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全球应更加紧迫地携手应对金融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15 23:45:26

  “全球金融体系韧性已经增强”“改革疲劳症开始显现”“国际社会应以合作共赢精神应对挑战”……15日,数十名国内外学者齐聚北京,围绕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的教训与挑战,碰撞交流。

“目前,虽然全球经济的复苏势头尚好,但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依然十分显著,金融风险在不断积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在当天社科院学部主席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8”上说,“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随时有可能破坏世界经济的发展势头。”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认为,2008年以来,全球政策制定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全球金融体系变得更具韧性,“降低了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但他强调,各方依然没有找到经济缓慢增长,或者深层次“长期停滞”效应的应对之策,“诸多危险仍旧存在”。

巴黎政治学院经济学教授让·皮萨尼-费里曾担任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经济顾问。在他看来,国际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欧洲却很可能是它的主要受害者”。

把欧洲比作“一个不幸的家庭”,皮萨尼-费里一股脑列出9条教训,其中包括,金融危机的溢出效应十分惊人;如果监管建立在对风险及其传导机制了解不充分的模型上,那将触发安全错觉并导致对风险积聚视而不见;政策衔接及其实施时间节点的选择极为关键,否则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直言,当前有个问题值得关注,政策制定者手头有充足的工具,却在把工具用到实处、用出实效上存在困难。

记者在论坛现场注意到,谈及金融危机,与会嘉宾几乎都提到“过度负债”。只是,对于“负多少债才算过度负债”,学者们意见各异。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缪延亮认为,相比具体的负债量及占GDP比例,各方应更加关注债务的构成和流向等。

“中国杠杆率上涨势头已经停止,而且正在下降,这是很好的信号。”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河合正弘说。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年后,各方应该深刻反思,以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应对人类所面临的挑战,而不是以单边主义、民粹主义、零和博弈的模式来寻找解决方案。(据新华社电)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