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影像技术对肿瘤精准治疗十分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11 23:03:13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表示,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治疗将迎来新突破,而精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精准影像学,分子影像更将是临床精准医学的关键技术。

每经记者 刘晨光 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魏官红    

精准医学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其本质是通过影像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生物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和特征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9月11日,在2019深圳国际BT(生物技术)大会精准医学影像技术与应用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表示,科技创新与学科交叉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治疗将迎来新突破,而精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精准影像学,分子影像更将是临床精准医学的关键技术。

精准医学要有“整体观”

在詹启敏看来,精准医学总体上服务于大健康,不仅是临床诊疗,也包括疾病预防。他认为肿瘤方面的研究是精准医学目前最有进展的、有突破点的方面。

根据詹启敏提供的数据,肿瘤是世界医学难题。在世界范围内,肿瘤每年的新发病例是1500万个左右,到2020年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要超过1000万人。

我国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詹启敏表示,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刚刚过40%,欧洲有些国家达到80%以上。实际上,一旦相关疾病的5年生存率超过85%~90%,基本上就是慢性病。

詹启敏称,肿瘤在我国有自身的发病特点,“解决食管癌的问题,解决胃癌的问题,就是要靠我国的科学家,要靠我国的医学界,主要是因为西方这些病症发病率较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现今的肿瘤治疗前沿领域,主要包括比较火热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精准治疗的范畴。

詹启敏表示,精准就是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必须要精准了解,“我们谈精准是在一个整体观的基础上,不是把人变成一个单分子,或者变成一个组织,变成一个器官,既要有整体的观念,这是中医强调的,同时又要从分子层面上,强调精准的角度。”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他进一步强调,精准一直都在不断进步,之前很精准,定了很多的标准,之后又可能变成粗线条,“所以精准的观念不仅仅在临床治疗,它贯穿于整个大健康,从得病前的预防、风险的精准预测,一直到疾病的诊断、药物的应用、疗效的判断、愈后的预测等多个方面。”

影像技术发展是关键

事实上,以精准定位、精准定量、精准定性等为指标的精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影像技术的支撑。现阶段主流医学影像包括超声成像、X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成像等成像手段。

詹启敏介绍称,影像学的发展在医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很多疾病可视化,这对相应疾病的治疗方案非常关键,如核磁、彩超、B超等。

众所周知,医学本身有着较长的发展史。詹启敏认为,从近100多年医学较快的发展进程上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科技创新,二是学科交叉。“(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X光,非常粗线条的可以看见一些严重的炎性病变,70年代出现CT,80年代出现核磁,让人类对很多疾病看得比较早期、清晰、准确,如果今天没有影像学,即不用CT和核磁,很多治疗方案都没法进行,相应的,对肿瘤的精准治疗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詹启敏说。

不过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很多大型医疗设备类如影像设备都是从外国进口,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键的影像技术上,我国科学界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深圳市与北京大学已于2017年6月28日签署了启动建设“深圳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的框架协议,其中包括探索建设1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事实上,与目前医院里常见的1.5T、3T、7T磁共振系统相比,1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观察过去无法分辨的细微组织结构,足以使科学家了解大脑神经元和轴突的结构和通信方式。

据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副主任任秋实教授介绍,该设施的建设有望带动国内外相关医学影像技术和超导磁体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化进程,改变我国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的高场(3T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大部分依赖于进口的被动局面。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精准医学 肿瘤治疗 影像技术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