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独家|每经对话“群体免疫”质疑方联名信作者:英国“群体免疫”是豪赌还是基于科学判断?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17 13:15:08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加剧,英国采取的旨在延缓高峰而非强力控制的应对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有关“群体免疫”的言论引起很大争议。有人称,群体免疫是一场轮盘赌。《每日经济新闻》对话英国科学界人士,探究“群体免疫”设想的基础,是豪赌还是科学判断?

每经记者 余佩颖    每经编辑 高涵    

3月13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教授关于“让感染扩散以造成群体免疫”的设想引发轩然大波,一天之内就收到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数百位英国科学界人士的质疑,更有超十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字呼吁英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方式”对抗疫情。

“如果一个政府试图尽量减少患者的数量,从而减少病亡数,那么就不应该采取群体免疫。”玛丽皇后大学数学系的大卫•阿罗史密斯(David Arrowsmith)教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正是该校数学系发表联名公开信的329位教授中的一员。

风波之下,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大臣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次日(3月14日)在《电讯报》发表一篇题为《我们必须竭尽所能保护生命》的文章,称“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重中之重是保护生命……群体免疫是一个科学概念,但既非目标,亦非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英国政府未对缓疫政策作出实质调整。

3月15日,一场“来不及取消的半程马拉松”在英国巴斯开跑,现场人数高达6200。

有人称,群体免疫是一场轮盘赌。究竟英国政府提出“群体免疫”设想的基础是什么?上百位科学家的发声又究竟在质疑什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图片来源:新华社

群体免疫遭质疑:病毒未知性、已知风险、信息不透明

截至当地时间3月16日,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1543例,死亡病例升至55例。就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迁离白金汉宫,住进伦敦以外的温莎城堡躲避病毒之际,如今的英国正处于抗疫的第二阶段——“延缓”(mitigation)。而支撑“延缓”之计的“群体免疫”原则究竟如何作用,成为第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连线英国免疫学会(British Societyfor Immunology),该学会主席阿奈•阿克巴(Arne Akbar)教授14日还曾发表公开信对英国政府的抗疫措施提出质疑。

在发给每经记者的一份材料中,该学会前主席彼得•奥本肖 (Peter Openshaw)对“群体免疫”作以如下解释,“当很大比例的人口被保护免受某种特定疾病的侵害时,就会产生群体免疫,从而阻止该疾病在社区内传播。这种保护既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诱导身体产生抗体来保护人免受疾病感染)的方法获得,也可以通过在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受到感染,并通过他们的身体直接对抗病原体而产生抗体来获得。”

奥本肖教授进一步表示,“模型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预计有60%~80%的人将感染新冠病毒。在人口中,特别是在不太可能患上严重疾病的年轻群体中,产生群体免疫是阻止疾病传播以及向老年、更弱势群体提供间接保护的一种方法”。

由此可见,群体免疫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为何自提出之日起便引来各方质疑,其中一点指向了“新冠病毒的未知性”。奥本肖教授在给记者的材料中强调,“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病毒,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了解它如何影响人类的免疫系统。冠状病毒家族中的其他病毒与人类免疫系统共同进化了几千年,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已经发展出操纵人类免疫反应的方法,随着新冠病毒的出现,情况可能大有不同。”

另一方面,鉴于已有国家通过采取较强硬的社会疏远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英国政府此时的“延缓之计”却可能置弱势群体于危险之中。

“相较他国早期引入社会疏远(social distancing)的措施,群体免疫计划会使感染人数会大增,而社会疏远措施似乎是控制新冠疫情蔓延的关键。如果一个政府试图保持高社会流动性,也许是为了经济利益,那么更长期的一个可能结果是群体免疫,但显然这不会直接惠及疫情初期易受感染的患者。”参与联名信发表的大卫•阿罗史密斯(David Arrowsmith)教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当问及群体免疫对控制疫情的影响时,世界卫生组织向《每日经济新闻》列举了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但其中并未提及“群体免疫”。“用公共卫生的术语来说,遏制措施(containment measures)指能够中断传播的那些行动,即确诊病例,隔离病例,跟踪病例接触者以阻断人际传播。缓解(mitigation)措施是指在无法防止病毒传播的情况下,各国通过治疗病人、鼓励研究和开发疫苗,尽一切可能减少(病毒)对社会、对卫生系统的影响,把重点放在缓解病毒造成的影响上。”世界卫生组织向记者说道。

