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8-02-07 07:49:49
每经编辑|周禹彤
【今年房地产信贷料“紧上加紧”】
开年以来,广州、深圳、北京、杭州、南昌等地个人房贷利率持续上涨,并且银行对贷款投放较为审慎。业内人士认为,资金成本上升叠加非标回表导致银行的资本金压力上升,将促使贷款利率上行,今年个人房贷利率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同时,银行信贷资金可能更多地流向先进制造业、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等领域。(中证报)
【九日连续净回笼超万亿,央行逆回购池子要见底】
从1月25日至2月6日,央行连续9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回笼12700亿元。尽管央行大幅“收水”,近期资金面仍较为宽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隔夜和跨春节资金供给相对充裕。同时数据显示,当前至一季度末的逆回购到期量仅有1700亿元,此外2月和3月共有538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这意味着,未来央行主动回笼资金敞口不大。不过,节后流动性能否保持宽松还要考察多重因素影响。(上证报)
【新一批PPP示范项目投资额环比降35.2%】
在监管部门发布的最严新规之下,一场行业内的大洗牌正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域展开。而与此同时,PPP行业的发展也正在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演变。2月6日,财政部PPP中心公布第四批PPP示范项目。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在有关部委、省级财政部门申报的1226个项目中,确定北京市新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北京段)PPP项目等396个项目作为第四批PPP示范项目,涉及投资额758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与第三批的516个项目、投资额11708亿元相比,第四批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下降了23.3%和35.2%。(每日经济新闻)
【三大证券报集体谈A股大跌:多因素支持A股中期向好 无需跟随海外市场恐慌】
证券时报头版刊文称,近期股指的回调是前期持续上涨累积风险的有效释放,美股的大幅波动对全球股市包括A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宜过分担忧。中证报刊文称,分析人士指出,美股调整引发全球资金避险情绪升温,美股对A股影响更多是短期情绪面的冲击,不会导致国内市场资金大量外流。同时,A股基本面有支撑,估值有韧性,安全边际更高,投资者不必过度悲观。上海证券报刊文称,考虑到目前A股估值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仍处相对低位,股市投资者的整体杠杆率不高,加之中国经济基本面坚实,市场资金面宽裕,无需因海外市场波动而恐慌。
【经济参考报:今年基本面仍支持A股稳中向上】
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头版头条文章称,美股暴跌拉响全球股市警报。分析人士认为,美股市场的暴跌主要同其自身加息预期和过长时间过大幅度上涨有关,短期来看,虽然会对A股市场造成一些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L型走势稳中有升,企业盈利改善,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有望在今年落地,市场料将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外围因素诱发A股“深蹲”中小创流动性风险显现】
美股大跌,尤其是千点重挫对全球股市带来的影响可谓不小,2月6日的亚太市场主要股指都随之出现了震荡。A股此前处于技术性调整途中,受此波及,沪深两市股指调整幅度陡然加深,这也令投资者不知所措。不过,从A股市场受外围市场影响的规律来看,短期冲击产生的影响有限。在对多家机构和市场人士的采访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发现,对A股的“深蹲”动作,主要还是由于本身所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美股波动的影响只是诱因。对于中小创,一些私募还表示出信心。而且,我们还发现一个积极的现象,就是A股在春节时间窗口的“红包”行情,或不会因为当前的短期震荡而消失。(每日经济新闻)
【不惧港股市场调整 近200亿内地资金南下抄底】
