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夜读丨可持续幸福课:不管发生多好的事情,你的快乐都无法持续

36氪 2018-10-25 22:25:59

什么才是幸福的来源?什么才让我们欢欣快乐?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是财富或者地位。但其实并不然,起码研究表明这些东西和幸福关系不大。那么问题就来了——最成功的那些人难道不应该已经做好了准备,来做出让生活满意度最大化的选择了吗?但其实,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满足了之后,影响我们幸福感的,是社会关系、擅长的工作以及选择的自由。

图片来源:摄图网

研究表明,在最基本的那些需要被满足后,获得幸福的三要素是:拥有有意义的社会关系,擅长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以及独立做出生活决定的自由。

研究结果还表明,受过更好的教育、更富有或更有成就跟一个人是否幸福关系不大。事实上,这些人可能还不怎么幸福。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McCombs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Raj Raghunathan在他的新书《If You’re So Smart,Why Aren’t You Happy?(既然你这么聪明,为什么不觉得幸福呢?)》中专门就上面这种情况进行了探讨。Raghunathan教授的作品确实属于自助类读物,但是他作品中也绝对不会缺少科学的证据和论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对其作品怀有极大的信任。

我就这本书和它探讨的问题采访了Raghunatha教授。

Joe Pinsker:你书中论点的一个前提是,人们可能知道什么会使自己快乐,但他们不知道如何从中获取最多的快乐。你能举个例子说明这种脱节吗?

Raj Raghunathan:拿能力来说吧。我们如何判定自己的能力大小?你可以跟旁人进行比较,也就是说想要在某件事情上做得最好比如“我想成为那里最好的教授”之类的。但这其实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评估。在特定的维度上判断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最好的教授的标准又是什么?是研究能力,还是教学水平?教学水平应该看学生对你的评价,还是你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还是参加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人数?你看,这很难判断,因为随着某个领域变得更细分或更技术化,这些尺度变得越来越模糊。

所以总的来说,人们比较偏好不那么含糊不清的东西。人们可以从获奖数量、薪酬高低或者任教学校来判断教授的好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办法还不错,但其实已经差之千里了。

另外,如果你这个月得到了大幅加薪,你可能会开心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六个月。但在那之后,你就会逐渐不以为意了,你会想要再加一次薪。然后为了保持快乐水平,你希望一直加薪。但这其实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幸福来源。

图片来源:摄图网

Pinsker:可持续的幸福来源?

Raghunathan:没错,我觉得真正重要的是,更了解你真正擅长的是什么,以及你喜欢做什么。你不一定需要拿自己和其他人相比。相信本能,做你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只要你在这上面花的时间足够长,名声和财富自然就会来,而这些在你看来都不过是副产品罢了。

所以我们只需要回归到人们最基本的三样基本需求上就行——掌握、拥有和自主。有时候也是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别,有些人就会觉得,不是你赢就是我输,然后就不自觉地与他人进行比较。而有些人就会觉得,社会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我们所有人的进步。

Pinsker:“不是你赢就是我输”,有点零和博弈的味道,让我想到了经济学,从很多方面来说,经济学是对稀缺资源分配的研究,你能谈谈当人们从稀缺的角度思考时,他们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吗?

Raghunathan:在书中论证零和博弈和稀缺认知究竟是肤浅还是无用完全不是我的本意。但是,如果你在贫困地区,如果你在为生存而战,如果你是在像拳击这样的竞技运动中,那么零和博弈的心态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祖先过去生活在各种资源都很短缺的环境中——食物匮乏、衣物匮乏、燃料匮乏甚至肥沃的土壤也匮乏,所以从遗传的角度看,我们都流淌着含有忧患意识和对匮乏根深蒂固的恐惧的血液。

我认为作为智慧生物,我们需要认识到过去的一些遗传残留因素可能会阻碍我们进一步发展。实际上如果你能让自己不受到“零和博弈”思维的影响,你会表现得更好。也许我们可以考虑不要那么注重结果,试试去享受过程。

其实你会发现孩子们最擅长这个——他们不会被那些外在的标准弄的分心。他们会下意识地追求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乐趣的东西。在我的书中,我谈到当我的儿子3岁的时候,我们给他买了一辆小机器车,因为他看到我们的一个邻居买了那辆车。然后他对这辆小车的兴趣只存在了3天。之后,他的关注点就转到了装汽车的那个箱子上了。没错,就是那个普普通通的箱子。他不知道那辆车更贵,更有价值,制造技术也更先进。他就整天呆在那个箱子里,因为他在电视节目《Hamilton the Pig》中看到有人住在箱子里。他也想过那种生活。

我们在特定研究中试图让人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比如说,一位父亲可能会决定和儿子一起打一场棒球,而不是看电视。人们可能会做不同的事情,但如果有提醒的话,我们发现——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财富》500强企业的员工和大学生——他们做出的决定看似普通,你甚至可以称之为微不足道,但总体来说,他们的生活更幸福。在日常生活中,这个简单的提醒是一种对现实的检验,它能帮助人们正确看待事物。

图片来源:摄图网

Pinsker:你觉得会不会是因为商业社会中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才导致了这种偏差的出现?换句话说,你认为在任何职业中,我们都不需要从财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吗?

