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观察

每经网首页 > 商业观察 > 正文

【粉巷财经】陕西科研投入的“真相”?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18 13:53:43

每经记者 舍瓦 沈三    每经编辑 刘琳    

了解一个地区科研实力究竟如何,看看它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投入总量/GDP,大致会有个判断。

每年这时候,国家统计局都会公布上年度《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各省(市、区)的则在稍早的九月。

结合着两级公报来看,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全国去年只有5个省份的R&D经费投入,超过那家大家耳熟能详的深圳民营公司。

比如,陕西去年R&D投入强度排名全国第8,超出其GDP排名7个身位,应该说是比较拉风的存在。但尴尬之处在于,省内各地市R&D投入强度极其不均衡,悬殊到什么程度,说出来可能要吓一跳……

今天,粉巷君(微信ID:nbdfxcj)就来扒一扒陕西R&D投入的“真相”。

 

全国第8,还算拉风

先来说说全国的基本面。

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共投入R&D经费17606.1亿,增长12.3%,R&D投入强度(总投入/GDP)为2.13%,比上年度提高了0.0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2.13%是全国平均线——线上省份分别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山东,尤其北京、上海,其投入强度大幅领先全国,拉高了平均线,以至于排名第8的陕西,其2.1%的强度恰恰处于平均线之下。

R&D投入强度,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区域的科研实力,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

陕西历来是科研大省,R&D经费投入强度排名超出其GDP排名7个身位,也呼应了陕西连续多年较好经济增长态势。继续保持重视科研的传统,坚持推进人才引进战略,陕西经济成长性,想必还会有可观表现。

如果说陕西是拉风的存在,北京、上海则堪称神奇。

比如北京,其2017年GDP排名全国第12,但R&D投入强度全国第一,大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惊人的5.64%。其实不难理解,毕竟聚拢了那么多科研院校、企业总部。其它兄弟省市,只有羡慕的份儿!

聊了R&D投入强度这个硬指标,再来聊聊各省(市、区)R&D投入的经费量。

整体而言,除了北、上、陕这种或神奇或拉风的存在,各地R&D经费投入,基本与其经济体量排名相匹配,且整体呈增长态势。

但也有例外,比如天津,其2016年R&D经费投入537.3亿元,一年之后,反倒降至458.7亿元。至于原因,你懂得。

当然,以上所有神奇,相比于那家年研发投入超过全国26个省份的民营企业,都算不得神奇!


省内都在向西安“借智”?

其实,粉巷君更想聊一聊陕西各地市R&D投入情况。

遗憾的是,省统计局官网虽然9月发布了《2017年陕西省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但点进去之后,只有一句“Sorry, Page Not Found”。

所以,凑合着用2016年公报来看看各地市R&D支出的特点吧,整体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

以下是2016年陕西R&D投入情况。西安一家独大是必然,占全省77.60%。

但GDP排名第2的榆林,R&D经费投入仅排在第7位;GDP排名第3的咸阳,其R&D投入亦低于GDP排名第4的宝鸡,第5的渭南……

R&D投入强度就更能说明问题。

2016年,铜川、榆林、安康、商洛均未超过0.3%,这还是相较于2015年已有较大改善的结果。2015年,铜川、榆林、安康R&D投入强度分别为0.1%、0.11%、0.15%。

为什么会如此悬殊?

其实不难理解。一般来说,城市R&D投入主体主要为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

而2016年数据来看,西安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100.53亿元,占全市R&D总支出30.88%。其余各地市,除杨凌外,R&D支出则严重依靠企业投入。具体参考下图。

所以说,并非其它地市不重视研发投入,而是大量科研院所、高校资源集中在西安。其它各地市,只能依靠企业作为支出主体。以能源为经济主体的延安、榆林,虽然有大量研发需求,但研发机构也多设置在人才密集的西安。

至于杨凌,则因其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科研基地的缘故。

换句话说,全省各地市在向西安、杨凌借“智”……

 

西咸一体化,研发先行?

R&D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区域或一家企业未来成长性的重要指标。

业界之所以认同华为强大,视其为民族工业的骄傲,不仅在于华为当下的营收规模,更在于其每年高达数百亿的研发投入——这为其积聚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陕西总体R&D投入强度在全国并不低,这也印证了其作为科研强省的地位。但显然,这其中有不小的比例在军工领域,因此目前着力推动的军民融合,将是陕西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之一。

但具体到各地市的R&D投入来看,似乎对其经济潜力并无显著参考意义。


比如,陕南三市,安康、商洛2016年R&D投入强度均不足0.3%,远低于汉中的0.94%,但现实情况是,安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数年全省前茅。

这种情形,也是对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一种呼应。随着城际交通日渐发达,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效应加强,区域分工将更加细化。各地市企业,大可以将科研机构设在人才资源更富集、信息更便捷的西安——事实上,也多是这么做的。

此外,同向对比下,还会发现一些有趣现象。

比如同处关中的咸阳、渭南、宝鸡三市,虽然前者GDP高出后两者数百亿,但前者R&D投入相对后两者却少很多,这既体现出咸阳因地域关系,更便于向西安“借智”的优势,同样也侧面说明了,研发领域的西咸一体化,或不可逆转!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