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从“1”到“4588”70年构筑金融强国梦(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27 00:11:25

每经记者 张 祎    每经编辑 刘 野    

在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钞背面的右上角,隐约可见一幢三层小楼。这座位于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55号(原中华北街11号)、被民间俗称为“小灰楼”的建筑,不仅是中国人民银行和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地,也是新中国金融事业起步的见证地。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国金融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跑出了令世界惊艳的速度,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达到4588家,较2017年末增加39家。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金融业发展成绩瞩目,比如银行业总资产全球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毫无疑问,当下中国已迈入世界“金融大国”之列。

回首70年风雨征程,经济为肌、金融为血,二者相互交融,谱就了一曲壮丽的发展之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条承载着“中国梦”的“金融强国”之路正越走越阔。

重整金融“河山”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中国第一套纸质人民币,到如今以信息化手段步入世界支付领域前沿地带,从中折射出金融业70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时针拨回7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前夕,各根据地货币分散发行、流通不畅,财政经济相互独立,严重束缚着解放区的经济发展。“组建中央银行,发行统一货币”,1947年8月1日,主持华北财经办事处工作的董必武向中央发送了这份对中国金融事业影响深远的电报。

董必武的请示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小灰楼”宣告成立,并于同日上午9点将新印制的第一批伍拾元券人民币交付给了前来取款的平山县银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重整金融“河山”,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实行金融管理,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将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作为战略选择,最大限度为国内重点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随着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金融也开始走向变革和开放:1978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3家专业化商业银行设立;1979,第一家外资银行办事处日本输出入银行办事处在北京设立,第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诞生,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设置保险机构;1980年,实施首轮汇率改革,逐步调整高估的汇率,改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文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单一行使中央银行职责,同时设立中国工商银行,经营原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等经营性业务。传统的人民银行“大一统”金融体制被打破,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中农工建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体系正式形成,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开始起跑。

1983年9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

1986年7月,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

1990年11月,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2年9月,首个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进入中国;

1992年11月,第一家上市基金“淄博基金”获准设立;

1994年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陆续成立.....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建设和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业目前已建立起制度较为完善、机制较为灵活、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充分、监管较为有效的金融体系,形成了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大行业为主,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为补充的业态格局,构建起期货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等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信托、保险、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截至2018年底,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有20余类,机构数量达到4588家。

金融赋能实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曾指出,经济的增长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完成的,金融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

在金融的有力支撑下,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相较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

金融业发展70年来,不但体系更为完备,“荷包”也更为充盈。改革开放前,国内银行信贷的投放领域非常狭窄,仅限于超定额流动资金和商业贷款,1978年商业银行总资产还不足2000亿元。随着商业金融改革目标的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改革潮起,机构和运营的规模由此迅速扩大。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已达到308.96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超过28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在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r)公布的“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共有136家中资银行入榜,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再次包揽排行榜前四名。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更是连续七年名列榜首。截至目前,中国上市银行数量已有48家,其中4家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9家为全球500强企业。

规模攀升下,海量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1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

从A股上市银行2019年上半年的信贷投向看,除制造业、房地产外,对公贷款主要投向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等与基建密切相关的行业。重大工程建设、新兴企业成长、人民生活改善,都能看见金融积极参与的身影。

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的公益性小额信贷,再到如今的创新型普惠金融,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特殊群体等薄弱领域获得了更多的有效金融服务,基础金融服务已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使用也得到了广泛普及。而金融科技的更新迭代、电子支付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美好,更为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动能。

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第二大投资国。多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保持30%左右的贡献率,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

对于重任在肩的中国而言,维护金融持续稳定,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大国职责,也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国际形势常常严峻而复杂,面对高通胀风险、汇率风险、债务风险、银行体系风险、股市波动风险等诸多风险,70年来,中国有效防范、及时识别、积极应对、妥善化解,着力处理好了社会稳定问题,增强了经济主体信心。

近20年间,虽然全球范围内发生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中国抵御住了危机的冲击,风险并未在中国金融体系中蔓延,中国也并未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毫无疑问,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在公开场合指出,过去40年,中国避免了重大金融危机,正是因为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央行的介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涉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等多个方面内容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对促进金融机构规范经营、金融市场有序发展、金融业务风险管控、金融监管提高效能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到了“现代金融”,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随着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加大央行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等种种举措的推出,我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得到增强。

2018年,《“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落地,提出五大战略目标——着力实现更高水平的金融市场化、着力推动更加全面的金融国际化、着力创新高效安全的金融信息化、着力推进完备统一的金融法治化、着力实现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2019年,中央全面提出了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路,为下一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展望未来,不难想象,随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中国“金融强国”之路将越走越阔。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