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你也许炒过碳交易概念股,但你看过碳交易吗?每经记者专访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他想给你看的不止这个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4-22 12:42:57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四川环交所现场观察到,碳交易的操作与股市类似,都要出价与报单。有趣的是,碳交易系统界面与股市系统交易界面类似,都能看到K线图,甚至都是“按F10”查询该品种的详细资料。

每经记者 汤辉  宋思艰    每经编辑 文多    

在“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成为热词的当下,资本市场碳交易概念龙头股华银电力在3月的11个交易日内收获9个涨停板,让投资者急于一探究竟:什么叫“碳交易”?一笔碳交易是如何完成的?碳交易市场有什么规律?

4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以下简称四川环交所),该所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一笔模拟碳交易。随后,记者专访了四川环交所董事长何锦峰。

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于今年6月底启动的背景下,他回忆了四川碳市场与国家碳交易试点机遇擦肩而过的遗憾,讲述了四川环交所后来所抓住的机会,还对即将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控排企业提出了建议。

 

 

与国家碳交易试点机遇“擦肩而过”

2030年前力争碳达峰,2060年前争取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各行各业也在为之努力。而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环,碳交易试点早在10年前就启动了。

当前,全国共有9个地方碳交易市场。其中北京、广东、上海等7个省市为国家确定的碳交易试点地区。谈到这里,何锦峰不无遗憾地表示,全国碳交易试点是在2011年启动,而当时四川还在汶川地震3年灾后重建时期,与这个试点机遇就“擦肩而过”了。

但四川方面没有放弃,及时学习理解国家政策精神,抓住了机会。2016年4月,四川环交所通过国家8个部门联合审核,由国家发改委备案,成为除全国碳交易试点地区之外,第一家通过国家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构。“几大部门联合审核,相当严格,很不容易,(对方提出的)很多问题你想都想不到。”何锦峰颇为感慨。

因为一些原因,四川环交所选择了CCER作为交易品种,CCER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简称,目前国内碳市场交易的主要品种就是碳排放配额和CCER。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四川环交所的交易大厅看到,有20多个省区市的超过50个CCER项目正在挂牌交易,类型覆盖了风电、水电、光伏发电、沼气利用、余热发电等。记者还观察到一个小细节,即四川环交所的交易大厅和会议室都选用了玻璃屋顶,采访当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洒满了地面,建筑较好利用了自然光线。


四川环交所交易大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耆 摄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规划,今年6月底全国碳交易市场就将启动运营。而按照3月底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该条例施行后,将不再建立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此前已经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对四川环交所有什么影响?何锦峰表示,影响肯定是有的,但全国碳交易系统上线是从业人员期待已久、乐见其成的喜事和好事,对四川环交所的影响整体上是积极的。一是CCER的交易会增加一定的需求量,交易将可能更加活跃。二是如果能够开展国家碳配额交易业务相关工作,四川碳市场就走出了单品种交易市场的困境。

全国碳市场建设一位核心筹备人员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一定阶段内仍有存在的必要。一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仍有许多需要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探索,而地方碳市场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试验田,一些新的规则和方向,可以通过地方碳市场先行小范围探索,这就有利于全国碳市场更加审慎地推进政策施行;二来目前全国碳市场的方向是“抓大放小”,即初期主要纳入一些大企业,小企业则难以兼顾。在这一方面,地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可以实现功能互补,良性互动。

据公开资料,全国碳交易市场系统建设分为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两个部分,分别由上海和湖北牵头建设。何锦峰透露,上海和湖北牵头是2017年就已经确定的安排,但全国碳市场交易机构和注册登记机构的组建方案还未正式公布,四川方面仍然在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参与联合建设。

何锦峰还向记者透露,当前四川环交所正按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增资扩股,成都国有出资人如果顺利增加投资,或将成为大股东。

四川环交所CCER项目信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耆 摄

碳交易所盈利需要交易规模支撑

近段时间,股市上碳交易概念股表现强劲,其中参股地方碳交易所相关上市公司表现尤为突出。

在采访中,记者提及了一只与四川环交所相关的碳交易概念股,意外的是,何锦峰立刻说出了这家上市公司的名字。“我也关注到了股市上关于碳交易概念股的行情,作为一个碳交易机构的负责人,一方面要感谢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对碳交易的重视和期待,另一方面,我也建议大家更多关注相关上市公司正式披露的相关信息。”他表示。

投资者预期,参股碳交易所未来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大量利润,有研究就表明,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考虑到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碳交易将成为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那么,碳交易所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

何锦峰说:“碳交易所的建设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运营模式、商业模式也都还在不断地探索完善。就四川环交所的盈利模式来看,主要有交易佣金、商业培训、有偿咨询、绿色金融服务收入等,但这些都需要交易规模来支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进程中,无论是碳交易机构,还是碳市场的其他参与人,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机遇。面对未来,这位碳交易机构的掌门人同样期待。

