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1-03-10 19:10:49
◎*ST同洲2014年净利润累计调减了2630万元、2015年虚增1.1亿元、2016年虚减4203.44万元,并导致2015年净利润亏转盈
◎*ST同洲16名相关当事人遭受处罚,这些被罚相关当事人中,不少目前尚在公司任职。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文多
历时将近一年半,中国证监会对*ST同洲(002052,SZ)的立案调查的结果落地。
3月9日晚,*ST同洲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由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调查完毕。
经查明,在2014年2016年间,*ST同洲通过三种财务手段,虚增或调减公司的净利润。具体包括:一,在2014年提前确认因经济性裁员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2630万元;二、滞后一年才确认境外合资公司国际通信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通传媒)的资产减值3935.67万元;三、公司通过虚假销售调增2015年净利润4174.4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此次调查中,*ST同洲16名相关当事人遭受处罚,其中包括时任董事长袁明、时任财务总监颜小北及时任副总经理袁团柱等。
从公司经营面上看,*ST同洲这个昔日机顶盒之王、“数字电视第一股”风光早已不在。根据公司2020年业绩预告,2020年公司将连续第三年净利润亏损。
根据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的调查,*ST同洲在2014年12月31日确认了一笔2630万元的公司裁员所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但公司该笔辞退福利实际是于2015年发放2081.38万元,于2016年发放542.29万元。综合来看,上述职工薪酬负债均应在2015年度确认。*ST同洲提前于2014年确认负债,导致公司2014年虚减净利润2630万元,2015年虚增净利润2897.77万元,2016年虚减净利润267.77万元。
2012年,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设立国通传媒并持有后者30%股权。2015年末这项投资就已经出现明显减值的迹象,但*ST同洲未在2015年度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直到2016年才确认减值损失。这一“操作”让公司2015年度净利润虚增了3950万元,2016年度净利润虚减了3935.67万元。
此外,*ST同洲涉嫌违法的主要事实还包括:2015年3月,公司向深圳市安迪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健之康科技有限公司虚假销售已全额计提资产减值的呆滞存货,从而虚增2015年度营业收入1254.35万元,虚增2015年度净利润1254.35万元;当年12月,公司还通过全资子公司向北京华光同创科技有限公司虚假销售呆滞存货,导致虚增2015年度营业收入2920.05万元,虚增2015年度净利润2920.05万元。
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称,上述违法事实有公告、情况说明、会议记录、合同文件、银行资金流水等证据证明。
在上述“花式”财务手段的调节下,*ST同洲2014年净利润累计调减了2630万元、2015年虚增1.1亿元、2016年虚减4203.44万元,并导致2015年净利润亏转盈。
*ST同洲在公告中称,公司判断本次收到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及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未触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最终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结论为准。
针对上述*ST同洲存在的违法事实,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拟决定对*ST同洲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同时对袁明给予警告,并处以90万元罚款;对颜小北给予警告,并处以25万元罚款;对袁团柱给予警告,并处以15万元罚款。
此外,监管局还对公司董事欧阳建国、监事王红伟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罚款;对时任董秘贺磊、时任独董潘玲曼、公司董事侯颂、董事李宁远、时任董事陈友、独立董事肖寒梅、监事会主席刘一平、监事王洋以及三名时任副总经理(吴远亮、王健峰、王特)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罚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被罚相关当事人中,不少目前尚在公司任职。
回顾*ST同洲的发展,在电视机顶盒的黄金年代,公司也曾拥有过辉煌。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同洲电子上市,成为“数字电视第一股”。2012年公司的营收曾经一度超过21亿元,净利润当年增长超5倍。
不过这种辉煌并没有持续很多久,OTT和IPTV的崛起使得机顶盒迅速边缘化。来不及作出有效转型的同洲电子2013年开始营收规模便走起了下坡路,行业巨头地位也逐渐丧失。
2017年8月,一段袁明在深圳机场被“债主”讨债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当时的同洲电子,发展窘境已经十分明显。
目前来看,经过数年挣扎,*ST同洲始终未能扭转经营颓势。根据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2020年公司预计亏损1.6亿~1.8亿元,净利润同比有所改善,但仍深陷亏损。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及2019年,*ST同洲已经连续两年业绩亏损。*ST同洲在今年1月底的公告中透露,在现行退市新规之下,公司股票交易将可能在公司披露2020年年度报告后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但不会被实施暂停上市。
3月10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公司“管理层2021年是否有计划如何改善公司业绩”、“当前公司管理层发生调整是否对公司有一定利好”等问题致电*ST同洲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的采访回复称,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