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2019-04-05 15:31:5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给清明节绘了一笔伤感的基调。提起清明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扫墓祭祖,缅怀故人。
其实在古代,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还有万众踏青、郊游、戴柳、斗鸡等多种活动。那么,你可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古人在清明节可有假期?他们是怎么过的?一图了解↓
放眼古今,尽管清明的含义不断变化和丰富,但清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却早已根植进了中国人的内心。无论是孩童老人,还是乡人游子,每当清明时节,少不了的,永远是对先贤或英烈,无尽的缅怀和思念。
这就是清明,
一个农历的节气,
一种情感的寄托,
一份文化的传承。
一炷香,一叩首间,
中华文化最纯然的内核,
就这样得到了坚守与传承。
央视新闻(封面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