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产业趋势

每经网首页 > 产业趋势 > 正文

疫情下建筑上市公司增速放缓 低碳减排将成未来发展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6-11 16:25:40

◎回看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上市建筑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同比降低4.84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则同比下降8.96个百分点。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影响力广”等特点。

6月11日,安永发布《中国上市建筑公司2020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分析了截至2021年4月末已发布年报的20家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回看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上市建筑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同比降低4.84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则同比下降8.96个百分点。

从未来发展来看,建筑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也备受关注。安永大中华区基础设施咨询主管合伙人朱亚明认为,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他表示:“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建筑业的碳排放,将有力地夯实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

上市建筑公司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双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建筑领域的上市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61172.86亿元,较2019年增长12.87%,尽管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增速较2019年的17.71%降低了4.84个百分点。 

表格来源:安永

分不同领域分析,以房建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21517.72亿元,同比增长13.54%,增幅较2019年下降10个百分点。面对全球疫情风波和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中国建筑的营收规模位列第一,营业收入达人民币16150.23亿元,占房建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75.06%,同比增长13.75%。

安永建造与工程行业主管合伙人沈岩表示:“主要得益于国家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对建筑行业需求的稳定增长形成较强支撑,房地产投资的较强韧性使得以房建为主的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7848.94亿元,同比增长11.17%,增幅较2019年下降2.72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电建以15.24%的增幅位列第一,其余2家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2018年~2020年营收增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以专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5184.47亿元,同比增长13.24%,增幅较2019年下降2.3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中冶营业收入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小,增幅为18.15%,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9%。

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为人民币26621.73亿元,同比增长12.77%,增幅较2019年下降2.1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中铁营收规模连续三年位居榜首;中国铁建增幅波动较大,分别为7.22%、13.74%和9.62%;中国交建、四川路桥、隧道股份、山东路桥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超过10%。

值得一提的是,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率达15.33%,高居行业首位。沈岩认为:“(以)房建工程和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近年来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影响),总资产增速放缓。而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快速上升,交通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良好的市场机遇,(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她补充道:“整体来看,(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应继续加强资产投资,以达到包括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在内的一系列目标。”

在净利润层面,2020年,上市建筑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合计人民币1965.56亿元,较2019年增长6.80%,增速较2019年的15.76%,下降了8.96个百分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虽然总体利润变动处于下降趋势,但各个子行业利润增幅出现分化。

图表来源:安永 

以房建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人民币803.04亿元,同比增长11.28%,增幅较2019年下降4.22个百分点;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人民币791.34亿元,同比增长6.52%,增幅较2019年下降14.37个百分点;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人民币267.21亿元,同比减少0.17%,变动幅度较2019年下降9.71个百分点;以专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人民币103.96亿元,同比减少3.86%,变动幅度较2019年下降5.81个百分点。 

碳排放将影响行业发展 

除了营收和业绩层面的表现,建筑领域的上市公司碳排放也备受关注。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排放了约21亿吨二氧化碳,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也占全球建筑总排放量的20%。 

安永方面分析称,鉴于建筑行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性,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必须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建筑业的碳排放。 

2020年7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自《方案》发布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已积极响应并且进行明确规划,山西、重庆、黑龙江、辽宁、海南、湖北、云南等多地区明确绿色建筑2022年70%的发展目标,河北秦皇岛、河北定州、哈尔滨等城市目标提至90%~100%。此外,湖南、广东等地起草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将绿色建筑发展提升至法律的效力层面,重要性凸显。 

2021年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三份文件。生态环境部表示,此次发布目标是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保护全国碳市场各参与方合法权益。这意味着国内碳交易市场进入实际启动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和碳中和表现也影响建筑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 

安永方面分析称,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以专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有望以全寿命周期优异的节碳能力,在政策端获得大力推广,股票市场表现亮眼,市净率处于较高水平。而受新能源工程承包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订单回款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近年来的市净率普遍较低。 

报告显示,2020年,全部上市建筑公司的平均市净率同比呈下降态势。受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的利润指标低于市场预期,除了以房建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及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外的公司的市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市盈率更是跌到了10倍以下。

