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下一站,乡村:一个95后的扶贫故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19 23:18:57

每经记者|吴抒颖 黄婉银    每经编辑|魏文艺    

高考毕业那年,家境贫寒的易德育面临辍学的境况。易德育的老师告诉他,碧桂园集团创办了一所全慈善全免费的职业学院,建议他去试一试。

阿易看到了希望,为了得到这个宝贵的上学机会,他还专门突击了一门速成才艺——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学会用陶笛吹一首小曲。在那首小曲的助攻下,阿易顺利地成为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学生,命运就此转向。

多年后,他又成为碧桂园扶贫队伍中的一员,奔走四方,踏上了扶贫的道路。

▲阿易检查百香果生长情况

扶贫进农村

回忆起与扶贫的第一次交集,阿易十分淡然。他并没有喊苦喊累,而是越战越勇。他是一名95后,有着这一代人的率性。阿易有时也会羡慕去大城市打工的同学,但他没有后悔,他觉得乡村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广东省英德市龙华村与阿易见面,那是他第二个驻村的地方。这座粤北的小村庄在2015年时的村集体收入仅有2.1万元,是省定贫困村。在广东省委组织部帮扶前,该村的村道坑坑洼洼,危房遍布,连日常用电都得不到保障。

碧桂园在龙华村作为企业的帮扶力量,除了产业扶贫和对口帮扶外,最重要的部分是为这座村庄完善基建配套。跟进工程的进度是阿易工作的大头,他要不断和村民沟通才能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曾经)要修一条路,(村民)在路边堆了一些水管,让他们挪开。”阿易在工作中时常遇到不理解的村民阻挠。

但作为帮扶力量,每当这种时候,阿易就会去找“老村长”。“老村长”是碧桂园在帮扶村中所聘请的在村里有威望的人,他们帮助碧桂园协调好村民的关系。

老村长李亚灶曾是龙华村的村支书,村里没有人不认识他,他说的话村民也能听进去。在老村长的帮助下,阿易渐渐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工作也就顺利了。

多方协作下,龙华村完成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文化广场的建设。此外,道路建设、外立面改造、雨污分流工程、池塘等工程也已经完成。

踏实的年轻人

龙华村人口并不多,共有村民558户2430人,常住人口约1560人,现有贫困户57户151人。

在这座小村庄驻村半年,阿易已经和村里的年轻人“打成了一片”,村民们大多也认得这个小伙子。见到他时,村民们总会走上来跟他寒暄,朝着记者夸他几句。“小易啊,很踏实、很靠谱。”

村里留守的人们大多以种田为营生,土地是他们的立身之本。“踏实、靠谱”的实干精神就是他们对一个年轻人的最高评价。

在碧桂园的帮扶模式中,碧桂园为贫困户家庭在生活乃至工作上给予帮助。

老村长李亚灶一家也是贫困户。李亚灶小儿子早些年因为肝癌去世,家里至今还欠着好几万块。在广东省委组织部的帮助下,李亚灶开了一家农家乐,碧桂园“老村长”的工作,也让他得到碧桂园的一些补贴,帮补他的生活。

阿易和记者一起去拜访李亚灶,一进门家里的小狗子就亲昵地朝他扑了过来。阿易和他们早已经像家人一般相处。

阿易在龙华村的驻村工作已近尾声,他很快就要去往下一个驻村点。他留下了他的小绵羊电动车,他告诉记者,他还会再回来。

图片来源 每经记者 曹炳梵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