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0-08-28 14:18:41
每经编辑 赵庆
据解放军报客户端今日消息,截至8月28日10时0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达到1亿千米,探测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多个载荷完成自检,确认设备状态正常,相关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约36天,距离地球约1075万千米。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专家称,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成为一颗人造行星,与地球、火星共同绕太阳公转,并逐渐远离地球,飞向火星。到达火星时,探测器距离地球约1.95亿千米,实际飞行路程约4.7亿千米。
飞行期间,探测器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获取、首次轨道中途修正、载荷自检等工作。8月19日晚22时20分起,环绕器上火星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等载荷依次完成自检,载荷科学数据下传顺利,确认设备状态正常,各项飞控工作正常开展。后续探测器还将开展深空机动和多次中途修正,并在接近火星轨道后执行捕获、着陆、巡视等任务。
据国家航天局官方微信8月28日最新消息,
跟许多喜欢打卡的人们一样
这一天
我们的天问一号
也更新了一条打卡“朋友圈”
从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
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飞行了约36天
这一个多月来它都干了些啥?
让我们来康康天问一号的旅行日记……
01
纵有艰险,也愿走这一遭
2020年7月23日
地球文昌
12时41分,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时刻:我带着十几种不同功能的科学载荷,在万众期待中,踏上了奔向火星的漫漫征途。
听去过月球的伙伴们说,这次奔火之旅必定困难重重,不仅要飞行好几个月才能接近目的地,信号单程传输需要20多分钟,落地的过程更是充满着未知……虽然我心里也有一点点发怵,但在发射那一刻,看着科研人员们坚毅的目光,回想他们为了让我实现一次性“绕着巡”而付出的辛勤汗水,我的内心不再迷惘!面对宇宙和生命的奥秘,即便千难万险,我也愿走这一遭!!
火星,我来了!
02
宇宙中的两抹微笑
2020年7月27日
距地球约120万公里
出门远行的第四天,飞行过程一切正常,但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地球大气,只身旅行在宇宙黑色的海洋,不免觉得有些孤单。我回头一看,地球和月球变得越来越小,心里突然很不舍得,我拿出随身携带的光学导航相机,为地球和月亮拍了一张合照,照片里的它们变成了两个“小月牙”,仿佛正向我微笑示意,看着他们的笑脸,我顿时感觉元气满满。
让我惊喜的是,地球上的小伙伴们跟我心有灵犀,大家真的把图片p成了两张可爱的笑脸!!想着大家在100多万公里之外关心、支持着我,我也更有力量地奔向火星的旅程!
03
轨道修正,是为了精准抵达
2020年8月2日
距地球约300万公里
今天我干了一件大事呢!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轨道修正。
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漫漫太空旅行要顺利完成,一定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哦~对了,告诉大家,我现在处于无动力飞行状态,在飞行过程中,受到入轨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响,微小的偏差会逐渐积累放大,及时修正调节,才能保证精准无误地到达目的地呢。
这次,我在利用3000N发动机完成轨道修正的同时,也对发动机在轨的实际性能进行了验证。之后还会经历深空机动和几次中途修正都要依靠发动机,所以一点都不能马虎!
04
在“体检”中感受航天质量
2020年8月19日
距地球约823万公里
转眼我的太空旅行已经快一个月了。今天又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呢,我做“体检”啦!
为了确保我身上携带的各类科学“法宝”状态正常,在地面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从今天晚上22点20分起,矿物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等载荷依次完成了自检,设备确认状态正常!想想自己浑身上下都有“航天品质”的加持,之后无论是用中、高分辨率相机对火星表面进行成像,还是用火星磁强计探测火星空间磁场环境,我都信心满满,一往无前!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解放军报客户端、国家航天局官方微信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