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精准扶贫怎么搞:“+产业”“+消费”还要可持续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28 00:32:27

每经记者 谢孟欢    每经编辑 文 多    

2014年,当“善品公社”找到李世忠,提出希望通过电商带动消费扶贫时,李世忠持满满的怀疑态度:“我们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谁知道是什么样的货。”但现在,他已经是雅安市名山区名建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里的红心猕猴桃也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品牌。

从产业扶贫到消费扶贫,这正是近年来各方探索精准扶贫的一个典型案例。8月22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的美好商业“社会责任 消费扶贫”主题沙龙上,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企业、媒体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嘉宾在“美好商业七人谈”环节,就精准扶贫路径、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展开讨论。

扶贫人应该关注什么?新时代的扶贫有何特征?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哪?嘉宾们抛出了自己的看法。

创新机制:“互联网+”扶贫效果明显

从产业扶贫到消费扶贫,“互联网+”模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雅安市名山区委常委韦燕伟所说:“虽然农村产业发展起来了,但是依靠农户本身把产品变成商品走向市场,能力是不足的。”

“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韦燕伟说道。当地通过与“善品公社”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扶贫基金会方式运作,目前已成果初显。

“合作3年多,全区1586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总共42个贫困村,已经实现24个贫困村摘帽,今年还有18个贫困村将摘帽。”韦燕伟介绍说。

“互联网+”扶贫模式效果明显,又该如何继续深化?在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首席专家郭晓鸣看来,“‘善品公社’在雅安的实践表明,关键是要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要更加关注扶贫机制创新”。

可以说,“善品公社”与雅安名山区的合作,只是“互联网+”扶贫效果的一个缩影,当前,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克服贫困地区的区位瓶颈制约,把贫困地区的产品直接销售到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经济效益。

正如郭晓鸣所说:“产业扶贫将农村产业带动起来,而通过‘互联网+’消费扶贫,则实现了产销结合,是精准扶贫的新突破。”对此,全球川商总会执行秘书长唐俊表示:“善品公社”这种模式是非常好的。下一步,我们有这么多的企业家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对接很多的B端和C端,和“善品公社”一起打造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品牌,通过这个品牌进驻到更多的市场,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性:企业社会责任入4.0时期

扶贫的可持续性,也是当前各扶贫机构、企业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社会责任部长叶万芳表示:“吉利控股集团最大的资源和优势是企业管理,怎样把企业管理经验落实到扶贫过程中,帮助合作社科学有序发展,才是可持续帮扶之道。”

而作为与农户、农业生产近距离接触的企业,四川胜泽源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宗煜则认为,扶贫首先要做到产业高附加值,才能实现可持续性。

他进一步说道:“扶贫是表面问题,核心是农业绿色问题。我们要让帮扶对象成为价值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农业附加值提高,不管在金融、产业方面都能得到不少支持,最终提升的是农民的创业就业能力。”

随着扶贫攻坚进一步推进,要实现扶贫可持续,企业社会责任也在改变。用四川宏达集团副总裁刘德山的话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进入4.0时期,就是要‘万企帮万村’,实现精准可持续扶贫”。

“以前扶贫就是捐资捐物,后来解决就业、定向扶贫、精准扶贫模式逐渐发展,但有些企业只是当任务去做,可持续性并没有得到延伸。”刘德山说。

据介绍,四川宏达集团在四川凉山布拖县建立了证券公司精准扶贫模式,“让做金融的人常年在这里,带领村民致富”。

对此,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育贤也深有体会。他建议:“要改变贫困户,第一,要教给他生存之道,这是政府和参与者要研究的;第二,智力扶贫要超过产业扶贫,要解决返贫的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