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中西部、东北将成开放新高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07 01:04:5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毕陆名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毕陆名

今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为全球外资主要流入地。2018年,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方面将有哪些新动向呢?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中国引资的成效是显著的,去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31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

他表示,改善和完善投资环境还需要继续下大力气,继续出硬的措施。将按照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努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以高水平的开放促进高质量的发展。此外,他还强调,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今年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把自贸区试行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逐步扩大到全国。

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吸收外资金额达8775.6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9%。然而,中国吸收外资规模的提升与国内引资政策的完善和营商环境的提升密不可分。

宁吉喆介绍,我国吸引外资之所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得益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政策,适应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的变化。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该文件大幅放宽了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并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策措施。

2017年8月,《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发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出多项举措,包括完善外资法律体系,提升对外商投资服务水平,保障境外投资者利润自由汇出,深化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等。

我国对外商企业投资口径不断放宽的同时,开放的领域和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宁吉喆表示,2015年和2017年先后两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资准入的限制领域缩减了65%,实行了以备案为主的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目前96%以上的外资实行属地备案,不用再到北京。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扩大开放都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形成开放新格局,至少包含开放口径的扩大、开放层次的提升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此外,霍建国还对记者表示,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由自贸试验区推广至全国是一项力度很大的举措,对于构建开放新格局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负面清单不断缩短,金融、服务、教育等领域对外商不断放宽,另一方面,对外商适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外商投资的便利性将大大提高。”

部分地区将加大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将成为开放的新高地。宁吉喆介绍,将加大西部地区、内陆地区、沿边地区开放的力度,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转移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支持产业转移与加工贸易的资金、土地等优惠政策。

在中国的外贸经济版图中,东部沿海地区向来是内外资企业聚集的“风水宝地”。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和自贸试验区由东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实地调研时了解到,自贸区设立不到半年,新增注册企业就超过9000家。如果能将自贸试验区内的政策红利释放到全国,无疑对外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霍建国表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虽然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但在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如果地方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于外资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未来这些区域重点需要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做到劳动力与经济技术发展更加匹配。”

而此次国家发改委针对地方灵活制定招商政策同样给出了明确的态度。宁吉喆强调,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施境外投资者境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张怀水每经编辑毕陆名 今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为全球外资主要流入地。2018年,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方面将有哪些新动向呢?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中国引资的成效是显著的,去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31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 他表示,改善和完善投资环境还需要继续下大力气,继续出硬的措施。将按照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努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以高水平的开放促进高质量的发展。此外,他还强调,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今年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把自贸区试行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逐步扩大到全国。 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吸收外资金额达8775.6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9%。然而,中国吸收外资规模的提升与国内引资政策的完善和营商环境的提升密不可分。 宁吉喆介绍,我国吸引外资之所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得益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政策,适应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的变化。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该文件大幅放宽了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并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策措施。 2017年8月,《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发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出多项举措,包括完善外资法律体系,提升对外商投资服务水平,保障境外投资者利润自由汇出,深化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等。 我国对外商企业投资口径不断放宽的同时,开放的领域和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宁吉喆表示,2015年和2017年先后两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资准入的限制领域缩减了65%,实行了以备案为主的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目前96%以上的外资实行属地备案,不用再到北京。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扩大开放都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形成开放新格局,至少包含开放口径的扩大、开放层次的提升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此外,霍建国还对记者表示,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由自贸试验区推广至全国是一项力度很大的举措,对于构建开放新格局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负面清单不断缩短,金融、服务、教育等领域对外商不断放宽,另一方面,对外商适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外商投资的便利性将大大提高。” 部分地区将加大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将成为开放的新高地。宁吉喆介绍,将加大西部地区、内陆地区、沿边地区开放的力度,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转移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支持产业转移与加工贸易的资金、土地等优惠政策。 在中国的外贸经济版图中,东部沿海地区向来是内外资企业聚集的“风水宝地”。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和自贸试验区由东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实地调研时了解到,自贸区设立不到半年,新增注册企业就超过9000家。如果能将自贸试验区内的政策红利释放到全国,无疑对外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霍建国表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虽然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但在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如果地方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于外资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未来这些区域重点需要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做到劳动力与经济技术发展更加匹配。” 而此次国家发改委针对地方灵活制定招商政策同样给出了明确的态度。宁吉喆强调,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施境外投资者境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