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0-营商环境评选-经典案例

每经网首页 > 2020-营商环境评选-经典案例 > 正文

候选案例: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2020-11-25 19:01:44

报送单位: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改革背景:《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18》显示,我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位列172位,排序靠后,与我国经济地位不相符。2018年4月,我市对2015年以来的110个项目进行抽样调查,全流程实际用时最长361个工作日(以下简称日),最短46日,平均219日,与我市高质量发展实际不符。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包含成都市在内的“15+1”地区开展改革试点。通过改革,我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位列33位,提升139位。实践证明,试点地区改革是可行有效的,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全国开展改革。可见,高标准完成改革任务,为全国、全省贡献“成都经验”,既是完成试点任务的必然要求,又是完成《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

案例经验

一是坚持“全流程、全覆盖”,统一审批流程。市区两级同步实施改革,将建设项目划分为11类,将清理后的所有涉及审批的33个审批事项、24个中介服务事项和水电气讯市政公用服务事项,划分为四个阶段审批,每个阶段实行“一家牵头、统筹协调、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二是推行“互联网+政务”,统一信息数据平台。构建审批管理平台,纵向对接国家、省审批管理系统,横向整合市级现有的17套业务系统,建立纵横互动、功能齐全、数据集中的审批管理服务集成平台。发展智能审批应用,积极开发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逐步推行“不见面审批”,力争让企业办事像“网上购物”一样便捷。

三是突出“便民高效”,统一审批管理体系。完善“一张蓝图”,整合22个部门129个专题规划,基本建立持续更新的“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优化“一个窗口”,整合24个部门服务窗口,市、区两级分别设立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综合服务窗口,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阶段办理、材料网上流转、窗口统一出件”的服务新模式。整合“一张表单”,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发布全市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格,项目业主只需提交一套申报材料,就能完成所有审批。建立“一套机制”,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合巡查,工作人员与办事企业双向评价,督办与追责共同促进等方式,建立“日巡视、周督查、月通报、季讲评”工作机制,并纳入部门绩效考评,推动项目审批提质增效。

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统一监管方式。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不同风险级别的项目采取差异化监管。推行智慧工地建设,实时收集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现场管理等各方面数据,逐步实现扬尘在线监测、远程视频监控、项目进度管理等8大功能。目前,全市符合安装条件的工地已实现智慧工地设备全覆盖,通过预警,大部分问题在4小时内处置完毕。

主要成效: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改革试点1.0、优化提升2.0和深化完善3.0方案,圆满完成国家试点任务,基本实现全市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个统一”,审批部门从19个减少至10个,审批事项从52项精简至33项,改革范围拓展到不动产交易登记环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分类控制在20至90个工作日以内,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建设质量双提升。2019年-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多轮测评,我市“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均被评为全国领先,“搭建中介服务超市”“项目告知承诺制”等做法被全国全省推广,省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在全省改革推进会上强调“要大力复制推广成都经验”。据统计,经新流程审批项目数3684个,投资总额超2万亿元,项目审批总用时从以往平均219个工作日压缩至20-90个日以内,预计可节约建设单位资金成本500亿元以上(按行业资金利息计算方式)。

自荐语:改革创新为民利企,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责编 杨智慧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