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每经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推进工业软件国产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3-13 09:23:57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7592858874326511616.jpeg

徐晓兰精彩观点

● 随着数字经济特征由消费互联向工业互联跃升,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引领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下半场”。

●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但各类企业分处数字化不同阶段,“两化”融合基础不同,需求和痛点不同,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效应尚未大规模显露。

● 我国应把握新一轮产业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国产工业软件,打造自主可控工业软件体系。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推进工业软件国产化工作。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时指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过去的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熟悉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习惯了扫码出行、智能测温,对数字化、数字经济的感触越来越深……

疫情加速了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借着这轮产业发展契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已奋斗了30余年,曾负责组织完成了多个重大信息化项目。作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曾多次就机器人产业、大数据应用、信息安全等领域建言献策。

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每经头条特别推出“奋斗中国·两会高见”栏目。《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围绕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话题,对徐晓兰进行了专访。

徐晓兰认为,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不断深化,“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但她并不讳言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中仍存在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坦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缓慢是制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之一。对于我国重要工业软件仍严重依赖国外的现状,她也开出了详细的“药方”。


5043100640140205056.png

产业数字化引领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下半场”

5043100640140205056.png

NBD: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您认为在此大环境下,“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会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徐晓兰: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不断深化,数字经济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首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牵引着数字经济走向新方向。

随着工业互联网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特征已由消费互联向工业互联跃升。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已不足以支撑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引领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下半场”。

其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夯实了数字经济发展新基础。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超过71.8万个5G基站,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80个,连接工业设备达6000万台(套),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工业数据加速汇聚。

再次,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发展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达到新高度。

当前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突破,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重塑生产方式、服务模式、组织形态,带来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促使数字经济不断迈向新高度。

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也引领着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深刻改变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不断催生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脚步,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更多行业、更多场景延伸。

NBD:“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您如何解读“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这两个概念?

徐晓兰: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奠基石,是指信息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产业化进程中所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例如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产业。

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下半场,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并带来产业效能提升和培育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新业态,其中工业互联网是实施产业数字化的基础。


5043100640140205056.png

产业基础较薄弱 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还需攻关

5043100640140205056.png

NBD: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您认为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发展中还存在哪些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亟待解决?

徐晓兰: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网络、平台、安全、数据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行业融合应用加速向纵深拓展,产业生态规模持续发展壮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有效支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

具体来看,一是应用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凸显。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链完整。但各企业分布于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不同阶段,两化融合基础不同,且需求和痛点不同,数字化转型和设备智能化改造难度不一,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效应尚未大规模显露。

二是体系架构还需进一步延伸。

现有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关注IT方向,与OT(操作技术)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体系还难以支撑新模式、新业态的落地深耕,工业数据价值变现较为困难,提质增效降本效果有限,导致推广应用相对困难。

三是关键技术还有待攻关。

在控制系统、网络协议、底层控制芯片等领域,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多数受美、德、日等国控制,我国产业基础薄弱。此外,平台建设也相对薄弱,PaaS核心架构大部分采用美国开源技术。高端领域研发设计类、生产管理类、工业APP等工业软件被欧美软件巨头严重垄断,远不能满足工业级应用需要。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尚处在探索、培育阶段,无法有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数据价值挖掘、汇聚、共享问题还需破解。

目前人工智能等数据处理方法,与行业机理、工艺参数等深度融合还很不够,面对各类复杂的工业资源配置场景,难以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行业和跨行业基础设施尚未普及与健全,导致行业应用无法标准化,行业间数据资源孤立,不能统一管理和使用。


5043100640140205056.png

中小企业应积极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

5043100640140205056.png

NBD: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IT基础、信息化程度仍十分有限,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缓慢,产业生态体系尚不完善等依然是制约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瓶颈。对此,您有何建议?工业互联网在这方面能有何作为?

徐晓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中小企业应通过上云上平台等方式,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体来看,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脚步,助力我国制造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工业软件云化、平台化,利用低代码开发与敏捷高效的运营方式加快工业软件平台化和APP化的速度,降低开发门槛和研发管理成本。

工业互联网能够打通中小企业系统数据孤岛。工业互联网衔接不同信息化系统,贯通跨系统工业数据,助推业务系统平台化。中小企业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选取不同信息化系统,快速与原有系统集成,提升数字化转型效率。

工业互联网有利于助力中小企业上下游协同。工业互联网带动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向上下游延伸,加速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供应链管理,实现融通发展生态。


5043100640140205056.png

全面重构工业产业格局还需开展大量工作

5043100640140205056.png

NBD: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自动化、信息化、联网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激发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最终重构工业产业格局。您觉得就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阶段而言,距离重构工业产业格局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徐晓兰:当前,工业互联网的深化应用不断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尤其在制造业领域,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格局在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重构。

具体而言,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在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催生新服务模式,带动了新产业的培育。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广泛应用,有效带动了生产效率和要素流转效率的提升并牵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同时也带动共享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态的加速构建,加速传统产业体系结构的优化重组。