回到当下,碳交易所到底赚不赚钱,又是否符合股市上投资者预期?四川环交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交易佣金是四川环交所的第一大收入来源,这又与交易规模直接关联。何锦峰表示,按可比口径计算,在全国地方碳交易所排名中,四川环交所的CCER交易量从2017年的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3位。不过他坦言,2020年四川碳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按可比口径计算,当年排名下降到了第6位,累计排名下降到了第4位,成交金额仅1500多万元。

再看绿色金融服务收入。2019年12月,四川环交所“绿蓉融”绿色金融超市平台正式上线,截至2021年4月中旬,已注册企业1535家,入驻金融机构28家,上线绿色金融产品46个,放款近7亿元。

在国家层面,绿色金融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在可预期的未来,预计相关支持措施还会陆续出台。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的范围,并且将创立支持碳减排的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更多资金。

除了绿色金融服务,商业培训也是四川环交所收入来源之一。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依托四川环交所设立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以下简称能力建设成都中心)。有志于从事“碳交易员”、“碳核查员”等新兴职业的人士,通过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培训,获得了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证书,走上工作岗位。记者了解到,在各地,目前类似岗位一期的培训费用价格不一,平均在4000元左右。

说到碳交易员,很多人好奇,碳交易是如何操作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四川环交所现场观察到,碳交易的操作与股市类似,都要出价与报单。有趣的是,碳交易系统界面与股市系统交易界面类似,都能看到K线图,甚至都是“按F10”查询该品种的详细资料。

工作人员正在演示碳交易系统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耆 摄

何锦峰介绍,不同于证券交易是电子撮合,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自动成交,碳交易受现行金融监管政策限制,不得采用电子自动撮合的方式,目前还只能用“半自动”方式完成交易。

需要注意的是,碳市场是新兴的专业投资市场,投资者如参与其中,应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严格控制风险,理性分析和交易。何锦峰也特别提醒想要参与碳交易的个人投资者,“请一定要理性,要有风险管控意识,要认识到任何市场的风险和机会都是正相关关系”。

建议配额分配时,考虑历史性差异和地域差异

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这意味着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作为首批履约企业,分到碳排放配额。

对于即将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控排企业,何锦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接受新事物、拥抱碳交易、管理碳资产,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客观存在。对此,何锦峰表示,在国家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后,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已经不能一概而论了。首先,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企业,他们现在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已经很高,因为他们将来可以开发CCER项目来获得额外收益。其次,投资类的企业的积极性也充分激活了,包括积极参与股权投资,设立了碳中和基金,发行碳中和债券等。

何锦峰补充道,最后,确实存在一些积极性不高的控排企业,表面上看企业积极性不高,好像是企业认识不到位,还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加强碳市场能力建设。但只要深入去分析,就不难发现,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处于利润中心的企业,以及拥有盈利机会的企业,他们的积极性都高,但处于成本中心的企业,他们的积极性就不高。

“当你发现这个规律后就知道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如何调动属于成本中心企业的积极性,就成为我们碳市场应当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何锦峰分析认为。

按照有关部门规划,全国碳市场将在6月底启动运营,对于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何锦峰有什么建议?

何锦峰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确碳市场存在的三个意义。一是配置碳排放权资源,二是为碳排放权定价,三是管控碳交易风险。要真正发挥这样的市场作用,碳市场建设就还有不少需要完善和优化的地方,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方面应当更加相对科学,这就可能需要有关部门和智库更加紧密地融合协同,因为每个部门的职能、每个人的专业都存在局限性,需要充分合作,形成互补,形成合力。

二是在制定配额分配办法方面,应当考量一下能否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否可以把历史性差异和地域差异因素考虑进去,让一些企业相对公允地从成本中心回到利润中心去。

三是在给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的方面,比较真实可靠的市场价格,应该是在碳市场供需两旺、充分博弈后形成的均衡价格。如果这个价格高于开发成本,它就具备了商业可持续性,企业的减排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要实现这样的定价模式,需要解决交易不活跃的问题,是否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基本判断下,给予碳市场更多的政策空间和创新空间。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接受记者采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耆 摄

作为新兴的交易品种,碳交易有何规律?在何锦峰看来,碳交易本身有三个规律。

一是碳交易必然符合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也就是说碳交易必然会有一个从无到有,从量小到量大,从低点到高点的发展过程,也必然符合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

二是碳排放权已经开始要素化。对于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控排企业,比如首批纳入的发电企业,碳排放配额和机器、厂房、原材料等一样成为生产要素,内化成生产成本。未来在全球气候治理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碳市场扩面扩容将是大势所趋。