Raghunathan:Daniel Pink在他的《Drive(驱动力)》一书中谈到,过去用来激励员工的东西——他称之为“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现在被他所谓的“激励2.0”所取代,“激励2.0”更注重找到人们真正热衷的东西是什么。像Google这种大公司就尝试着采取这种办法,Whole Foods也是。

我确实认为,过去的那种商业运作方式给现在带来了很多影响。Simon Sinek在他的一本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企业及其经营规则的结构,与军方的运作方式如出一辙——等级森严,令行禁止。但他表示,如果你再深入一点去了解军队中最好的领导人的行事风格,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所以人们错误地采用了一套基于过去事物如何运作的理念,但事实上,现在出现的更成功的商业运作方式,其实已经摒弃了“零和”“稀缺”之类的概念了。

从总体上来看,整个商界的价值观有些混乱。在商学院,我能看到各方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和落实,但与此同时,那些被邀请来的成功人士在演讲中却在意的是如何提高在《Businessweek》里的排名,而我们关注的也是即将入学的MBA学生和他们毕业后的薪水。

图片来源:摄图网

Pinsker:你刚才提到过,人们很容易就能适应生活中的积极变化。我记得有一项流传很广的研究表明,那些中了彩票大奖的人在一年后都不怎么快乐。而且就拿我来说吧,如果你现在穿越回我高中的时候,告诉我说我未来会为杂志写稿子,那我肯定会欣喜若狂。现在,我在很多方面都很快乐,但我仍然有很多以前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担忧。我想这也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情。你能谈谈有哪些可以帮助人们远离这种心态的办法吗?

Raghunathan:我想说的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面临这种情形。我们都会觉得,或者说有这样的期望——即如果完成了什么事,我们就会感觉快乐。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这很大程度上是适应了的原因,另外也是由于——就拿爬山举例子吧,你看到了眼前有座山,然后想要爬过去。结果当你爬过了这座山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山要爬。

我觉得这个概念可能会派上用场——我在书中称之为“对激情的冷静追求”,这个概念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不要把你的快乐与能够取得的结果联系在一起。我为什么提倡不把幸福和结果联系起来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结果本身并没有对你的幸福产生明确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这么说你可能会不同意,我知道,有一些结果——比如说,你得了绝症,或者你的孩子不幸夭折了——是相当极端的,所以我们最好把这类排除在外。但如果你仔细想想,你和交往了很久的女朋友分手了,或者你不幸摔断了胳膊,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两个月——当这些事情发生了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天哪,世界末日到了!我永远也没法从这一切中恢复过来啊!”但事实证明,我们很善于从这些消极的事情中恢复过来,不仅如此,那些我们认为非常消极的事情实际上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关于好事会发生还是坏事会发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而且没有办法科学地证明其中哪种信念比另一种更准确。如果你觉得生活会逐渐好起来,你会发现一大堆证据;如果你觉得生活还会糟糕下去,你仍然可以发现一大堆证据。你是不是觉得这有点自欺欺人、或者说随波逐流的感觉?不过考虑到所有这些信念都是都是一个样(反正都没用),为什么不考虑相信在生活中对你更有用的信念呢?起码算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图片来源:摄图网

Pinsker:感觉在读了你的书,然后跟你谈过之后,我有这么一种感觉——美国文化,甚至整个西方世界,其实都没有在鼓励“共赢”方面下功夫,反而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零和”和“稀缺”的印象。在你的认识中,有没有哪个社会或文化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改进的?或者说这个其实也是取决于个人的?

Raghunathan:从表面上看,西方世界似乎的确不太擅长提倡一种共赢而不是零和的观念。但我不认为这是完全准确的。如果你要把这个理念进行分解,可以分解成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一个是居民、思想和商品流动的自由,以及选择的自由,另一个则是根据人们的能力而不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来分配资源。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上述的原则是非常美好的。

还有就是,你不能强迫人们接受某一种想法,比如到底是该有“零和”的思维还是有“共赢”的思维。因为人们都必须自己做出选择,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反省,以及科学研究,然后也许一些人有意识地选择其他与主流方式不同的生活和生活状态。这是我本人比较提倡的最为合理的一种转变认知和收获幸福的方式。

(36氪 喜汤)

责编 郭鑫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幸福 持续 快乐 生存 夜读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