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

每经网首页 > 每经热评 > 正文

每经热评|众志成城 消费回升的“春天”终会到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16 22:46:29

每经评论员 陈克远

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各业受到冲击,尤其是消费领域,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多个行业一度按下“暂停键”。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3.7%)。

对社消增速放缓,外界实际早有预期。但同时,各界也一致认为,这场疫情对消费来说只是阵痛,形势终会有好转的一天。可以看到,伴随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复工潮”随之加速到来,很多行业已经按下“重启键”。

同时,为了刺激消费回暖,近日,浙江、江苏、河北等地已经出台政策,或普惠、或有针对性地发放惠民消费券。其中,江苏省南京市于3月13日宣布发放超3亿元消费券后,更是引起全国各地网友点赞,大呼“也想要”。

消费,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拉动消费,也已经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外,稳定经济的又一重要“战场”。通过发放消费券,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既是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的进一步举措,同时也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整体经济中的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有效之举。

实际上,消费券作为一种经济调节工具,其作用早已在历史中得到验证。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拉动内需,浙江省杭州市就曾在2009年的1月20日向六城区范围内的67万人发放消费券。据杭州市贸易局当时对23家定点使用企业的抽样调查,仅在1月24日至2月3日的11天中,即回收消费券102.08万张,回收额2041.6万元,带消费券的小票额4207.59万元,拉动放大效应为2.06倍。

显而易见的是,消费券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刺激消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消费券作为一种特殊时期的市场救济手段,并不具备长期持续性。另一方面,消费券作为政府派发向市民的消费凭证,主要依赖的是公共财政,而这也对各地方政府的资金承受能力提出了考验。

基于此,除了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外,社会各界、平台企业也在积极开展自救和帮扶。如3月15日,总部位于南京的苏宁易购也宣布向消费者发放总价值共计5亿元的消费券。另外,诸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零售行业的龙头,此前也均采取了共享员工、直播带货、供应链保障等多元化举措,以补贴、营销、能力输出等多种形式,帮助在疫情期间遭受较大冲击的企业尽可能减少损失、保障员工生活,提高自救能力,并助力其尽快恢复生产经营。

众志成城,相信随着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复产,老百姓稳就业、稳收入,中国消费逆市回升的“春天”迟早会到来。同时,经此一“疫”,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则可能蕴含着全新的商业机会。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冠肺炎 消费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