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37天27个涨停板,涨幅超205%!这家公司业绩巨亏60亿,却成牛年“涨停王”,这是出啥幺蛾子?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3-10 22:30:27

每经编辑 王晓波

春节过后,在市场遭遇大幅调整,白马股纷纷下挫之际,也有一些个股频频发力上涨,*ST众泰(000980.SZ)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凭借年初至今157.8%的涨幅,遥遥领先其他个股成为A股市场的“涨停王”。

然而支撑其上涨的却并非业绩,根据众泰汽车1月29日发布的业绩预告,其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亏损60亿~90亿元。该股从1月12日到3月10日,在37个交易日里拉出27个涨停板,期间累计涨幅达205.26%。业绩巨亏,股价却疯涨,*ST众泰不可谓不“妖”。

对此,*ST众泰于周三晚间发布公告称,自3月11日起停牌,就股票异动情况进行核查。

业绩预亏60亿,却成新年“涨停王”

3月10日周三,*ST众泰再次一字涨停,打开*ST众泰的K线图可以看到,该股年内累计涨停次数已达到27次,并且这27次涨停是从今年1月12日到3月10日的37个交易里完成的,是目前A股年内涨停次数最多的股票年内累计涨幅已达到157.78%,高居两市涨幅榜第一位(除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之外)。

尽管涨幅惊人,但*ST众泰的业绩却并不美丽。据*ST众泰1月29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亏损60亿~90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59.6亿~89.6亿元。

公司在公告中解释,由于2020年*ST众泰受资金短缺影响,主要的汽车业务均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合计约35亿~65亿元。

公告截图

此前,*ST众泰2019年的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而公司的股票自2020年6月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

2021年2月至今,深交所曾两次下发对*ST众泰的关注函,要求*ST众泰对公司的股票波动异常、财务状况、营业收入以及控股股东铁牛集团占用3.1亿非经营性资金等状况做出解释。而根据目前信息,铁牛集团仍未归还占用的3.1亿非经营性资金,已进入破产程序,资不抵债。

对于股价连续涨停,公司也多次发布股票异动风险提示。其中提到,2020年度由于公司缺乏流动资金,整车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的销售。

董事长、副总裁接连辞职

除了业绩巨亏、生产停滞之外,*ST众泰还遭遇人事变动。

3月8日晚,*ST众泰接连发布多个公告,公司董事长金浙勇、董事应建仁以及副总裁马德仁提交了辞呈。金浙勇和应建仁辞职后仍在公司下属公司有任职,而马德仁不再担任公司其它职务。上述三人未持有公司股份。

2017年7月,金浙勇当选为*ST众泰董事长和总经理。据其简历,金浙勇曾在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众泰系公司中担任要职。

此外,副总裁马德仁20世纪90年代就曾在美国通用汽车担任高级机械工程师,此后在美国德尔福集团、奇瑞汽车等车企担任研发高管,2012年还曾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堪称行业专家。

接任*ST众泰总裁一职的则是副总裁连刚,据资料,连刚生于1960年,博士学历,曾在哈飞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汽车企业担任高管。

而这并非公司首次出现高层人事变动,早在去年3月,公司副总裁邓晓明辞职,当年11月,财务总监张志辞职。

多数ST股造血能力不足,央视评论:炒作妖股无异于与虎谋皮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在目前已披露年报、快报或业绩预告的ST类公司中,有近一半2020年净利润有望扭亏为盈。不过,能恢复正轨的ST类公司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业绩扭亏还靠非经常性损益,包括债务重组损益、政府补助收入等,其自身造血能力往往不足。在基本面没有改善的情况下,要警惕投资风险,主动远离这类绩差股。

根据年报、快报、预告净利润上限数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发现,有56股2018年、2019年、2020年净利润将连续三年亏损,其中超六成为ST股。11股去年净利润有望亏损超过10亿元,分别是*ST安信、*ST信威、*ST新光、*ST松江、*ST康得等。亏损金额最高的是*ST安信,由于对部分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利息支出等成本同比上升,公司预计2020年亏损69亿元。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ST赫美、*ST环球、*ST新光、*ST中新、*ST实达等股1月至今区间最大涨幅达到80%以上。*ST赫美最大涨幅124.42%,该股过往三年净利润累计亏损达到38.84亿元。