三是碳交易具有政策工具和金融工具双重属性,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制度安排,毋庸置疑,这是政策工具。但另一方面,“我赞同金融界一位老领导、老专家的观点,从金融的角度来讲,碳市场本身也是一个金融市场,也只有利用金融市场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何锦峰补充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在“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成为热词的当下,资本市场碳交易概念龙头股华银电力在3月的11个交易日内收获9个涨停板,让投资者急于一探究竟:什么叫“碳交易”?一笔碳交易是如何完成的?碳交易市场有什么规律? 4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以下简称四川环交所),该所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一笔模拟碳交易。随后,记者专访了四川环交所董事长何锦峰。 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于今年6月底启动的背景下,他回忆了四川碳市场与国家碳交易试点机遇擦肩而过的遗憾,讲述了四川环交所后来所抓住的机会,还对即将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控排企业提出了建议。 与国家碳交易试点机遇“擦肩而过” 2030年前力争碳达峰,2060年前争取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各行各业也在为之努力。而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环,碳交易试点早在10年前就启动了。 当前,全国共有9个地方碳交易市场。其中北京、广东、上海等7个省市为国家确定的碳交易试点地区。谈到这里,何锦峰不无遗憾地表示,全国碳交易试点是在2011年启动,而当时四川还在汶川地震3年灾后重建时期,与这个试点机遇就“擦肩而过”了。 但四川方面没有放弃,及时学习理解国家政策精神,抓住了机会。2016年4月,四川环交所通过国家8个部门联合审核,由国家发改委备案,成为除全国碳交易试点地区之外,第一家通过国家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构。“几大部门联合审核,相当严格,很不容易,(对方提出的)很多问题你想都想不到。”何锦峰颇为感慨。 因为一些原因,四川环交所选择了CCER作为交易品种,CCER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简称,目前国内碳市场交易的主要品种就是碳排放配额和CCER。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四川环交所的交易大厅看到,有20多个省区市的超过50个CCER项目正在挂牌交易,类型覆盖了风电、水电、光伏发电、沼气利用、余热发电等。记者还观察到一个小细节,即四川环交所的交易大厅和会议室都选用了玻璃屋顶,采访当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洒满了地面,建筑较好利用了自然光线。 四川环交所交易大厅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耆摄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规划,今年6月底全国碳交易市场就将启动运营。而按照3月底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该条例施行后,将不再建立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此前已经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对四川环交所有什么影响?何锦峰表示,影响肯定是有的,但全国碳交易系统上线是从业人员期待已久、乐见其成的喜事和好事,对四川环交所的影响整体上是积极的。一是CCER的交易会增加一定的需求量,交易将可能更加活跃。二是如果能够开展国家碳配额交易业务相关工作,四川碳市场就走出了单品种交易市场的困境。 全国碳市场建设一位核心筹备人员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一定阶段内仍有存在的必要。一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仍有许多需要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探索,而地方碳市场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试验田,一些新的规则和方向,可以通过地方碳市场先行小范围探索,这就有利于全国碳市场更加审慎地推进政策施行;二来目前全国碳市场的方向是“抓大放小”,即初期主要纳入一些大企业,小企业则难以兼顾。在这一方面,地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可以实现功能互补,良性互动。 据公开资料,全国碳交易市场系统建设分为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两个部分,分别由上海和湖北牵头建设。何锦峰透露,上海和湖北牵头是2017年就已经确定的安排,但全国碳市场交易机构和注册登记机构的组建方案还未正式公布,四川方面仍然在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参与联合建设。 何锦峰还向记者透露,当前四川环交所正按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增资扩股,成都国有出资人如果顺利增加投资,或将成为大股东。 四川环交所CCER项目信息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耆摄 碳交易所盈利需要交易规模支撑 近段时间,股市上碳交易概念股表现强劲,其中参股地方碳交易所相关上市公司表现尤为突出。 在采访中,记者提及了一只与四川环交所相关的碳交易概念股,意外的是,何锦峰立刻说出了这家上市公司的名字。“我也关注到了股市上关于碳交易概念股的行情,作为一个碳交易机构的负责人,一方面要感谢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对碳交易的重视和期待,另一方面,我也建议大家更多关注相关上市公司正式披露的相关信息。”他表示。 投资者预期,参股碳交易所未来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大量利润,有研究就表明,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考虑到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碳交易将成为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那么,碳交易所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 何锦峰说:“碳交易所的建设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运营模式、商业模式也都还在不断地探索完善。就四川环交所的盈利模式来看,主要有交易佣金、商业培训、有偿咨询、绿色金融服务收入等,但这些都需要交易规模来支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进程中,无论是碳交易机构,还是碳市场的其他参与人,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机遇。面对未来,这位碳交易机构的掌门人同样期待。 回到当下,碳交易所到底赚不赚钱,又是否符合股市上投资者预期?四川环交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交易佣金是四川环交所的第一大收入来源,这又与交易规模直接关联。何锦峰表示,按可比口径计算,在全国地方碳交易所排名中,四川环交所的CCER交易量从2017年的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3位。