图表来源:安永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影响力广”等特点。 6月11日,安永发布《中国上市建筑公司2020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分析了截至2021年4月末已发布年报的20家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回看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上市建筑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同比降低4.84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则同比下降8.96个百分点。 从未来发展来看,建筑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也备受关注。安永大中华区基础设施咨询主管合伙人朱亚明认为,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他表示:“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建筑业的碳排放,将有力地夯实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 上市建筑公司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双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建筑领域的上市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61172.86亿元,较2019年增长12.87%,尽管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增速较2019年的17.71%降低了4.84个百分点。 表格来源:安永 分不同领域分析,以房建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21517.72亿元,同比增长13.54%,增幅较2019年下降10个百分点。面对全球疫情风波和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中国建筑的营收规模位列第一,营业收入达人民币16150.23亿元,占房建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75.06%,同比增长13.75%。 安永建造与工程行业主管合伙人沈岩表示:“主要得益于国家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对建筑行业需求的稳定增长形成较强支撑,房地产投资的较强韧性使得以房建为主的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7848.94亿元,同比增长11.17%,增幅较2019年下降2.72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电建以15.24%的增幅位列第一,其余2家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2018年~2020年营收增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以专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5184.47亿元,同比增长13.24%,增幅较2019年下降2.3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中冶营业收入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小,增幅为18.15%,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9%。 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为人民币26621.73亿元,同比增长12.77%,增幅较2019年下降2.1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中铁营收规模连续三年位居榜首;中国铁建增幅波动较大,分别为7.22%、13.74%和9.62%;中国交建、四川路桥、隧道股份、山东路桥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超过10%。 值得一提的是,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率达15.33%,高居行业首位。沈岩认为:“(以)房建工程和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近年来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影响),总资产增速放缓。而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快速上升,交通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良好的市场机遇,(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她补充道:“整体来看,(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应继续加强资产投资,以达到包括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在内的一系列目标。” 在净利润层面,2020年,上市建筑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合计人民币1965.56亿元,较2019年增长6.80%,增速较2019年的15.76%,下降了8.96个百分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虽然总体利润变动处于下降趋势,但各个子行业利润增幅出现分化。 图表来源:安永 以房建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人民币803.04亿元,同比增长11.28%,增幅较2019年下降4.22个百分点;以交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人民币791.34亿元,同比增长6.52%,增幅较2019年下降14.37个百分点;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人民币267.21亿元,同比减少0.17%,变动幅度较2019年下降9.71个百分点;以专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人民币103.96亿元,同比减少3.86%,变动幅度较2019年下降5.81个百分点。 碳排放将影响行业发展 除了营收和业绩层面的表现,建筑领域的上市公司碳排放也备受关注。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排放了约21亿吨二氧化碳,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也占全球建筑总排放量的20%。 安永方面分析称,鉴于建筑行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性,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必须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建筑业的碳排放。 2020年7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自《方案》发布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已积极响应并且进行明确规划,山西、重庆、黑龙江、辽宁、海南、湖北、云南等多地区明确绿色建筑2022年70%的发展目标,河北秦皇岛、河北定州、哈尔滨等城市目标提至90%~100%。此外,湖南、广东等地起草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将绿色建筑发展提升至法律的效力层面,重要性凸显。 2021年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三份文件。生态环境部表示,此次发布目标是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保护全国碳市场各参与方合法权益。这意味着国内碳交易市场进入实际启动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和碳中和表现也影响建筑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 安永方面分析称,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以专业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有望以全寿命周期优异的节碳能力,在政策端获得大力推广,股票市场表现亮眼,市净率处于较高水平。而受新能源工程承包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订单回款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近年来的市净率普遍较低。 报告显示,2020年,全部上市建筑公司的平均市净率同比呈下降态势。受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的利润指标低于市场预期,除了以房建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及以水利电力工程为主的上市公司外的公司的市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市盈率更是跌到了10倍以下。 图表来源:安永
建筑上市公司 低碳减排 中国电建 中国建筑 中国中冶 中国中铁 中国交建 四川路桥 隧道股份 山东路桥 绿色建筑 碳中和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