对于“妖股”的炒作,央视财经9日发表评论称,短线炒妖股,表面上看,短期连续涨停,股价翻倍,看着让人眼馋,但是一旦参与进去,跟投机资金来博弈,这就好比是与虎谋皮,火中取栗。更何况,妖股之所以“妖”,就在于短期股价的大涨,跟公司基本面无关,甚至基本面还存在重大瑕疵,而股价大起大落,最终给投资者剩下的也许就是一地鸡毛。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每经APP(记者:朱成祥)、证券时报、市场消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春节过后,在市场遭遇大幅调整,白马股纷纷下挫之际,也有一些个股频频发力上涨,*ST众泰(000980.SZ)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凭借年初至今157.8%的涨幅,遥遥领先其他个股成为A股市场的“涨停王”。 然而支撑其上涨的却并非业绩,根据众泰汽车1月29日发布的业绩预告,其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亏损60亿~90亿元。该股从1月12日到3月10日,在37个交易日里拉出27个涨停板,期间累计涨幅达205.26%。业绩巨亏,股价却疯涨,*ST众泰不可谓不“妖”。 对此,*ST众泰于周三晚间发布公告称,自3月11日起停牌,就股票异动情况进行核查。 业绩预亏60亿,却成新年“涨停王” 3月10日周三,*ST众泰再次一字涨停,打开*ST众泰的K线图可以看到,该股年内累计涨停次数已达到27次,并且这27次涨停是从今年1月12日到3月10日的37个交易里完成的,是目前A股年内涨停次数最多的股票,年内累计涨幅已达到157.78%,高居两市涨幅榜第一位(除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之外)。 尽管涨幅惊人,但*ST众泰的业绩却并不美丽。据*ST众泰1月29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亏损60亿~90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59.6亿~89.6亿元。 公司在公告中解释,由于2020年*ST众泰受资金短缺影响,主要的汽车业务均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合计约35亿~65亿元。 公告截图 此前,*ST众泰2019年的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而公司的股票自2020年6月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 2021年2月至今,深交所曾两次下发对*ST众泰的关注函,要求*ST众泰对公司的股票波动异常、财务状况、营业收入以及控股股东铁牛集团占用3.1亿非经营性资金等状况做出解释。而根据目前信息,铁牛集团仍未归还占用的3.1亿非经营性资金,已进入破产程序,资不抵债。 对于股价连续涨停,公司也多次发布股票异动风险提示。其中提到,2020年度由于公司缺乏流动资金,整车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的销售。 董事长、副总裁接连辞职 除了业绩巨亏、生产停滞之外,*ST众泰还遭遇人事变动。 3月8日晚,*ST众泰接连发布多个公告,公司董事长金浙勇、董事应建仁以及副总裁马德仁提交了辞呈。金浙勇和应建仁辞职后仍在公司下属公司有任职,而马德仁不再担任公司其它职务。上述三人未持有公司股份。 2017年7月,金浙勇当选为*ST众泰董事长和总经理。据其简历,金浙勇曾在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众泰系公司中担任要职。 此外,副总裁马德仁20世纪90年代就曾在美国通用汽车担任高级机械工程师,此后在美国德尔福集团、奇瑞汽车等车企担任研发高管,2012年还曾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堪称行业专家。 接任*ST众泰总裁一职的则是副总裁连刚,据资料,连刚生于1960年,博士学历,曾在哈飞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汽车企业担任高管。 而这并非公司首次出现高层人事变动,早在去年3月,公司副总裁邓晓明辞职,当年11月,财务总监张志辞职。 多数ST股造血能力不足,央视评论:炒作妖股无异于与虎谋皮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在目前已披露年报、快报或业绩预告的ST类公司中,有近一半2020年净利润有望扭亏为盈。不过,能恢复正轨的ST类公司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业绩扭亏还靠非经常性损益,包括债务重组损益、政府补助收入等,其自身造血能力往往不足。在基本面没有改善的情况下,要警惕投资风险,主动远离这类绩差股。 根据年报、快报、预告净利润上限数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发现,有56股2018年、2019年、2020年净利润将连续三年亏损,其中超六成为ST股。11股去年净利润有望亏损超过10亿元,分别是*ST安信、*ST信威、*ST新光、*ST松江、*ST康得等。亏损金额最高的是*ST安信,由于对部分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利息支出等成本同比上升,公司预计2020年亏损69亿元。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ST赫美、*ST环球、*ST新光、*ST中新、*ST实达等股1月至今区间最大涨幅达到80%以上。*ST赫美最大涨幅124.42%,该股过往三年净利润累计亏损达到38.84亿元。 对于“妖股”的炒作,央视财经9日发表评论称,短线炒妖股,表面上看,短期连续涨停,股价翻倍,看着让人眼馋,但是一旦参与进去,跟投机资金来博弈,这就好比是与虎谋皮,火中取栗。更何况,妖股之所以“妖”,就在于短期股价的大涨,跟公司基本面无关,甚至基本面还存在重大瑕疵,而股价大起大落,最终给投资者剩下的也许就是一地鸡毛。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每经APP(记者:朱成祥)、证券时报、市场消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