不过他坦言,2020年四川碳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按可比口径计算,当年排名下降到了第6位,累计排名下降到了第4位,成交金额仅1500多万元。 再看绿色金融服务收入。2019年12月,四川环交所“绿蓉融”绿色金融超市平台正式上线,截至2021年4月中旬,已注册企业1535家,入驻金融机构28家,上线绿色金融产品46个,放款近7亿元。 在国家层面,绿色金融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在可预期的未来,预计相关支持措施还会陆续出台。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纳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的范围,并且将创立支持碳减排的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更多资金。 除了绿色金融服务,商业培训也是四川环交所收入来源之一。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依托四川环交所设立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以下简称能力建设成都中心)。有志于从事“碳交易员”、“碳核查员”等新兴职业的人士,通过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培训,获得了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证书,走上工作岗位。记者了解到,在各地,目前类似岗位一期的培训费用价格不一,平均在4000元左右。 说到碳交易员,很多人好奇,碳交易是如何操作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四川环交所现场观察到,碳交易的操作与股市类似,都要出价与报单。有趣的是,碳交易系统界面与股市系统交易界面类似,都能看到K线图,甚至都是“按F10”查询该品种的详细资料。 工作人员正在演示碳交易系统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耆摄 何锦峰介绍,不同于证券交易是电子撮合,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自动成交,碳交易受现行金融监管政策限制,不得采用电子自动撮合的方式,目前还只能用“半自动”方式完成交易。 需要注意的是,碳市场是新兴的专业投资市场,投资者如参与其中,应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严格控制风险,理性分析和交易。何锦峰也特别提醒想要参与碳交易的个人投资者,“请一定要理性,要有风险管控意识,要认识到任何市场的风险和机会都是正相关关系”。 建议配额分配时,考虑历史性差异和地域差异 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这意味着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作为首批履约企业,分到碳排放配额。 对于即将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控排企业,何锦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接受新事物、拥抱碳交易、管理碳资产,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客观存在。对此,何锦峰表示,在国家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后,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已经不能一概而论了。首先,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企业,他们现在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已经很高,因为他们将来可以开发CCER项目来获得额外收益。其次,投资类的企业的积极性也充分激活了,包括积极参与股权投资,设立了碳中和基金,发行碳中和债券等。 何锦峰补充道,最后,确实存在一些积极性不高的控排企业,表面上看企业积极性不高,好像是企业认识不到位,还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加强碳市场能力建设。但只要深入去分析,就不难发现,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处于利润中心的企业,以及拥有盈利机会的企业,他们的积极性都高,但处于成本中心的企业,他们的积极性就不高。 “当你发现这个规律后就知道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如何调动属于成本中心企业的积极性,就成为我们碳市场应当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何锦峰分析认为。 按照有关部门规划,全国碳市场将在6月底启动运营,对于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何锦峰有什么建议? 何锦峰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确碳市场存在的三个意义。一是配置碳排放权资源,二是为碳排放权定价,三是管控碳交易风险。要真正发挥这样的市场作用,碳市场建设就还有不少需要完善和优化的地方,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方面应当更加相对科学,这就可能需要有关部门和智库更加紧密地融合协同,因为每个部门的职能、每个人的专业都存在局限性,需要充分合作,形成互补,形成合力。 二是在制定配额分配办法方面,应当考量一下能否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否可以把历史性差异和地域差异因素考虑进去,让一些企业相对公允地从成本中心回到利润中心去。 三是在给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的方面,比较真实可靠的市场价格,应该是在碳市场供需两旺、充分博弈后形成的均衡价格。如果这个价格高于开发成本,它就具备了商业可持续性,企业的减排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要实现这样的定价模式,需要解决交易不活跃的问题,是否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基本判断下,给予碳市场更多的政策空间和创新空间。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接受记者采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耆摄 作为新兴的交易品种,碳交易有何规律?在何锦峰看来,碳交易本身有三个规律。 一是碳交易必然符合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也就是说碳交易必然会有一个从无到有,从量小到量大,从低点到高点的发展过程,也必然符合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 二是碳排放权已经开始要素化。对于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控排企业,比如首批纳入的发电企业,碳排放配额和机器、厂房、原材料等一样成为生产要素,内化成生产成本。未来在全球气候治理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碳市场扩面扩容将是大势所趋。 三是碳交易具有政策工具和金融工具双重属性,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制度安排,毋庸置疑,这是政策工具。但另一方面,“我赞同金融界一位老领导、老专家的观点,从金融的角度来讲,碳市场本身也是一个金融市场,也只有利用金融市场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何锦峰补充道。
碳交易 碳达峰 碳中和 四川环交所 全国碳市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