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当前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4-27 16:15:42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对于下一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实习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毕陆名    

Upload_1524815369257.thumb_head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近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已正式挂牌,对于下一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分组审议现场,不少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畅所欲言,对当前环保工作中亟待加强的一些“短板”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应培养农民垃圾分类意识

“现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农村。过去农村是传统产业,农民对环境的破坏很少,进入工业化、市场经济之后,很多情况发生了变化,农村正在成为对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地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陈锡文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环保工作强调得不够的状况,提出了他的建议。

为何当前应着重重视农村环保工作?对此,陈锡文列举了地膜污染、化肥污染、废物污染等一些与农村环境污染有关的数据,强调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他表示:“一年(农村)有200万吨残留薄膜,数量很大,对土壤的长期破坏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农村)一年化肥存量的施用量还是6000万吨左右,量非常惊人,要采取措施,实现减量化;现在一年(农村)畜禽养殖业的粪污排放量是38亿吨,秸秆是9亿吨,两个加起来就是40多亿吨。”如何解决好上述问题?对此,陈锡文建议,秸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一种根本途径。

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秦顺全则在发言中强调,当前农村环保工作要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应培养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他表示:“农村的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的现象,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还是比较严重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前提是垃圾分类,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认知水平的差距,简单套用城市的垃圾分类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建议探索适合农村现状和特点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制度,(例如)将农村垃圾分为容易腐烂的垃圾和不容易腐烂的垃圾,有了这两种分类以后,容易腐烂的垃圾利用现有的做法,在农村集中收集以后就近掩埋,对于不容易腐烂的垃圾集中以后与城市的垃圾系统一起来处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4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受国务院委托,向会议作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介绍称,下一步,要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施产地环境清洁行动,继续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试点,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试点。此外,还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垃圾处理、粪便处理、污水治理、河塘清淤、村容村貌提升,开展厕所革命。

强化生态功能区财政支持

目前,我国不少欠发达地区直面生态环境脆弱的挑战,如何确保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好环境?对此,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学勇建议,下阶段应将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红线划定实施紧密相结。“要对因实施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地方,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基础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还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的能力。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实施补偿机制,还要考虑到对跨区域、跨流域的补偿。同时,光靠财力的补偿是不够的,还要大胆探索绿色金融的创新,在这方面一定要大胆探索、走出路子。”他表示。

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那顺孟和则建议,要重视划定的生态功能区内居民生活安置问题,保障其真正取得实效。“比如生态功能区里矿山的停建、迁建以及退牧休牧后牧民生活安置等问题。另外,有不少生态功能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偏远地区,如果不出台重点功能区具体的财政支持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生态功能区规划落实很难取得实效。”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近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已正式挂牌,对于下一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分组审议现场,不少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畅所欲言,对当前环保工作中亟待加强的一些“短板”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应培养农民垃圾分类意识 “现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农村。过去农村是传统产业,农民对环境的破坏很少,进入工业化、市场经济之后,很多情况发生了变化,农村正在成为对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地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陈锡文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环保工作强调得不够的状况,提出了他的建议。 为何当前应着重重视农村环保工作?对此,陈锡文列举了地膜污染、化肥污染、废物污染等一些与农村环境污染有关的数据,强调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他表示:“一年(农村)有200万吨残留薄膜,数量很大,对土壤的长期破坏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农村)一年化肥存量的施用量还是6000万吨左右,量非常惊人,要采取措施,实现减量化;现在一年(农村)畜禽养殖业的粪污排放量是38亿吨,秸秆是9亿吨,两个加起来就是40多亿吨。”如何解决好上述问题?对此,陈锡文建议,秸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一种根本途径。 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秦顺全则在发言中强调,当前农村环保工作要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应培养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他表示:“农村的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的现象,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还是比较严重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前提是垃圾分类,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认知水平的差距,简单套用城市的垃圾分类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建议探索适合农村现状和特点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制度,(例如)将农村垃圾分为容易腐烂的垃圾和不容易腐烂的垃圾,有了这两种分类以后,容易腐烂的垃圾利用现有的做法,在农村集中收集以后就近掩埋,对于不容易腐烂的垃圾集中以后与城市的垃圾系统一起来处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4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受国务院委托,向会议作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介绍称,下一步,要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施产地环境清洁行动,继续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试点,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试点。此外,还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垃圾处理、粪便处理、污水治理、河塘清淤、村容村貌提升,开展厕所革命。 强化生态功能区财政支持 目前,我国不少欠发达地区直面生态环境脆弱的挑战,如何确保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好环境?对此,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学勇建议,下阶段应将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红线划定实施紧密相结。“要对因实施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地方,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基础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还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的能力。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实施补偿机制,还要考虑到对跨区域、跨流域的补偿。同时,光靠财力的补偿是不够的,还要大胆探索绿色金融的创新,在这方面一定要大胆探索、走出路子。”他表示。 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那顺孟和则建议,要重视划定的生态功能区内居民生活安置问题,保障其真正取得实效。“比如生态功能区里矿山的停建、迁建以及退牧休牧后牧民生活安置等问题。另外,有不少生态功能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偏远地区,如果不出台重点功能区具体的财政支持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生态功能区规划落实很难取得实效。”
农民 垃圾分类 废物污染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