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0-06-11 10:16:37
每经记者 唐如钰 每经编辑 叶峰
6月8日,“数字天府 智投未来”2020中国数字经济投融资云路演在成都举行。活动上十余位来自国内一线投资机构的知名投资人、专家学者与四川省的创新创业者一道,围绕数字经济创新、创投等热点话题展开互动交流。
信中利资本执行董事汪栩作为项目点评嘉宾出席该活动,并在会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他表示,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红利的减少,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机会正从To C端向To B领域转移,未来后者将成为PE/VC投资的新阵地。如此背景下,机构的投资逻辑也要及时调整,需从曾经的“从海外复制”变为“在中国创新”。
未来趋势:机会在To B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8%。显然,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中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资本的助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态的变化与技术的升级迭代,资本的投资偏好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汪栩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因新兴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流量的集中以及红利的消逝,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机会正从To C端向To B领域转移,未来后者将成为PE/VC投资的新阵地。
“日后,我们看到To C领域的创业创新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而围绕产业互联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AI等对各个垂直行业的产业链和内部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的机会则会越来越多”,他说道。
与此同时,我国正由科技大国逐渐迈向科技强国,在宏观形势与政策的双驱动下,资本也比从前更加关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汪栩即指出,如集成电路、5G通讯、云计算、AI等赛道都是近两年资本关注的重中之重。
投资逻辑:“从海外复制”向“在中国创新”
当然,新兴技术、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对VC而言也是眼光与耐心的双考验。一方面,与传统行业和To C端投资不同,前述领域对机构的投研尽调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也需资本对新兴产业技术有着极高的敏锐度和捕捉力;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落地开花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这也要求VC在早期发掘项目后耐心陪其成长。
汪栩表示,硬科技一直是信中利投资布局的重头戏,但针对不同细分领域,公司应采取的策略、偏好不尽相同,“比如在AI、5G技术、云计算、新一代半导体等领域,我们会倾向于投早期的初创企业,因为这些行业正在快速的成长,赛道里的企业也面临着接踵而至的窗口期。但在智能制造领域,受宏观形势的影响,我们就会更愿意选择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行业头部公司”。
此外,他强调,由于数字经济领域业态的变化,VC投资已从To C端到To B领域倾斜,因此创投逻辑也要从曾经的“从海外复制”变为“在中国创新”。具体而言,在早期互联网红利的浪潮中,以BAT为代表的公司在创立早期均可在海外找到相似的对标企业。如此,VC的投资逻辑也曾大量从海外复制。然而,在转向To B后,由于中国企业的采购模式、文化生态等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过去的一些方法或不再适用,投资机构需看清本土生态摸索出一套适用的新策略。
地方母基金大有可为
除了投资逻辑的改变,近年来,VC背后的资本也在发生着变化。
事实上,在数字经济和政策的驱动之下,各地方政府母基金也正渐渐兴起并成为“输血”初创企业的重要力量之一。汪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近两年,信中利也越来越多的和地方政府母基金合作,比如在深圳、苏州、武汉等地。部分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出资比例,在其公司管理的单只基金的出资比例达20%~40%。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母基金平台扮演的角色应当远大于出资人——具体而言:地方母基金平台可发挥协同作用,在充分了解优质创业公司情况与需求后,协同当地招商、财税等部门出台有利于创业创新落地开花的配套支持政策,从而鼓励本地初创企业发展以及吸引优秀项目入驻。
此外,汪栩表示,GP也可充当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投资机构的穿针引线助力本土高兴科技企业发展。事实上,这也是机构投后管理能力的体现。
谈及对四川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汪栩指出,成都有国内一流的科技高校,以及在通讯电子和游戏等产业颇具先发优势,且具备创新的土壤。因此,他建议当地可抓住原有优势产业,打造产业相关生态,凸显自身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特与专”而非过度追求全面、多样。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