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这些认可都为爱地希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背书。

根据荣昌生物冲击科创板的招股书(申报稿),目前爱地希正在开展胃癌相关的III期确证性临床研究,预计2021年7月末前在中国递交爱地希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新药上市申请;爱地希单药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正在国内开展Ⅲ期注册性临床试验;用于治疗胆道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在国内分别处于Ⅱ期和Ib期临床试验阶段。

而除了爱地希(产品代码RC48)之外,荣昌生物还有RC88、RC108和RC118三款ADC产品,其中RC88和RC108处于一期临床阶段,RC118已于今年7月19日向中国药监局提交临床试验申请。这些都可能构成Seagen对于爱地希开出高价的基础。

对此,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博士表示,“(与Seagen合作)是荣昌生物从一个中国本土公司向国际化生物制药公司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Seagen对爱地希的青睐也带动了投资者对荣昌生物的信心。截至今日(8月10日)收盘,荣昌生物报收于119.6港元/股,单日上涨22.35%。

赛道内药企络绎不绝,HER2为热门靶点

作为近几年抗体药物研发的热门,ADC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技术手段,也被认为具有广阔市场。根据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全球已上市ADC药物的市场规模到2026年预计将超过164亿美元,安信证券认为未来国内ADC领域有望诞生多个销售峰值达数十亿规模的品种。

在广阔市场的吸引下,国内外药企纷纷入局。当下,全球已有10款ADC产品获FDA批准上市,共靶向8个不同的靶点:CD33、CD30、CD22、CD79β、HER2、Nectin-4、Trop-2和BCMA。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已公开的在研ADC药物中,HER2-ADC研发管线非常拥挤,且已有十余家公司HER2-ADC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其中浙江医药(600216,SH)的ARX-788、东曜药业(01875,HK)的TAA013等产品已经进展至临床III期阶段。

扎堆布局、肿瘤适应症、生物药……这些关键词让人联想到过去几年国内崛起的抗癌药PD-1。而此次爱地希26亿美元的出海价,超过的正是百济神州PD-1药物22亿美元的海外授权价。

对此,森瑞投资研究总监何山表示,从授权价格上看,市场对于ADC与PD-1两种风口药的态度不同。其中,百济神州PD-1的授权总价(首付款6.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15.5亿美元)虽然较低,但首付款较高,里程碑付款较低,说明该药物技术成熟、有望更快进入海外市场,但从远期看该市场竞争激烈、“天花板”相对较低;而爱地希授权总价(首付款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24亿美元)较高,首付款较低,说明其需要更多时间方能进入海外市场,但远期具有更大市场空间。

不过,何山认为这种价格上的对比并不能说明未来ADC将比PD-1更加火热——实际上,这两个赛道无法进行同类比较,因为ADC是一种技术路线,目前的主要靶点有HER2、CD22、CD30等,未来可能会有十几个靶点或者更多;而PD-1是单一靶点,它足够广谱以至于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主流肿瘤。“虽然未来5年,ADC有望成为百亿美元级的市场,但和PD-1药物相比,差距还是较大,而默沙东2020年K药的总营收就是143.8亿美元,已经超过一百亿美元了。”何山说。

他还谈到,无论从ADC药物的获批数量或临床项目数量看,还是从抗体改造与连接物设计等技术上看,我国ADC药物行业处于刚起步状态,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当下,虽然国内药企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但只有具备差异化创新战略眼光的公司才可能在未来走得更远,例如选择差异化靶点进行研发。

“ADC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其制造、质控和临床都比普通抗体药复杂,特别是linker设计、抗体改造、抗体与毒性分子结合优化等方面,不过国内有不少企业能达到这种技术条件。只是目前企业的研发扎堆在较成熟的HER2靶点上,未来该赛道可能竞争激烈。”何山补充道。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首个国产ADC药物 ADC PD-1 抗癌药 出海 爱地希 荣昌生物 百济神州 创新药 浙江医药 东曜药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