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1-06-30 18:14:01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裴健如
6月30日,上汽集团(600104.SH)召开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通过加速改变,加快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的用户型高科技公司转型,全力打造一个‘用户为本、伙伴共进、创新致远’的新上汽”。
此前,上汽集团发布了全新LOGO,并同步更新了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宣布要向用户型高科技公司全面转型。
“目前,国内车企已经把传统内燃机的技术解决了;新能源方面,国内车企基本与世界处于平行赛道;智能汽车方面,国内汽车行业有可能跑在世界前列。在这个时间窗口上,上汽集团新的思考是要完成向用户型高科技公司的全面转型。”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在“新四化”浪潮下,上汽集团如何面对市场演变、建设好技术的优势、带动行业变化,是其转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加强对外合作是转型重点
“上汽集团在转变,我们正在全力进入新赛道。从观念、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等各个方面都要全面转向用户。”陈虹曾公开表示。
事实上,随着汽车消费升级和年轻化趋势的到来,如何建设To C的能力是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共性挑战。当直营成为行业的热点现象,一直以来都采取传统4S店这种To B模式的上汽集团该如何推出创新玩法?
祖似杰认为,To C转型的核心在于以用户为本。他以智己汽车推出CSOP用户数据权益计划为例,谈到了上汽集团正在尝试打造用户思维。“之前智己汽车股权的10%是给核心员工,现在我们再从10%里拿出一半来给智己汽车的用户。”祖似杰说。
其次,上汽集团的转型体现在布局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技术层面。据了解,上汽集团计划在今年年底投产新一代动力电池。该电池的亮点在于充电5分钟最多能增加135公里的续航。同时,上汽集团在建立云管端一体化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包括集中式电池架构、SOA软件平台、智能车数据工厂、芯片与人工智能算法和全栈OTA与网络安全方案等五大支柱。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竞争激烈,跨界合作开始成为汽车行业的新方向。近年来,上汽集团参股了QuantumScape、SolidEnergy、地平线、黑芝麻、智芯半导体等企业。
“在原来的产业链,上汽集团是全覆盖的,但现在汽车的边界变得模糊。在新的行业开疆拓土,这是我们重大的任务。一方面是靠自己内部力量去做,另一方面通过‘朋友圈’来共同探索。上汽集团下一步的转变,要更开放,更注重合作。”陈虹认为,加强对外合作是上汽集团转型的又一重点。
旗下燃料电池公司或率先上市
为了应对转型,上汽集团计划拆分多家子公司上市。目前,上汽集团重点培育了旗下14家科创型公司。“一个科创公司要变成社会化公司,一要激发科创公司的核心员工热情,二要把技术外延。利用好资本,企业才会跑得更快。”祖似杰说。
据记者了解,上汽集团旗下燃料电池公司捷氢科技将会是第一家上市的子公司。此前,捷氢科技已经为登陆科创板做了两三年的准备。近期,捷氢科技的分拆上市已经启动。
6月10日,上汽集团曾发布公告称,鉴于上汽集团燃料电池汽车前瞻技术研发项目不再适应燃料电池行业加速发展的环境和趋势,基于公司战略发展和成本效益等因素考虑,经审慎评估,公司拟终止上述项目。
而按照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内发行股份及募集资金投向的业务和资产,不得作为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主要业务和资产,但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使用募集资金合计不超过其净资产10%的除外。根据规定,若终止燃料电池研发汽车前瞻技术研发项目继续使用募集资金,将有利于捷氢科技分拆上市。
上海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告诉记者,捷氢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可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也能增加上汽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科技转化成可以量产的产品。但由于捷氢科技是从上市公司上汽集团分拆出来的子公司,具体的上市信息需要和上汽集团一并对外发布。
捷氢科技之外,上汽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也在为分拆上市做准备。比如,上汽集团旗下高精地图公司中海庭公司的混改已经结束,目前正在融资中;专注智能网联的上海擎度也在进行对外融资。“(分拆上市后),这些企业在服务上汽集团之外,也可以为整个行业服务。”祖似杰认为,分拆上市可以保持子公司的中立性。
不制造芯片,但会定制芯片
眼下,汽车行业正遭遇芯片短缺危机。今年以来,福特、通用、本田、大众等车企都曾因芯片短缺一度陷入停产或减产风波,上汽集团也不例外。
“因为疫情的发生,汽车行业整体调低了对产业的预期。此外,芯片的生产周期非常长,从晶圆下料到最后形成成品至少需要九个月时间。”祖似杰分析称。
值得注意的是,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不少芯片上游的原材料开始涨价。记者了解到,在终端市场上,个别车型的优惠已经在“缩水”。
祖似杰认为,原材料涨价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汽车是规模型的行业,车企需要通过规模把成本消化掉。“我认为,上汽集团在规模、溢价等领域是有一定优势的。”祖似杰说。
6月30日,陈虹也在股东大会上表示,芯片短缺是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预计上述问题到7月下旬会得到缓解,第三、第四季度基本上会恢复正常。“现在汽车行业已经开始复苏。最困难的时间都过来了,今年我们应该更有信心。”祖似杰说。
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智能汽车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要求和需求都更高。所以,车企已经纷纷开始布局芯片领域。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理想汽车、上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国内车企都与半导体公司地平线达成了合作。
“上汽集团不会制造芯片,但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上汽集团可能会去定制芯片。通过车企的软件实力、算法能力和芯片供应商形成好的联盟,这是未来上汽集团的考虑和规划。”祖似杰说。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