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从衰败到复兴,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是如何“重生”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22 18:14:01

此前,由于种种原因,比港一度陷入颓败困境。如今,世界各地载满各种货物的货船在港区往来穿行。这座位于爱琴海边的港口,仅仅用了10年左右时间,就从衰败走向复兴,期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希腊期间,专程前往中远集团(COSCO)比雷埃夫斯港项目参观。“当世界上其他国家认为希腊不具有投资价值时,中国企业仍大胆向希腊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比雷埃夫斯港就是成功范例。”此前,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表示。

比雷埃夫斯,希腊语意为“扼守通道之地”,是通过地中海前往大西洋、通过红海前往印度洋的重要中转港,是连接亚欧非地区的枢纽港。

此前,由于种种原因,比港一度陷入颓败困境。如今,世界各地载满各种货物的货船在港区往来穿行。这座位于爱琴海边的港口,仅仅用了10年左右时间,就从衰败走向复兴,期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衰落:经济危机给予致命一击

本世纪初,由于港口设施老化,严重缺乏维修保养,靠港船舶严重滞留,加之劳工运动的冲击,绝大部分船东弃港而去。比港在与其他现代化港口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业务量急剧萎缩,陷入衰退。

64岁的吉奥格斯·阿莱维索普勒斯1972年就开始在港口工作,当时的希腊还是造船业强国。他回忆起港口的衰落时表示:“那时,每天的午餐时间,港口咖啡店的塑料桌边坐满了码头工人,抽着香烟讨论着廉价的沙丁鱼餐。”

事实上,港口管理不善、设施升级困难以致陷入衰退背后,是希腊政府长期羸弱的财政,但最终给比港致命一击的,还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当时,希腊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比雷埃夫斯港亏损达1300万欧元,客户几乎流失殆尽。

2008年到2016年整整8年间,希腊经济陷入长期负增长泥沼,最严重的2011年负增长9.13%。希腊GDP在8年内缩水26%,堪比美国“大萧条”时期。作为比港管理者的比雷埃夫斯港港务局,在获得财政支持以及开展业务方面,举步维艰。

转机:迅速跻身地中海第一大港

“2008年,中远与希腊政府签订协议,获得比雷埃夫斯港部分经营权。自此,中国在希腊的投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也是比港‘重生’的起点。”希腊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克斯·马吉纳斯(Nikos Magginas)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10年,中远集团通过特许经营权接管比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经营,比港迎来重大转机。尼克斯·马吉纳斯表示:“中远集团除对港口进行修缮维护外,还对港口运输能力进行扩容,这是比港能够迅速跻身地中海第一大港的关键。”

获得特许经营权后,中远集团在港口管理、建设以及市场开拓方面,作出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投资3亿多美元翻新码头,更新所有港口设备;提升码头客户服务水准,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当地市场狭小,就集中精力开拓国际市场。由此,比港生产效益逐步提高,在接管码头三个月后即开始连续实现单月盈利,生产经营情况发生根本性转变。

尼克斯·马吉纳斯介绍:“2016年8月,中远海运完成对比雷埃夫斯港港务局(PPA)67%股份的收购,正式接管整个比港。”

经过10余年耕耘,2019年,比港超越西班牙瓦伦西亚,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88万标准箱,飞速增加至今年预计的580万标准箱。“过去10年,中远的投资和管理极大提升了比港运行效率和竞争力。比港已经成为能够与德国、荷兰、西班牙和意大利港口一较高下的港口。”尼克斯·马吉纳斯表示。

比港复兴背后,离不开中希“一带一路”合作的大背景。

如果说,中远集团对于比港的投资是“雪中送炭”,那么“一带一路”就是让炭火熊熊燃烧的“助燃剂”。地处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希腊,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发达国家。比港作为海陆联运枢纽,是中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过去3年,中希两国双边贸易额以平均每年近50%的速度稳定增长。今年1-9月,中希双边贸易额达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以比港为代表的头部项目,成为促进双方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转型:从单一职能港到综合服务港

多年来,比港无论是港口服务还是辐射区域都很局限,停泊在此的船大多只以希腊为目的地。

中远接手后,大力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将比港打造成对集装箱船充满吸引力的货运港。如今,比港被波罗的海交易所评定重回“世界十大枢纽港”行列。未来,比港将由此前的单一职能港口,继续向着综合服务港转型。

当前,大约90%的国际货物贸易都通过海路完成。港口是连接陆海交通最重要的节点。2013年2月底,希腊政府首次将比港铁路站连接上欧洲铁路网络,并开始实际营运。

为了让比港的枢纽地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带动更多周边国家获益,2014年,中远整合自身在海运和港口的综合优势,创造了一条中国与中东欧之间新的贸易通道——“中欧陆海快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作为“中欧陆海快线”核心的比港迅速转型,从最初比港到捷克的单一服务扩大到多元化铁路服务,覆盖9个国家、1500个网点、7100万人口。近年来,比港已经形成包括集装箱码头、邮轮码头、渡轮码头、汽车码头、物流仓储、修船造船在内的六大业务板块,完成华丽转身。

尼克斯·马吉纳斯表示:“比港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关键港口,成为进入欧洲市场最便捷和高效的‘南大门’。”

11月12日,中希两国正式宣布,同意推进中远海运集团投资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6.118亿欧元项目,双方合作不断深化。比港天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港口在欧洲经济区以及对“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未来,对于比港的投资,将促使两个文明古国更好地对话与合作。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