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成都市政协委员彭小利:天府文化“走出去”,关键点在哪?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1-21 16:32:56

1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五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成都市政协委员、万利传媒董事长彭小利带来《天府文化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 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每经记者|谢孟欢    每经编辑|杨欢


受访者本人提供

文化“走出去”已迎来新契机,成都也在加速“发力”:到2020年,天府文化成为国际传播名片,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天府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

今天(1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五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成都市政协委员、万利传媒董事长彭小利带来《天府文化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 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在现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彭小利表示: “文化走出去要依附于产品。”

文化产品与国际接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事实上,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成都一直不乏国际化的文化IP,但是从世界影响力来看,仍有不足。彭小利指出天府文化走出去的“四个缺乏”:

一是缺产品,主要缺乏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二是缺通路,缺乏从国内走向国际的有效通道和传播平台;三是缺金融资本支持,无法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四是缺政策环境,城市宣传和文化交流较多,文化产业、文化产品输出较少。
“过去,文化走出去更多停留在城市宣传和文化交流的层面。”彭小利表示,文化走出去必须依附于产品,“比如说宽窄巷子搬不到北京,搬不到世界,但川菜、川茶等文化产品却能让世界品析。”而这背后,便要求从文化交流上升到助推文化产品输出形成外向型文化产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增强文化产品开发,促进产业培育发展就极为关键。彭小利指出,首先,要创造具有天府文化符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生产体现天府文化元素且被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精品。其次,要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相关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程,创造具有天府文化符号特色的文化外贸产品。第三,要走原创路线、精品路线,文化产品在技术表现手法上,要与国际市场接轨,按照世界各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量身制作具有天府文化内涵的产品。

“天府文化和产品相融合,能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让天府文化走向世界。”彭小利说道。

“绿道+文化”展示城市特色

成都武候区天府芙蓉园健身绿道(资料图)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天府文化要走出去,除了以产品打通通道外,天府文化也要和城市内部的各个方面做好融合。

对此,彭小利举例,对于文化企业缺资金融资难的问题,就需要强调“文化+金融”的创新模式。比如引导金融服务机构结合文化产业特性创新金融模式,以版权质押担保、文化出口贸易协议获取融资,解决文化企业资本瓶颈。
“比如探索设立对外文化产业基金,加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领域的金融合作,也能进一步促进天府文化走出去。”彭小利在提案中如是建议。

一个更为直观的例子是天府绿道建设中天府文化元素的融入。作为世界规划最长的绿道体系,将文化融入绿道也是向世界展示天府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

这也是彭小利的另一个提案方向,在他看来,天府绿道除了是一条生态之路,更是一条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之路,要以“绿道+文化”展示出成都的城市特色。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绿道的“建设元年”。据统计,2018年成都建成各级绿道1914公里,天府绿道总体达到2607公里,其中,锦江绿道63公里、熊猫绿道102公里、锦城绿道180公里……而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是熊猫文化,还是川西民俗文化,绿道上总少不了一系列文化符号。

戴德梁行的评估显示,“天府绿道带动了绿道及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推动了天府文化的传播,提升了成都市的软实力。”

“城市绿道应该把城市的文化深度植入,既是一条生态道、又是一条文化道,最后成为天府文化与农商旅体融合发展的创新载体。”彭小利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绿道 天府文化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