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生活服务

每经网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无证青年”程维的“造车”新故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18 00:10:10

D1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滴滴在共享出行领域的野心和转型方向。“原来滴滴专注于App、技术算法等软件方面的优化,未来则是软件与硬件一起迭代。”程维表示。

每经记者 赵雯琪    每经编辑 王丽娜    

在外界猜测流传许久之后,滴滴终于官宣了自己的首款定制网约车。

11月16日晚,滴滴出行正式发布与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这也是滴滴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


滴滴定制网约车D1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赵雯琪 摄

虽然一直以来滴滴都对外宣称坚决不会造车,但是这台定制网约车的正式官宣,也意味着滴滴的一只脚已经踏进汽车制造产业链中。

没有驾照的“无证青年”滴滴CEO程维在现场表示,“我没有驾驶证,不出意外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驾驶证,但是这并不遗憾,我们的理想就是能够为未来的‘无证青年’提供每天的出行服务。”

而D1的出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滴滴在共享出行领域的野心和转型方向。“原来滴滴专注于App、技术算法等软件方面的优化,未来则是软件与硬件一起迭代。”程维表示,D1的诞生让滴滴与乘客、司机的连接不再只有App。

或许是在为IPO做最后的冲刺和准备,今年以来,滴滴的新故事层出不穷,无论是高调跨界激战正酣的社区团购市场,还是探寻新流量空间推出新打车软件花小猪,都让滴滴一次又一次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如今D1的出现,则将滴滴未来十年的计划和构想正式对外呈现。

“D1的发布只是一个起点,2025年目标普及100万台搭载滴滴自研自动驾驶系统的迭代车型产品,2030年目标是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程维表示。

不过,对于未来滴滴和共享出行的设想,程维和滴滴总裁柳青在发布会上的发言都显得慷慨激昂,但是关于D1首批投放数量、计划、以及投入成本及D1与现有平台司机的协同等问题,滴滴均未对外披露。滴滴这款定制网约车将带给行业多大的价值,又将如何搅动本不平静的共享出行行业,或许还需要长期观察。

洪流计划落地: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诞生

滴滴的“造车”计划始于两年前的洪流计划。

2018年4月,滴滴出行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洪流联盟”,滴滴与包括北汽、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内的31家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公司达成协议,意图打造“汽车全产业链上下游平台”。据程维当时的计划,将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服务全球20亿用户。

而在两年后的今年,这款定制网约车D1也是洪流计划的落地产品。

作为首家由出行平台主导推出的全新车型,D1也体现出数据导向的特点。据滴滴官方介绍,这是一款为滴滴“量身定做”的车型,由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经过了滴滴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而研发,并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进行了优化。

“我们大概花了三年的时间寻找最好的合作伙伴,一开始没有人相信我们的理想,我们很荣幸找到了比亚迪。”在滴滴与比亚迪合作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发布现场,程维的一句话多少道出了作为出行平台主导造车业务的心酸和不易。

程维表示,过去滴滴一直在优化软件,滴滴的App、算法经常更新,未来D1能够让软件和硬件一起迭代,滴滴软件和硬件的体验也会得到很大的进步。他同时透露,希望D1能实现每18个月就能提高用户体验,并更新数据迭代新版本。

这也就是说,滴滴这次变革不仅仅是一个硬件的变革,而是“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的变化。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针对司机,D1联通了车与滴滴平台,通过一块10.1寸大屏实现车网一体操作,司机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滴滴键”一键接单,不用在行驶过程中用手机接单。而对乘客来说,D1是一款“可遥控”的网约车。乘客上车前可以通过滴滴App调节车内空调温度、风量等。

在安全方面,D1搭载了AEB系统,急行遇障时会自动刹车,保障司乘安全。这是在同档车中首次采用AEB系统,也是首款搭载AEB系统的网约车。

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在介绍D1时表示,“这是一款专为共享而生的新物种,包含了三大独特设计理念:一是‘由内而外’设计;二是产品即服务,为用户(司机和乘客)专属设计;三是通过数据赋能,智能可迭代。D1首次在数据层面将整车数据与滴滴平台数据打通,实现了线下交通工具与线上运营平台的结合。”

滴滴转身:从网约车平台到汽车运营商

从软件更新到硬件软件的同步迭代,D1的出现也更多意味着滴滴未来将从单纯的软件向硬件和人车交互方面努力,可以看到的是,作为首款定制网约车,D1更多承载了滴滴未来十年的转型方向和对于共享出行的构想。

