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面孔 | 从副省长到代市长 周先旺与武汉二三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29 20:04:57

5月29日上午,武汉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人事任免事项,接受万勇辞去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任命周先旺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并决定周先旺为武汉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每经记者|余蕊均    每经编辑|杨欢    

中部重镇武汉迎来重要人事调整。

5月29日上午,武汉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人事任免事项,核心内容有二:接受万勇辞去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任命周先旺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并决定周先旺为武汉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几天前(5月25日),武汉市召开市级领导干部会议,宣布周先旺同志任武汉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万勇同志不再担任武汉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官方简历显示,周先旺今年56岁,土家族,一直在湖北省内工作,主政过恩施、黄石等地。去年3月,被任命为湖北省副省长,负责民政、国土资源、农业、农村、水利、防汛、林业、扶贫开发、移民、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后续等方面的工作。

(截图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从副省长到省会城市代市长,周先旺今天在作供职报告时表示,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既是人生之幸,更是千钧之责。

城叔问了问几个武汉朋友,大家对新市长很是期待,还有人希望在他的带领下,“武汉能够先旺起来。”

的确,地处中部核心,又是“九省通衢”,大武汉没有理由不旺起来、更没有借口旺不起来。下面我们就言归正传,认真捋一捋这位土生土长的湖北干部将要面临的关键任务。

1.生态

在周先旺近30年的从政履历中,恩施和黄石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

(截图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按照周先旺的话说,这里“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但痛点在于交通不便。

黄石则恰好相反。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交通不是问题。100多年前,张之洞还在这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华中地区最早的铁路、最早的水泥厂、最早的电厂、最早的煤矿也都诞生于黄石。

周先旺曾表示,黄石是因矿建厂、因厂建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曾给这座城市带来辉煌,但也留下“光灰”城市的印记和巨大的生态赤字。

城叔注意到,去年1月11日,时任黄石市委书记的周先旺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署名文章,分享生态环境的治理之道。

这里有两个小细节值得分享:

一是2012年12月,周先旺从湖北省商务厅厅长的位置上调任黄石市委书记。他在就职讲话中提到,“今天我郑重接过黄石发展的接力棒,要让自己完完全全地融入这座城市,殚精竭虑地为这座老工业城市的转型振兴与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要让黄石从“恋矿情结”、“唯矿思维”中走出来,摆脱粗放增长。

另一个是2013年1月,周先旺当着180位企业家的面立下“军令状”,“我们可以对大家拍胸脯说:如果两个月环境再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就在这里给大家鞠躬;如果还不算数,我们再鞠躬,腰就一直弯着,决不撑起……”

同样是老工业城市,还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然应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周先旺的“生态”履历,武汉的绿色发展值得期待。

2.交通

武汉作为中部的明星城市,除了本身的工业基底和创新发展外,“交通”是近年来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这里说的交通并非简单的“路”,而是“大交通”——交通枢纽。

前面说到,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从这里循长江水道,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作为地理中心,武汉具备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条件,也一直是交通枢纽。

按照周先旺的说法,武汉起于交通、成于交通、兴于交通,未来也系于交通。

当然,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武汉的交通枢纽作用还应该更上一层楼,在现有基础上还可以更好,要将区位优势最大化。

去年7月,湖北省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武汉市关于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情况汇报。时任副省长的周先旺表示,要积极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2020年基本建成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他还说,武汉要强化主体责任,重点解决好组建港口联合体、阳逻港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旗舰港”、完善多式联运体系等关键问题,用世界眼光谋划,向国际水平对标。

如今,周先旺接过指挥棒,他将如何带领武汉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叔很期待。

另一个期待是,“另有任用”的前任武汉市长将去向何处,我们将持续关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部重镇武汉迎来重要人事调整。 5月29日上午,武汉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人事任免事项,核心内容有二:接受万勇辞去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任命周先旺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并决定周先旺为武汉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几天前(5月25日),武汉市召开市级领导干部会议,宣布周先旺同志任武汉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万勇同志不再担任武汉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官方简历显示,周先旺今年56岁,土家族,一直在湖北省内工作,主政过恩施、黄石等地。去年3月,被任命为湖北省副省长,负责民政、国土资源、农业、农村、水利、防汛、林业、扶贫开发、移民、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后续等方面的工作。 (截图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从副省长到省会城市代市长,周先旺今天在作供职报告时表示,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既是人生之幸,更是千钧之责。 城叔问了问几个武汉朋友,大家对新市长很是期待,还有人希望在他的带领下,“武汉能够先旺起来。” 的确,地处中部核心,又是“九省通衢”,大武汉没有理由不旺起来、更没有借口旺不起来。下面我们就言归正传,认真捋一捋这位土生土长的湖北干部将要面临的关键任务。 1.生态 在周先旺近30年的从政履历中,恩施和黄石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 (截图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按照周先旺的话说,这里“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但痛点在于交通不便。 黄石则恰好相反。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交通不是问题。100多年前,张之洞还在这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华中地区最早的铁路、最早的水泥厂、最早的电厂、最早的煤矿也都诞生于黄石。 周先旺曾表示,黄石是因矿建厂、因厂建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曾给这座城市带来辉煌,但也留下“光灰”城市的印记和巨大的生态赤字。 城叔注意到,去年1月11日,时任黄石市委书记的周先旺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署名文章,分享生态环境的治理之道。 这里有两个小细节值得分享: 一是2012年12月,周先旺从湖北省商务厅厅长的位置上调任黄石市委书记。他在就职讲话中提到,“今天我郑重接过黄石发展的接力棒,要让自己完完全全地融入这座城市,殚精竭虑地为这座老工业城市的转型振兴与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要让黄石从“恋矿情结”、“唯矿思维”中走出来,摆脱粗放增长。 另一个是2013年1月,周先旺当着180位企业家的面立下“军令状”,“我们可以对大家拍胸脯说:如果两个月环境再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就在这里给大家鞠躬;如果还不算数,我们再鞠躬,腰就一直弯着,决不撑起……” 同样是老工业城市,还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然应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周先旺的“生态”履历,武汉的绿色发展值得期待。 2.交通 武汉作为中部的明星城市,除了本身的工业基底和创新发展外,“交通”是近年来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这里说的交通并非简单的“路”,而是“大交通”——交通枢纽。 前面说到,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从这里循长江水道,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作为地理中心,武汉具备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条件,也一直是交通枢纽。 按照周先旺的说法,武汉起于交通、成于交通、兴于交通,未来也系于交通。 当然,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武汉的交通枢纽作用还应该更上一层楼,在现有基础上还可以更好,要将区位优势最大化。 去年7月,湖北省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武汉市关于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规划情况汇报。时任副省长的周先旺表示,要积极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2020年基本建成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他还说,武汉要强化主体责任,重点解决好组建港口联合体、阳逻港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旗舰港”、完善多式联运体系等关键问题,用世界眼光谋划,向国际水平对标。 如今,周先旺接过指挥棒,他将如何带领武汉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叔很期待。 另一个期待是,“另有任用”的前任武汉市长将去向何处,我们将持续关注。
武汉 市长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