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院士经济是盘好“菜” 武汉拟3年用150个项目“炒熟”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04 21:25:54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院士作为理工科的高端人才,往往能带动产业的聚集和产业引领性发展,但需要城市具备人才基础、产业基础和研究基础,武汉基础优势较为明显,有院士发展的空间,有发展院士经济的条件。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明双    

每经记者 张明双 每经编辑 宋思艰

2017年,新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持续火热,进入2018年,这一“战斗”正在向更高层次延伸。近日,武汉宣布全面启动“院士经济”发展工程,着力打造“院士之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在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的推动下,不少城市正在大力布局院士经济,通过引入高层次人才团队,为地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发展动能。

以院士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

根据武汉市科技局工作报告,“院士经济”工程是武汉2018年科技创新重点任务之一,核心则是院士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布局在长江新城、东湖高新、武汉经开、临空港等国家经济开发区。另外,201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的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局也将增设“院士经济”工作部,提升行政效能。

“院士经济并不是一个新命题,而是一直在做的事情。”武汉大学教授邹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武汉人力资源丰富,本土两院院士也很多,此次借助已有资源优势让更多领域的院士将工作站、项目设在湖北,不仅能从事原创技术研究,还将加快理论研究与应用工程后续开发的衔接,将院士经济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按照规划,武汉市正在筹备“院士经济”发展大会,该市将筹备召开全市“院士经济”发展大会,争取首批签约15至20个院士项目,年内力争签约30个院士项目,3年内力争150个院士项目落户武汉。

实际上,武汉早已尝到了“院士经济”的甜头,院士工作站涵盖钢铁、造船、光电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并出现了诸多科技成果。根据武汉市科协信息显示,2011年成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后,武汉船舶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而武汉通用公司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麟的指导下,研制完成了第一艘太阳能、锂离子电池动力游船,为汉产船舶产业增添了一大动力。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院士作为理工科的高端人才,往往能带动产业的聚集和产业引领性发展,但需要城市具备人才基础、产业基础和研究基础,武汉基础优势较为明显,有院士发展的空间,有发展院士经济的条件。

多地布局院士经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院士经济一直是各大城市努力推动的方向,而近年来不少城市在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成建制、规模化引进院士项目,形成院士产业集聚效应。

在深圳,宝安区于2017年5月份启动“院士村”建设,计划引进诺贝尔奖、院士团队,打造世界级科技转化中心;在福建,地方政府已将邀请院士参观和洽谈作为常态化的组织活动;在山东,青岛国际院士港去年一次引进31名院士;在安徽,小城界首举行“院士专家界首行”,把脉循环经济产业。

“各地看重院士经济并不意外,这是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大势走向。”邹薇认为,虽然武汉已经形成了一些千亿级产业,但总体来看以传统领域居多,现在武汉希望利用光谷、自贸区等优势在新产业、新业态方面有更大的布局,通过院士经济,可以抢占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新的机遇,所以在院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提高经济开放度,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商业环境,进一步提升武汉科研能力。

叶学平则表示,此前很多城市引进的是点状的院士工作站,而现在需要集聚性,实现院士经济规模效应,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越来越高端化,顶级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是从城市建设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院士经济 院士科技成果转化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