病毒的未知性以及能预见的风险让“群体免疫”之说饱受争议,除此之外,众多发声的英国科学家质疑的则是英国政府做此决策的科学证据。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就在《泰晤士报》发文,要求英国政府迅速公开制定防疫政策时参考的科学证据、数据和模型。英国免疫学会主席阿奈•阿克巴教授在公开信中也要求政府披露模型数据。

当《每日经济新闻》询问阿罗史密斯教授英国政府提出群体免疫设想的背后考量时,他告诉记者,“我们不知道。政府尚未解释其政策背后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引入公开信以期找到英国政府做出(与别国)不同的且缓慢应对的缘由。”阿罗史密斯教授说道。

英国政府为何另辟蹊径?

“我们担心的重点是,英国政府在降低传播可能性方面,没有落到具体之处和发挥带头作用,特别是没有取消大型集会,也没有足够快地引入关于社交疏远措施的明确规定。”阿罗史密斯教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了该国在应对新冠疫情上,从第一阶段的“防堵”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延缓”,并且发布新措施:出现发烧和持续咳嗽症状者在家自我隔离一周;学校组织的出国旅行活动一律取消;已经有疾患的老年人不建议去乘游轮。

然而,当日并未宣布取消大型公众活动和关闭校园等抗疫“硬”措施。据英国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公司YouGov在3月12日至13日的一项民调显示,55%的人认为政府应对疫情的表现“很好”;69%的人认为政府应鼓励企业允许员工在家办公,而只有17%的人认为应该关闭学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英国政府周一(3月16日)推出了新的“避险”措施,但与外界希望看到的大规模防疫隔离措施仍然有相当的距离。

对此,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Chris Whitty)表示,英国还不会出台社会疏远措施,因为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机,过早采取这类措施容易让民众产生心理倦态和疲劳,不利于抗疫,也未必能击中疫情要害,反而徒增其他负担。据《卫报》报道,英国政府判断,全面关闭学校所造成的干扰,将超过减缓疾病传播带来的好处。

“遏制措施带来的主要挑战是,这种密集干预方案将需要维持到疫苗可用为止(可能至少需要18个月)——因为我们预测,一旦干预措施放松,传播将迅速反弹。”帝国理工学院在3月16日发表的研究写道。研究者在文章中还提到,他国的遏制措施目前短期实测有效,但仍有待观察是否长期有效,以及迄今采取的干预措施的社会和经济成本是否可以降低。

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大臣汉考克在文章中称,英国的抗疫计划是“基于世界级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认识中,基础认识便是部分英国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将长期存在,而对此疫苗才是治本措施。

“这种病毒很可能会变成季节性流感般的存在,每年都会再次出现。但如果绝大多数人感染这种病毒后能够建立群体免疫力,那么更多的人就会因此而受益。这样我们就能够减少传播,同时保护那些脆弱的群体。”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教授解释道。他强调,没有任何一种措施可以让所有人满意。这只是从科学的角度上出发,目前阶段能做的,最合理、最恰当的措施。“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峰值,扩大峰值,而不是完全抑制峰值。”这位首席科学顾问告诉BBC记者。

这与帝国理工学院的16日发表的最新研究一致。“对于较难控制的流行病,我们预测,早在4月的第二周,危重护理病床的需求就将超载。重症监护室或危重护理病床的需求量最终将达到峰值,会比英国、美国两国的最大供应量多出30倍以上。延缓的目的是通过使曲线变平、减少高峰发病率和总死亡人数来减少流行病的影响。”该研究写道。

德国知名病毒学专家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同样认为新冠病毒将演变成长期存在病毒,他早前表示,“这个过程可能持续两年,甚至更久,究竟多久目前不可知,但我预测60%~70%的德国人最终都会感染新冠病毒”。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群体免疫 英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