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29 19:30:39
根据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凯迪生态2017年预亏13亿-16亿元,主要原因是蓝光电厂、祁东电厂等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而实际上,凯迪生态亏损额远远超过了预计,达到23.81亿元。
每经记者|张明双 每经编辑|陈俊杰
6月29日,深陷债务危机之中的凯迪生态(000939,SZ)终于披露了2017年报,这比原定日期整整晚了两个月。年报显示,2017年凯迪生态实现营业收入54.46亿元,同比增长8.90%,实现归属净利润亏损23.81亿元,同比减少813.74%。较业绩预告中的亏损额度13亿元-16亿元更大。
“2017年,是凯迪生态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凯迪生态董事会在报告中表示,截至目前,凯迪生态负债278亿元,其中2018年到期的债务约150亿元,背负的债务成为公司2017年年度亏损以及2018年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根据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凯迪生态2017年预亏13亿-16亿元,主要原因是蓝光电厂、祁东电厂等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而实际上,凯迪生态亏损额远远超过了预计,达到23.81亿元。
“低效资产的存在,影响了公司44家(截至2017年底)生物质电厂产生的效益。”凯迪生态董事会在报告中表示,因为公司存在大量效益低下或者资源属性远大于经营属性的资产,如部分风电为在建电厂,水电全部为在建项目,近50家生物质在建电厂虽然抢占了地域优势,但缺乏资金难以加快建设。此外,凯迪生态的林地更多体现的是资源属性,其每年的盈利均没有实现业绩承诺。
2015年,凯迪生态向大股东阳光凯迪、中盈长江等15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生物质发电、水电、风电以及林业资产,交易定价68.5亿元。
其中,凯迪生态向中盈长江支付现金18.36亿元,购买了14家林业公司100%股权及其他6家风、水电公司100%股权。中盈长江承诺,这批林业资产2015年-2017年度扣非归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055万元、2.9亿元和3亿元。
但是,这批林业资产并未完成业绩承诺,2017年仅实现扣非归属净利润2594万元,完成率仅8.65%。事实上,过去三年,这批林业资产均未完成业绩承诺。
凯迪生态有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些低效资产基本上是2015年重组收购而来,水电厂很多没有投产,生物质油没有产业化,林地一般是资源属性,杨河煤业主要体现账面价值而不是现金流,另外还有很多在建电厂,所以投入很多,难以产生收益。该负责人还透露,公司已有这些低效资产的处置计划,一是将各地林地、电厂分拆转卖;二是资产打包,重组方或资产管理公司进来,将整个资产先行打包购买,后期再分配转让。
在巨幅亏损的同时,凯迪生态还面临庞大的债务危机。据统计,目前凯迪生态负债278亿元,其中2018年到期的债务约150亿元,并且已有多起债券违约。截至6月8日,凯迪生态违约债务金额已达17.9亿元,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可能。
对于高负债的原因,凯迪生态表示,环保电厂作为重资产产业,长期以来背负的高企的融资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5年凯迪生态作价68.5亿元收购资产时,现金支付对价37.1亿元,其中使用配套募集资金9.79亿元,而2014年末凯迪生态货币资金仅6.7亿元。也就是说,凯迪生态完成资产购买就需借债20亿元,并且收购资产中还有数十家亏损及未建电厂,需要不断投入资金。
重组完成后,凯迪生态开始了大规模的融资之路。2015-2016年,凯迪生态通过增发募集资金净额86亿元,发行公司债16亿元,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近三年信贷政策不断收紧的大背景下,公司融资成本较高,非银行类债务比重由四年前20%升至80%,债务结构严重失衡,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融资环境严重恶化。”凯迪生态董事会表示。
2018年5月,凯迪生态因中票未按期偿付问题,信用评级被机构直接下调到了C级,随后各类融资通道完全被阻断。
为解决亏损及债务危机,凯迪生态提出了2018年的计划,包括尽快恢复生产、债务及股权重组等。不过,凯迪生态2017年度财务报表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原因就包括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与关联方的交易及往来余额的准确性、诉讼影响、控股股东认定等。
被出具非标意见后,深交所将对凯迪生态股票实行“退市风险警示”,7月2日(周一)开市起股票简称变更为“*ST凯迪”。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