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29 08:43:41
IPO审核上3过2,年内第4家银行成功闯关;企业ABS发行近2万亿二季度发行规模环比增逾三成;攀钢钒钛、重药控股套住投资者 恢复上市股秒变“烫手山芋”;银行系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稳步增长;中农建三大行上半年净赚3719亿净息差持续改善;多家券商资管收入规模双降,转型主动管理各有招。
每经编辑 杜宇
财政部:五方面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财政部部长刘昆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报告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时表示,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坚持标本兼治,依法依规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体而言,刘昆表示,下一步,将从五方面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变相加杠杆长租公寓ABS业务或迎强监管
近期,关于金融资本搅乱租房市场秩序的话题引发监管部门关注。专家表示,长租公寓作为ABS底层资产此前备受追捧:一方面符合投资者对于风险和收益的预期,另一方面成为长租市场发展的重要助力。但是当前长租公寓市场存在诸多乱象,部分机构借道ABS变相加杠杆,增大了风险。预计长租公寓ABS相关业务很快会迎来强监管,产品发行或面临更高门槛。
IPO“堰塞湖”疏通在望两极分化严重多家中小投行项目断档
排队时间缩短的背后是IPO“堰塞湖”疏通在望。记者了解到,目前排队企业已经降至300家以下。不过,投行“寒冬”还在持续,两极分化严重,很多中小投行正陷入项目断档的尴尬境地。
7200余家挂牌企业上半年净利增逾一成
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7287家挂牌企业发布2018年半年报。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两成,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3%。业内人士表示,营收和净利同步增长,显示挂牌企业成长性较强。
二季度开罚单382张保险监管惩处力度空前
记者独家获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称“中保协”)对今年二季度保险行业行政处罚情况做了统计梳理。二季度,银保监会系统共依法对保险业273家次机构作出382家次行政处罚,查处违规行为356项次,处罚425人次,罚款6369.7万元,撤销任职资格12人次,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14家次,吊销业务许可证2家次。
香港金管局再出手捍卫港汇 今年以来累计买进港元逾1000亿
港元再次触发7.85港元对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上证报昨日从香港金管局获悉,8月28日傍晚,香港金管局再度于市场承接港元抛盘,买入78.5亿港元。这是自4月12日香港金管局首次出手以来,今年第26次入市维稳港元汇率,累计买进港元规模突破千亿,达到约1034亿港元。截至发稿,港元对美元汇率稳定在7.85下方。
多家券商资管收入规模双降 转型主动管理各有招
上半年,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券商资管业务面临调整和转型压力。从券商半年报披露情况看,在“去通道”的背景下,多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规模双降。随着行业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行业分化更为明显,市场进一步向龙头券商和特色化券商集中。
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恒大在等待合适时机进行重组上市
8月28日,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中国恒大发布2018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3003.5亿元,同比增长59.8%;净利润为530.3亿元,同比增长129.3%;净负债率较去年末下降超三成至127.3%。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表示,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企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今年实现550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不是问题。在谈及恒大回A的进展时,夏海钧表示,恒大回归A股和房地产企业IPO完全不同,公司与证监会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并在等待合适时机进行重组上市。
中农建三大行上半年净赚3719亿净息差持续改善
昨日晚间,国有四大行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发布2018年上半年业绩,这三家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3719亿元。从净利润增速、净息差和不良率等关键指标看,国有大行“最艰难”时期已过,经营情况持续向好。
在岸与离岸汇价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预期企稳
自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重启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明显反弹,中间价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上调。8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052,较上一日更是大涨456个点,调升幅度创2017年6月1日以来最大。
银行系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稳步增长
昨日晚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国金证券等披露了2018年上半年度报告,使得多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上半年盈利状况集中亮相,总体净利润稳步增长,其中建信基金半年赚6.4亿元,在已曝光盈利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二。
“碰瓷”加多宝遭神反转?中弘股份称协议真实
一天之内,中弘股份(000979)被“凉茶大王”加多宝集团重组的事件出现两次大反转。中弘股份28日深夜就交易所关注函予以回复并作出澄清,称公司重组协议在各方见证下签署,其中加多宝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由加多宝集团提供,加多宝集团实际控制人陈鸿道委任了黄伟清为加多宝集团首席执行官,协议的签署合法合规、真实有效。
攀钢钒钛、重药控股套住投资者 恢复上市股秒变“烫手山芋”
攀钢钒钛、重药控股套住投资者恢复上市股秒变“烫手山芋”8月28日,*ST建峰恢复上市,变身为重药控股。重药控股恢复上市后,大幅高开17.54%,之后一路震荡下挫,午后股价大跌6%,二度临停,盘中振幅高达26%。从8月24日攀钢钒钛恢复上市暴涨25.08%的次日走势来看,攀钢钒钛大幅低开,最终收盘接近跌停,8月24日追涨买入的投资者尽数被套。而重药控股8月28日则直接使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被套。这些恢复上市的个股,看上去像是“香馍馍”,但瞬间就变为了“烫手山芋”。
企业ABS发行近2万亿二季度发行规模环比增逾三成
8月27日晚间,基金业协会披露了资产证券化业务2018年二季度备案情况。根据披露,今年二季度,企业ABS备案确认136只,发行规模2120.17亿元,产品发行数量及规模相较去年同期以及今年一季度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6月新设产品数量及规模远超今年其他月份。
IPO审核上3过2 年内第4家银行成功闯关
根据发审委工作会议的安排,拟定于8月28日上会的IPO企业总共有3家,分别是迈为科技(保荐机构:东吴证券)、力邦合信(保荐机构:中信证券)、青岛银行(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证监会发布的审核结果显示,青岛银行、迈为科技过会,力邦合信暂缓表决。、记者注意到,从证监会新近披露的数据来看,IPO“堰塞湖”的体积进一步收缩,有机构预计,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到明年8月份,IPO待审企业的数量将下降至仅100家左右。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