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央行副行长李波:重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5-22 16:57:28

●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是反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借鉴国际共识并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一个有益探索。

● 在宏观审慎政策方面,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靶向调控的作用,针对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债券市场等特定领域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

● 可以考虑将监管部门的审慎监管职能和行为监管职能进一步明晰和分设。

每经记者 肖世清    每经编辑 易启江    

5月22日,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就“关于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发表了主旨演讲。其中,他提出,建立全覆盖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有针对性地创设政策工具,做好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逐步将主要的、重要的、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李波认为,实施好宏观审慎政策还有货币政策,既需要宏观的、逆周期的和跨市场的视角,也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监管工具上去,也就是宏观政策落实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微观的监管工具。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双支柱调控框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双支柱调控框架把保持价格稳定与维护金融稳定的两大目标有机结合,为新的历史时期维护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波表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是反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借鉴国际共识并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一个有益探索。

李波指出,中国在探索构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方面起步比较早,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例如,2003年人民银行开始引入贷款价值比要求,2013年牵头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等。

与此同时,李波也坦言,我国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具体而言,一是宏观审慎政策的这个框架还不够健全和成熟。相比已经非常成熟的货币政策框架,宏观审慎政策的诞生时间还比较短,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例如,在其他领域比如金融基础设施,还有跨境资本流动这些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或者说宏观审慎政策,现在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相对共识也还没有形成太多。

二是从双支柱调控框架来看,金融监管架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实施好宏观审慎政策还有货币政策,既需要宏观的、逆周期的和跨市场的视角,也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监管工具上去,也就是宏观政策落实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微观的监管工具。

重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

针对上述双支柱调控框架存在的不足,李波项出了三项政策建议。具体看来,一是要强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协调配合,继续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性调控为主,向价格性调控为主转变,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同时,在宏观审慎政策方面,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靶向调控的作用,针对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债券市场等特定领域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

二是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要研究更加明确可量化的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要明晰顶层架构和权责划分;明晰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架构。同时,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传导机制,提高宏观审慎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有效性,建立全覆盖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有针对性地创设政策工具,做好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逐步将主要的、重要的、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建议在未来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中,进一步统筹好我们的宏观政策和我们的监管政策,同时要强化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落实功能监管和目标监管的要求,构建符合我国现代金融业发展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可以考虑将监管部门的审慎监管职能和行为监管职能进一步明晰和分设。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