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科技

每经网首页 > 科技 > 正文

合规上路、运营常态化 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初成 两大关键问题仍待解决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6-24 10:15:07

每经记者|武凯    每经编辑|孙磊

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无人驾驶细分领域的无人配送赛道也涌入了越来越多的玩家。例如,以电商和本地生活平台为代表的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巨头纷纷推出旗下无人配送产品。而在巨头之外,毫末智行、新石器等初创企业也将无人配送作为发展重点。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相较传统的人力运输,无人配送具备人力成本低、载重量大、安全性高等优势,有望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辰韬资本在《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表示,2021年我国末端配送市场规模预计将超3000亿元,无人配送商业模式初步形成;而在未来三年,无人配送整车成本会逐步降至10万元以内。而这一点也得到了初创无人驾驶技术公司毫末智行COO候军的认同。他认为,三年内无人配送整车成本降到10万元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几年,苏宁、阿里、美团等企业纷纷开始在线下布局无人配送业务。2020年,苏宁在北京、南京、苏州三地相继完成末端无人配送部署;今年4月15日,菜鸟驿站联合天猫淘宝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社区站点开通无人配送上门服务;今夏广州疫情,美团、百度等公司则利用其无人配送方案在隔离区提供配送服务。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无人配送模式正逐渐走向成熟。除了上述大型科技公司,也有不少初创企业推出了自研无人驾驶产品,如新石器X3无人车、毫末智行“小魔驼”无人配送车等。其中,由毫末智行提供整车服务的“物美多点X毫末智行”无人配送车已在北京顺义地区进入常态化运营,累计服务近千单。

(毫末智行在保定打造的全球首个L4智能服务车柔性制造基地)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技术、产品逐渐成熟的同时,部分企业已开始争取无人配送上路资格。

近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布《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版,首次给予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京东、美团、新石器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的企业,获准在示范区公开道路行驶测试。这也意味着,这三家企业率先实现无人配送车“持证上路”。

作为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市场的业务量与订单量正在不断增大。无论是美团等大型企业,还是毫末智行等初创技术公司,其提供的解决方案正加速无人配送技术的发展。但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末端无人配送市场痛点问题仍待企业克服。

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王晓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无人配送技术落地还面临成本、城市环境及政策等问题,这对一些初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创企业要有足够的造血能力,需要足够的营收能力为无人配送提供资金支持。”王晓平表示,“无人配送长期来看前景很乐观,但当前,无人配送还是在学校、小区等简单的环境内比较容易实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