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财通证券董事长陆建强:并购市场正在回暖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1-16 14:39:47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2018年1至10月份公告的140家并购案例,数量已经接近2017年全年,可以看到并购市场正在回暖。

每经记者|沈溦    每经实习编辑|徐斐    

2018年11月1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并购公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并购白沙泉峰会在杭州市举行。在16日上午会议期间,财通证券董事长陆建强就目前资本市场企业并购情况发表观点。

财通证券董事长 陆建强(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陆建强表示,分析过去两到三年国内企业并购的一些变化,可以看到如下三个特征:

第一,痛点凸显。构易并难,消化不良,其中一个表现是商誉减值。前几年并购积累大量的商誉,随着股市行情的下行、企业业绩的下滑,商誉风险加速暴露。2017年底存在商誉的A股上市公司1920家,占比达到54.45%,商誉金额达到1.3万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38.69%。近两年,商誉减值损失持续增长,2016年到2017年A股商誉减值从114亿元增长到364亿元。

第二,业绩承诺未兑现开始凸显。2017年被并购标的未能完成业绩承诺的占比从2016年的20%上升至2017的31.77%。热点消退,并购逻辑开始转换,市值驱动开始退潮。2018年1至10月份公布的有重组并购方案且已复牌的127家上市公司中,复盘两周以后股价下跌低于停牌前的上市公司达到98家,占比77.17%,上涨26家,其中14家涨幅小于10%。由此可见通过重组股价和市值的逻辑开始转换,需要更加关注并购带来的整合效应。

第三,拐点出现。监管政策转向,市场开始回暖。今年10、11月份利好消息陆续出台,推出小额快速并购交易、对高新技术行业优先适用“分道制”审核等措施,推进以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重组交易支付工具的试点,还有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并购重组,引导较长期的资金进入市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2018年1至10月份公告的140家(并购)案例,数量已经接近2017年全年,可以看到并购市场正在回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8年11月1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并购公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并购白沙泉峰会在杭州市举行。在16日上午会议期间,财通证券董事长陆建强就目前资本市场企业并购情况发表观点。 财通证券董事长陆建强(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陆建强表示,分析过去两到三年国内企业并购的一些变化,可以看到如下三个特征: 第一,痛点凸显。构易并难,消化不良,其中一个表现是商誉减值。前几年并购积累大量的商誉,随着股市行情的下行、企业业绩的下滑,商誉风险加速暴露。2017年底存在商誉的A股上市公司1920家,占比达到54.45%,商誉金额达到1.3万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38.69%。近两年,商誉减值损失持续增长,2016年到2017年A股商誉减值从114亿元增长到364亿元。 第二,业绩承诺未兑现开始凸显。2017年被并购标的未能完成业绩承诺的占比从2016年的20%上升至2017的31.77%。热点消退,并购逻辑开始转换,市值驱动开始退潮。2018年1至10月份公布的有重组并购方案且已复牌的127家上市公司中,复盘两周以后股价下跌低于停牌前的上市公司达到98家,占比77.17%,上涨26家,其中14家涨幅小于10%。由此可见通过重组股价和市值的逻辑开始转换,需要更加关注并购带来的整合效应。 第三,拐点出现。监管政策转向,市场开始回暖。今年10、11月份利好消息陆续出台,推出小额快速并购交易、对高新技术行业优先适用“分道制”审核等措施,推进以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重组交易支付工具的试点,还有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并购重组,引导较长期的资金进入市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2018年1至10月份公告的140家(并购)案例,数量已经接近2017年全年,可以看到并购市场正在回暖。
财通证券 陆建强 并购市场 白沙泉峰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