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每经热评|医疗界精锐之师齐聚武汉 乐观同时仍需更谨慎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2-10 00:58:58

面对仍较严峻的抗疫形势,我们仍需持谨慎态度,因为战“疫”是一项科学求证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保持理性、克制、审慎的情绪,也更为重要。

每经评论员 胥帅

2月7日,在武汉机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疗队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队偶遇。加上同一天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支援,由此,“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的国内医疗界精锐“军团”支援湖北,有网友将四大医院比喻为“四大天团”。

不过,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抗疫战场的残酷、严峻以及紧张,这也是我们医疗界罕见地精锐尽出的原因之一。

中国医疗界的精锐之师相聚武汉,这是中国医学界的精诚团结。他们是中国最顶尖的医疗人员,极大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决心。这批新加入的医疗力量也为抗疫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就此,已有不少网友在加油,“会师武汉定能战胜疫情、平安凯旋!”毕竟“黄药师”、“洪七公”这类武林高手在身边,我们自然不畏惧宵小之辈。由此,网上也充斥着一些战胜疫情的乐观情绪,似乎“黄药师”和“洪七公”们来了,疫情就能马上被消灭。

然而,我们的对手不是金庸笔下“三头蛟”这类宵小之辈,而是可怕又未知的病毒。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英雄主义幻想并不可取,且不符合科学。实际上,我们对病毒的认知过程仍处于不断摸索层面。当前,特效药还未出现,对病毒的科学研判、临床试验等工作尚在进行。对当前的抗疫形势,我们在乐观的同时,也更需持谨慎态度。

首先,大家应对当前国内战“疫”形势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近期,更多国内的外省医院医疗队纷纷援助湖北,增强了湖北省的医护力量。但抗疫一线众多病人和医护人员也正与病毒、疫情进行着殊死搏斗,战况可谓惨烈,单就医生而言,已有多位医生染病甚至去世。

其次,华西、齐鲁等医院的医疗队支援武汉,乃至全国众多省份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更反映了前线对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相信,随着全国众多省市对湖北的支援,更多医护人员的增援,将缓解武汉的医护资源紧张局面,也将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新批次医疗队的加入,北京协和医院142名队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30名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30名成员、川大华西医院131人团队,合计533名新增人员能在一定程度上补足医护人员的空缺和加强医疗力量。充足的医护人员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人员补充,也能有效解决前线医务人员过劳过疲的问题。钟南山也说医护人员要进行规范的防护,建议有一个轮休的制度。

除了医务人员,其他环节也同样值得关注和重视。

在抗“疫”分工中,医护人员重心是在临床治疗、确诊、病例分析、看护等环节。但这只是全员抗“疫”协调行动的一部分,因为整个战斗还覆盖了隔离防控、传染病原研究、药物研发等环节。这些同样需要各个环节专业人士的力量,提升整体抗击疫情的效率以及效果。

正如钟南山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在药物研发方面,现在有一些药正在试验,结果还不能说明问题,有一些药有见效的苗头。而且病毒的变异情况尚未可知,专家仍然在持续观察分离的毒株里是否存在变异。

从科学实证的角度出发,与疫情作战何时结束,还有待观察。

面对传染性强的新冠肺炎病毒,我们不能过于乐观。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盼着疫情拐点的来临,但目前每天仍不断增加的新型肺炎确诊病例数量,仍表明了当前形势的严峻。

面对仍较严峻的抗疫形势,我们仍需持谨慎态度,因为战“疫”是一项科学求证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保持理性、克制、审慎的情绪,也更为重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协和医院 湘雅医院 齐鲁医院 华西医院 四大天团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