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支持社区营造 成都投入资金将达15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4-24 20:41:40

成都市投入支持社区营造的资金将达到15个亿,各区(市)县正在加紧推动成立社区基金会,以更好地动员当地资源解决社区生活议题。

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实习记者|黄名扬    每经编辑|官远星    

4月24日,中共成都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为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成都市委社治委会同多个部门研究构建了“1+6+N”政策体系,主要涉及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优化调整、转变街道(乡镇)职能、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社区总体营造、社区发展规划、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标准体系等多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投入支持社区营造的资金将达到15个亿,各区(市)县正在加紧推动成立社区基金会,以更好地动员当地资源解决社区生活议题。

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配套文件陆续出台

城市是共同美好的家园,而城乡社区又是城市最小的组成细胞。

近年,成都为“细胞焕新”、建设高品质的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作出了许多努力。

2017年,成都总共改造棚户区22530户、城中村7427户、老旧院落920个,整治背街小巷1339条,打造特色街区(小镇)131个,完成了“两拆一增”150处。

去年9月,成都又召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发布“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 ,明确街道不再承担招商引资职能。

如今,包括《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的实施意见》、《成都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意见》、《成都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在内的多个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系列配套文件的陆续出台实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了“1+6+N”政策体系。

该体系中,“1”即“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其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将成为成都城乡社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6”则是指在社区发展治理中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的6个配套文件。主要涉及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优化调整、转变街道(乡镇)职能、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社区总体营造、社区发展规划、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标准体系等6个方面。

另外,“N”是主要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的配套文件。目前主要涉及“五大行动”“一核五体系”、社区志愿服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培育社会企业、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岗位薪酬体系8个方面。

据成都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周德强介绍,确立标准,正是为系统回应成都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是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

相关文件还明确了3年目标,将全市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指标化:2018年不低于60%、2019年不低于80%、到2020年实现不低于90%。

值得注意的是,会上宣布,成都投入支持社区营造的资金将达到15个亿。各区(市)县正在加紧推动成立社区基金会,以更好地动员当地资源解决社区生活议题。

将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

发布会现场,成都市民政局局长张孝军表示,要明确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社区发展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广大居民的权利和责任。”

正如他所言,社区作为离人们生活最近的组织,治理社区不仅要靠政府,企业也应成为具体举措的落地点之一。

首先,针对社会组织,《成都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意见》强调要“全放开、不设门槛”。

具体而言,就是在范围上向重点领域倾斜、在份额上向社会组织倾斜、在准入上保障社会组织平等参与。购买主体不得将社会组织成立年限、规模大小、评估等级以及注册所在地等作为资格条件。

在履约管理方面,对购买内容相对固定、经费来源相对稳定、价格变化相对较小的服务项目,购买主体可与社会组织签订不超过三年期限的服务合同。

在信息对接方面,将搭建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向社会组织公布购买需求。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社区治理 成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