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8-太和论坛-可持续发展

每经网首页 > 2018-太和论坛-可持续发展 > 正文

每经专访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耶里尼克:中国已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08 23:05:56

正在举办的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上,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托斯登·耶里尼克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在谈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发展时,他表示,中国已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方面居全球首位,而且也在领导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中国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每经记者 蔡鼎    每经编辑 王晓波    

2018年9月7日至9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科学文化·未来伦理·共同价值”,其意义在于挖掘人类共有的科学精神,培育健康的科学文化,于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进程中探究未来科技与社会伦理的和谐共生之道,促进人类共同价值的建构升华。

在可持续发展分论坛结束后,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托斯登·耶里尼克(Thorsten Jelinek)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在专访中,耶里尼克表示,中国虽然已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方面居全球首位,但仍需建立自然资源的开采标准。他还指出,有了持续的产业型技术升级,创新将变得水到渠成。

图片来源:太和智库

持续的产业型技术升级是创新的激励机制

NBD: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前沿科技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在这两个领域中,中国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

耶里尼克:从历史上看,自从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在这两方面的努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生存阶段、发展阶段和当下变强的阶段。

在过去,有一个教训是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不接受工业化和新技术,那么它就可能停滞不前。在上一个世纪,西方的经济模式之所以更为高效,是因为它接受了工业化的变革和新的技术。中国也学习了当时西方的经济模式,而且中国现在正在拥抱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我认为,这是中国为了在如此庞大的人口中实现自我效能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的不断升级。

NBD:您已经就基础设施开发、创新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进行了多次讨论。在您看来,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不同的社会领域应该如何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创新的市场环境?

耶里尼克:科学与文化也是太和一直以来的一个主题,而这些科学与文化往往在传统文化消失的时候出现。但当传统文化伴随着现代化消失时,一些价值也不再起作用。当下越来越多的社会是以科技为核心的社会,因为科技、科学和先进的知识就是那些创造价值共识的东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现代的社会,都是科学社会。

但是一旦一个政府意识到持续的产业型技术升级对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性时,那么创新就变得很自然,因为持续的产业型技术升级是一种激励机制。在经济体发展的某一阶段,如果不创新就无法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者必须压缩现有的产能。但如果这个经济体为了想拥有一个新的市场,就需要一个新的产品/服务和其他发展轨迹。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已居世界首位

NBD:作为前世界经济论坛的高管,您对全球经济和前景持什么看法?大型经济体们应该如何共同努力,去消除贫困等其他全球性问题?

耶里尼克: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已经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而且可持续性适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的发展、贫困的减少、不平等的减少,以及平等的教育机会;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另一方面,其中包括《巴黎协定》。我认为,如果把所有人类未来可能面临的事项列一个优先级,气候变化可能会是最严重的一个。针对改善气候变化的行动已经有了,但需要更有影响力地去完成,而且需要更加协调,这需要全球性的领导力和环境治理。

在我们的分论坛上,所有的嘉宾都达成了共识,即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已经排在全球首位,而且在领导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国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就是我对中国如何在多极世界中发挥领导作用的看法。与此同时,在这个多极世界中,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需要被各个国家解决。在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全球化的治理,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希望不仅是欧洲,美国也能重新回到共同治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发现他们的国内问题,并找出共同的应对策略。

NBD:您刚才说到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军国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也比较高?您如何看待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投入?

耶里尼克: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大的经济体,中国最近几年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入在全球还是最多的。

经历了在这几年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之后,中国需要为自然资源的开采和负责任的开采建立标准。其次,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关于基础设施的倡议。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角度来讲,可持续性有两方面。首先,这个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社会发展,减少贫困;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也使用了大部分的自然资源。因此我认为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太和智库 托斯登·耶里尼克 专访 可再生能源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