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原创

每经网首页 > 原创 > 正文

联手百度、富士康后又看上FF?吉利加速扩张背后,欲提振电动智能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1-27 16:02:12

每经记者 孙桐桐    每经编辑 裴健如

2021开年,吉利新动作不断。

125日,据财联社报道,吉利正与FF(即法拉第未来)进行谈判,涉及工程技术和产能代工合作。此外,FF或将效仿百度、富士康模式,利用吉利SEA浩瀚架构开发新车型。对此,吉利和FF相关负责人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我们不对市场传闻置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自1月11日起短短8天时间内,吉利相继“牵手”百度、富士康、腾讯三家科技巨头,反映出吉利在新能源市场加速追赶的迫切心情。

“吉利虽然在传统汽车市场占据优势,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板块,表现相对较差,几何品牌销量极少,市占率非常低。与科技公司合作,或许可以借着机会寻求多元化突破发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8天绑定三家科技巨头

111日,吉利宣布与百度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成为百度电动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合资公司由百度主导,双方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在与百度的合作中并非以代工厂的身份出现。吉利方面表示,吉利所承担的角色比代工更复杂,是技术和产能的双重支持。双方合作将基于吉利的架构展开,吉利还将提供工程技术、制造和质量控制,新公司还将使用吉利的供应链采购体系。而百度方面则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

在与百度造车项目达成合作仅两天后,吉利又与富士康牵手。113日,吉利宣布将与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合资公司将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在此六天后,吉利又与腾讯达成合作,双方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底座、数字化新业务及低碳发展等领域展开合作。

“与科技公司联手,加强智能化、车联网方面的投入,可以增强吉利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形象,利好其在科创板上市的估值。”崔东树告诉记者,当前科技公司也希望进入汽车行业,吉利是行业中的佼佼者,科技巨头与吉利合作的意愿会更强。

有望代工苹果汽车?

随着苹果、百度、富士康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汽车行业的竞争也将进入新阶段。在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时代,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深度绑定,双方均可利用跨界协作、资源协同的优势。

有分析认为,吉利与百度的协同,可以形成软硬一体化的优势。吉利将提供SEA浩瀚架构,负责整车制造及三电整合,帮助百度智能驾驶系统落地。SEA浩瀚架构是吉利历时4年投入180亿元打造的智能纯电架构,车型从A级到E级全覆盖,在空间、三电、智能、自动驾驶、安全和性能等方面重点创新。百度将其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地图、搜索引擎等核心技术移植到电动车,提升智能化体验。

“富士康在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丰富经验和全球化布局,对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示。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汽车产业因“缺芯”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智能汽车时代,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富士康已在中国布局汽车功率芯片(IGBT)研发制造业务,可以弥补吉利在半导体业务上的不足。

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济南功率芯片项目于2019年开始建设,计划2020年底实现量产,拥有年产36万片8英寸硅基功率半导体和12万片6英寸SIC功率器件的工业厂房,产品覆盖消费、工业、电网以及新能源车的应用。

此外,富士康在青岛的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于2020年动工,将建设芯片封装与测试工厂,聚焦于5G通讯、人工智能等应用芯片。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月产能达3万片12英寸晶圆,计划2021年投产,2025年达产。

招商证券认为,吉利与富士康的结合将有助于规模效应的提升,富士康的长期计划是2025年代工全球10%的汽车,有超强带客潜力

目前,富士康的最大客户苹果近日也宣布进入汽车行业,首款量产车型Apple Car预计将在2022年正式发布。“富士康与吉利合作,未来不排除有获得苹果汽车代工订单的可能性。如果成功切入苹果汽车供应链,浩瀚架构的规模效应将实现巨大跃升。”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盘活产能,加码智能电动车

实际上,在与科技巨头的合作中,吉利或主导生产制造,或扮演“代工”角色,不仅可以使科技公司潜心发挥智能化优势,还能盘活部分吉利过剩产能,减轻其资产负担。

近年来,吉利加速“买买买”的步伐,加上自身在全国范围内的工厂布局,产能过剩已十分明显。公开数据显示,就吉利汽车(00175.HK)来看,2017年,其产能为150万辆,到2020年上半年,其产能增加至210万辆,而产能利用率则由85%下滑至45.2%,产能闲置较为明显。

除了盘活资产,提升产能利用率外,吉利加速智能电动化领域的扩张,与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不佳,几何品牌难有起色不无关系。

数据显示,2020年,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电气化产品,总销量约为6.8万辆,同比下滑39.8%。而2019年,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全年销量约为11.3万辆。

“吉利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传统汽车上,投入相对比较大,新能源网约车业务还可以,但对私人用车投入不大,表现比较一般。此外,吉利新能源车型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智能电动车主要的机会是高端化、大型化,但吉利的产品向上突破不明显。”崔东树认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资料图)

实际上,几何品牌诞生之初,吉利对其寄予厚望,将其定位为高端新能源品牌,但却“高开低走”。几何品牌首款产品几何A声称是“东半球最好的电动汽车”,但销量表现平平,目前推出的几何A、几何C均为紧凑级车型,很难产生“高端化”效应。

在崔东树看来,车企如果在新能源领域“单打独斗”的效果不好,与科技公司联手是不错的选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