其次,工业互联网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产业链在更大范围内的重构。工业互联网在销售、仓储、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已初步支撑工业数据汇聚,已能够支撑工业基础能力监测、供应链掌控、安全生产动态感知。尤其在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实现供需对接、断链重组,保障国际国内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另外,工业互联网在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应用,正推进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一方面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能够带动产业在微观层面进一步集聚;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由链式向网式转化,依托协同设计、协同制造等模式的应用,区域产业进一步向环节分工演进,带动产业布局在宏观层面进一步分散。

但与此同时,我国距离工业产业格局的全面重构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推进。

一是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深化。为此要聚焦IT和OT的深度融合,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等方面真正发挥价值,推动应用由销售、物流等外部环节向研发、生产控制、检测等内部环节发展。

二是行业应用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搭建工业APP开发者中心,将工业知识、工艺方法等进行沉淀,形成定制化、可复用的工业APP,赋能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

三是数据要素潜能需要进一步释放。探索数据在工业体系流转所需的技术体系以及相应机制、标准、法规等,打通行业间信息壁垒,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价值共享。激活数据交易生态,以交易带动数据产业的发展,促进数据资源市场化、产业化。


5043100640140205056.png

智能制造已初步具备大规模发展基础

5043100640140205056.png

NBD:此前接连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加快智能制造成为多地2021年部署的重点工作,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成为频繁提及的热词。您认为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是否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智能制造对建设制造强国有何重要意义?

徐晓兰: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能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化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一方面,能够培育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加快要素流动效率,切实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目前,智能制造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取得积极成效,已初步具备大规模发展的基础。

首先,智能制造技术基础初步具备。我国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持续开展基础技术和产品攻关,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产中央处理器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缩小,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重要领域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全球领先。

其次,企业数字化进程有序推进。我国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49.4%和51.7%,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92个重点行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4.9%。

此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我国已建成超过71.8万个5G基站,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网络体系加速建设。工业互联网连接工业设备达6000万台(套),40万家工业企业上云,平台体系快速壮大。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推进数据汇聚、分析和应用。


5043100640140205056.png

把握契机大力发展国产工业软件

5043100640140205056.png

NBD:制造业的数字化是业界关注焦点。去掉制造业的表皮,其实核心技术是工业软件,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重要工业软件仍严重依赖国外。您认为这种现状应如何破局?

徐晓兰:我国应顺应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把握新一轮产业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国产工业软件,打造自主可控工业软件体系。

具体来看,首先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推进工业软件国产化工作。

8802572619599001600.jpeg

截至2018年我国工业软件企业数量总体还不到2000家,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发布行动计划、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加快形成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发展战略布局。鼓励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引导基金,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软件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关键技术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通过资产配置、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合力攻关关键基础问题和重大共性技术,扎实利用原有技术基础,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标准制定,定期更新工业软件标准体系,加快与国际对接的相关平台和软件标准的制(修)定。加强软件版权管理体系,强化软件知识产权意识。

其次,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APP等新模式发展,打造一批汇聚大量活跃创新主体和开发者的开源社区及平台。加大力度投资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联合体,突破研发、生产、管理、运维等核心数字化工具,汇聚一批重点行业的知识库、模型库,打造工业软件的云端研发平台,提升平台核心能力并实现供需对接。聚焦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推动共性经验知识沉淀提炼,着力推动工业APP创新发展。运用工业互联网数据、模型大量集聚的特点,打造一批汇聚大量活跃创新主体和开发者的开源社区及平台,推动工业软件企业上平台,营造工业软件开源生态,吸引开发者和使用者,群策群力提升国产工业软件水平。

第三,要聚焦集成应用,深化国产工业软件与智能传感终端的融合发展。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应用为契机,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力量,全面布局智能传感终端相关技术。在系统攻关智能传感终端多功能集成、模块化架构等硬件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动接口协议、配套算法和IP核、信号处理算法、MEMS工艺仿真等软硬件集成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并进一步构建“器件-平台-软件应用”一体化推进的产业发展模式。

第四,要注重基础研发教育,培育用户习惯和市场需求建立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持续深化“新工科”建设,注重基础研发教育,改变考核评价体系,鼓励科技人员投身基础科研,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依托高校企业多方力量,培育适合国情的工业软件研发人才队伍。积极向高校推广国产化工业软件,培育用户群体习惯。以工业互联网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由领先的制造业企业牵头,开发一批高端工业软件并开展示范应用,将工业软件的研发纳入产业链,加快国产工业软件的商业化进展。

1309858934179094528.png

记者手记 | “十四五”时期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进入5G和“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任何行业都不能与数字化绝缘。无论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四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的数字化发展。

“十四五”时期,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不断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下半场”,即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多种措施,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助力广大中小微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实现数字化改造升级,并着力解决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问题。

随着这些举措的不断推进,我们相信,数字经济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助力经济加速复苏。只要产业链相关企业能牢牢把握数字经济的新机遇,就一定能开启下一个高成长周期。


记者:张蕊

编辑:陈旭

视觉:陈冠宇

排版:陈旭 马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