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贝瑞基因上市满周岁业绩稳固 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超5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22 23:50:09

8月21日晚,贝瑞基因(000710,SZ)发布了2018年半年报。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45亿元人民币,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两项数据相比上一年度同比增长分别为23.09%和50.26%。基本每股收益为0.4109元,较上年同期0.2787元同比增长47.43%。

去年8月,贝瑞基因通过借壳天兴仪表正式登陆A股,如今一年过去,贝瑞基因在A股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尽管此前,国内的基因检测行业刚刚经历了一场舆论风波,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被推至风口浪尖。但贝瑞基因作为国内基因检测行业领军型企业,用半年报数据说明,公司正保持着稳定的发展。

围绕检测业务布局全产业链

报告期内,贝瑞基因的主营业务包基因检测服务与设备和试剂销售。2018年上半年,公司在基因检测行业实现营收6.4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99.37%。而在分产品上,检测服务和试剂销售合计贡献了超过8成的营收,达到了5.6亿元。

贝瑞基因称,未来公司将继续布局基因检测全产业链,聚焦医学遗传学检测和肿瘤基因检测两个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而具体何为全产业链,贝瑞基因总经理、执行董事周代星这样解释,基因检测业务所使用的测序仪器和跟仪器相关的试剂为上游,检测业务为中游。“目前,我们最大的侧重点是检测,在检测上的投入是最大的,我们整个的销售体系也是围绕检测市场来建的,我们的上游技术也是为了检测而做的技术开发”,周代星表示。

下一步,贝瑞基因将加强在行业内下游甚至更下游的产业布局,将以临床医学应用为主线,逐渐向更广泛的大健康领域延伸。公司未来的目标是大部分遗传疾病得到控制,肿瘤防治以基因检测为基础,逐步实现肿瘤早诊和肿瘤治疗全程监控。围绕此目标,贝瑞基因将建立医疗大数据产业园,进一步整合表型基因型综合数据库,结合临床诊疗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等方法不断优化数据库的准确度和友好度。

这一环节继续向前发展,便是疾病的治疗。如果只有诊断,没有治疗势必会对今后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2018年上半年,贝瑞基因选择投资了信念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为基因治疗药物及其载体的研发和产业化。贝瑞基因称,此举是公司布局基因治疗药物及其载体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并尝试进入基因治疗领域、实现基因检测产业链向下游合理延伸的一次战略布局。

医学检测业务发展稳定前景广阔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业务是贝瑞基因的主要业务之一,从业绩来看贝瑞基因的产品销售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性。上半年贝瑞基因的检测服务、试剂和设备销售收入为5.98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为92.7%。

不久前,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准确性曾被质疑。周代星表示,NIPT其实是非常好的技术,下一步将加强与外界尤其是普通民众的沟通,把基因行业里面实实在在的准确的科学信息,以科普的形式推广得更好一点。

而在医学检测技术上,贝瑞基因具有雄厚的竞争力。作为全球研发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的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自主研发的技术与产品是贝瑞基因发展的重要基础。贝瑞基因的研发团队由高扬博士和曾经参与高通量测序仪设计的周代星博士带队,由实验、研发、生物信息分析领域的国内外专家组成,并与全球知名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前,贝瑞基因的业务网络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超过2000家医院,辐射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内地8个城市建立了医学检验实验室。

据了解,香港地区NIPT渗透率接近60%且还在增长。而内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渗透率只有20%的左右,市场还有极大的潜力。据预测,未来内地的NIPT市场或将达到百亿规模。

未来将布局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

贝瑞基因曾在此前公告中指出,基因检测行业整体趋势正呈现临床医学应用向消费型大健康领域应用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基因检测技术向着大规模人群、商业化方向发展。周代星表示,未来消费型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虽然暂时贝瑞基因还只是密切关注,但近期将有一定的动作,时间上公司期待是越快越好。

近一两年内,随着行业内包括贝瑞基因这样的龙头公司持续探索创新推广技术,基因检测行业尤其是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整体变得的愈发火热,一大批新公司以及资本纷纷进入基因检测行业。基因检测俨然成为了一个新风口。

周代星表示,目前国内的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在他来看算不上是新风口,很多公司仍处于初创阶段,国际上许多基因检测公司只是才刚刚找准自身的方向。相比此前被大众认为是风口的共享单车行业,周代星认为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是一个非常多元的体系,不具备共享单车为争夺用户的排他性的锁定模式。

而据BCC的报告,全球消费型基因检测市场近几年是以70%多的速度在增长,市场总量在几年之内有望达到2480亿美元的市场格局。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