“今天是D1共享电动车首发的日子,它有点像四五年前第一辆共享单车出现,看起来也是一个自行车,但是几年以后对我们的生活发展改变一样。”程维表示。

而更为重要的是,程维对外释放了一个信号,D1也是滴滴从出行平台向汽车运营商转型的一个切口。

对于D1的运营模式,程维表示,D1将实现按整车付费到按公里付费的转变,这是一种类似于“运营商模式和手机的关系”,“给电网付费但你不需要发电机”式的思路转变。

“按照公里付费,是汽车的产业升级。”程维希望滴滴提供的共享服务可以一点点地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而不是购买一辆私家车。

“我们预测,到2025年,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到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程维说。

可以看到的是,从2012年滴滴正式上线到现在,出行领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网约车市场也逐渐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

“从最早2012年我们刚上线的时候65%的成交率,到今天在全中国超过300个城市,有90%的应答率。我们叫车时间从最早2012年平均要6分钟,到现在大概是3分钟左右,2015年我们最早上的拼车服务,那个时候在北京,如果你想找到一个车的拼友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几的成功率,但是现在在北京,只要你愿意,75%的成功率我们可以拼到一个拼友一起同行。”程维说。

而在安全方面,程维也对外公布了滴滴的最新进展。“2018年、2019年、2020年平台上的交通事故率下降了34%,车冲突率下降了59%,这些数字是冷冰冰的,但是背后乘以5000万次的服务,乘以每年100多亿次的服务,确实让我们的路上增添了一些安全。”他表示。

在业内看来,定制车辆后,也意味着网约车将迈入智能化、精细化运营阶段,在平台需要继续提高司乘体验的同时,还需要为车队管理和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做好准备,而在这个过程中,滴滴的角色也从一个单纯的网约车平台在发生变化。

共享出行的未来竞争

不过,从共享出行的未来看,出发了8年的滴滴依然只是刚起步。

“今天只有3%的汽车出行是共享,自行车大概在四五年前开始了共享化,电单车、摩托车在两三年前开始了共享化,速度非常快。我们相信10年的时间,中国乃至全球有机会从3%的共享比例提升到30%,共享化的出行服务,不仅仅是滴滴的愿景,也慢慢变成行业的共识。”程维表示。

对于未来的设想,滴滴充满了希望与激情。而眼下的共享出行领域竞争格局,或许也是滴滴急于走出“造车”第一步的客观原因。

这些年来,滴滴所在出行市场依然是强敌环伺。传统车企、美团、高德等聚合平台以及哈啰出行等均已涉及网约车市场,而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则在10月初启动赴港IPO,冲击共享出行第一股。

与此同时,自动驾驶和新能源车也成为当下包括美团、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方向。滴滴的老对手美团,也对自动驾驶和造车市场充满了兴趣,而美团CEO王兴更是新能源车的超级鼓吹者和投资人。

王兴曾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如今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汽车从传统内燃机向智能电动汽车转变。未来,电动汽车将是一大趋势,改变每一个行业,未来将属于电动汽车,而美团更希望能参与其中。

互联网观察家尹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过去几年的发展来看,网约车壁垒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网约车平台的网络效应在用户端也不够明显,而与此同时,生活服务相关平台出于多样化发展的的动力也都在发力出行业务,这些都让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比想中更激烈一些。在这种趋势下,滴滴在出行领域继续往深走也是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

在他看来,无论是对自动驾驶还是电动车的布局,对于滴滴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长远的技术,这些都是作为出行平台必须要提早布局的领域。而就中短期而言,滴滴自己做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定制车将对估值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对未来经营的现金流起到正向影响,这些都驱使滴滴在当下行动以抢占更好的位置。

“共享出行依然是一个很长的跑道,既考验公司的长期技术,也考验公司的短期商业变现能力,在如今网约车市场风起云涌的格局下,只有两方面都均衡的公司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尹生表示。

与此同时,尹生也表示,滴滴与比亚迪的合作模式也给整个汽车制造和出行行业一个启发。未来汽车行业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很多汽车制造商都是自有品牌,代工的情况不是很明显。而滴滴与比亚迪的这款定制车可能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自动驾驶和共享模式的成熟,很多用户可能都不再需要拥有自己的汽车,未来汽车品牌可能会变得不像过去那么重要,而拥有自动驾驶技术和出行用户网络的运营公司将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他们会从多个供应商采购定制车辆组成自己的网络,同时部分车企或许也将加入或组建出行网络,面向消费者的销售可能变得只是补充。

从这些角度来看,D1的诞生对于出行行业来说,都在某些程度引领着未来共享出行的潮流和方向。不过在上述发布会上,滴滴没有披露更多的运营细节,只提到D1第一批车将会在12月份在长沙上线,并没有提及第一批的车辆规模。而此前有媒体爆料称,今年滴滴计划在市场投放一万辆,明年计划投放10万辆。

在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亮相之后,关于滴滴的“造车”故事还将怎样讲,也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关注重点。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滴滴 D1 程维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