美股大跌,与其关联性较高的港股市场也随之出现大跌。恒指本周一、周二合计跌幅为6.15%,在股指大跌的同时,成交量也出现放大现象。然而,恒指大跌并不影响内地投资者抄底港股的热情。周一,恒指下跌1.09%,内资通过港股通抄底港股105.93亿港元,周二恒生指数更是大跌5.12%,内资热情不减,再次南下“扫货”76.09亿港元,两天累计净买入港股182亿港元。2月6日内地资金南下抢筹,金融股成为最重要的板块,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平安、招商银行都成为“猎物”。在市场大跌的背景下,也有券商分析师认为该再看一看,稍后作出决策,以防备可能出现的风险。(每日经济新闻)
【A股“深蹲”后还能“抢红包”?春节前5个交易日逾九成概率上涨】
美股大跌对全球股市产生了冲击,A股也受到波及。不过,2月6日虽然股市跌幅较大,大宗商品价格却仍然相对坚挺。有主流券商认为,这反映当前经济基本面没有大问题,而这是股市运行的基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综合机构盘后观点看,目前A股金融、周期、消费板块的蓝筹股仍是相对“靠谱”的避险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又逢春节“红包”行情窗口期,尽管近日A股波动较大,但据主流券商统计显示,过去15年上证综指春节前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93%,平均涨幅2.8%。(每日经济新闻)
【泸州老窖卖香水当了回网红 网友急问:浓香还是酱香?喷了会被查酒驾吗?】
“你身上有泸州老窖的香水味?”没错,而你的鼻子没有犯错。在看惯LV、香奈儿这些奢侈品界大佬跨界卖香肠、奶粉后,泸州老窖(000568,SZ)跨界推出的香水,在一夜之间成了网红。网友们听后脑洞大开,“你的香水是浓香型还是酱香型”“喷了会被查酒驾吗”等段子一时不断,甚至有网友联想到了“老干妈唇膏还会远吗”。不仅是网友,白酒行业内多名专家也对泸州老窖出了香水表示惊讶。但在业内专家看来,如果泸州老窖想跨界经营香水,还是具备挺大的挑战性。倒更像是泸州老窖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的新尝试,跳出数百年老窖的固有形象,香约年轻一代消费者。(每日经济新闻)
【应届生今年最高分红20万?“狼性”华为没这免费午餐】
华为作为国内提供“颇具竞争性薪酬”的一家企业,其年底的分红方案一直是业界及社会关注的话题。2月5日,华为董事会秘书处向全体员工发布了《关于2017年度虚拟受限股每股分红预测值的通知》,2017年度虚拟受限股每股预测收益约为2.83元,虚拟受限股每股现金分红约为1.02元/股。基于此,有媒体报道称,“华为的应届毕业生在此次税后的总分红最高可达20多万元”。对此,华为内部人士回应记者称,太夸张了,根本不可能。事实上,华为员工要想得到分红,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并非是外界想象的“免费午餐”。虽然华为内部并没有发布明文,但有股份分配的员工通常需要在15级以上,并且当年的业绩考核要达到A、B+或者B。(每日经济新闻)
【铁公鸡浪莎股份预计要分红了 董秘:不会低于30%】
在上交所喊话“铁公鸡”型公司后,浪莎股份(600137,SH)11年来首次表态将要现金分红。2月5日,公司在回复上交所《关于现金分红事项的监管工作函》时表示,预计公司2017年年度经营成果经审计后,达到现金分红能力。受此消息影响,在2月6日寡淡的市场之下,浪莎股份罕见地逆势上涨。公司董秘向记者透露,分红比例不会低于30%,最终的分红方案会根据2017年年度审计结果来确定。(每日经济新闻)
【巴士在线高管失联留下15亿商誉减值 “移动生态圈”业务有的停滞有的瘫痪】
巴士在线(002188,SZ)对董事王献蜀及二股东中麦控股有限公司的感受颇为复杂,一方面其因上述两者的借款行为卷入“不知情”的债务纠纷;另一方面,其核心子公司巴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却似乎离不开王献蜀。近日,巴士在线披露,由于王献蜀无法履职对业务的影响(无法履职前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此前的预计业绩需要调整,由盈转亏,2017年超过15亿元的预计亏损震惊市场。实际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王献蜀失联之前,巴士科技的经营就已经出现多重隐忧,其进入上市公司主导的移动生态圈战略目前已大多陷入困境,而现金流问题还导致原本势头不错的视频直播业务停滞。(每日经济新闻)
【美股上演疯狂巨震 道指大逆转涨超550点】
持续两天的抛售暂告段落,周二美股在巨震中迎来反弹。道指成功扭转开盘时低开567点的不利局面,收盘上涨567.02点,涨幅2.33%,报24912.77点,日内振幅达1167点。纳指收涨148.36点,涨幅2.13%,报7115.88点。标普500指数收涨46.20点,涨幅1.74%,报2695.14点。欧洲股市周二继续重挫,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2.64%,德国DAX指数下跌2.32%,法国CAC40指数下跌2.35%。(CNBC)
【Space X“全球最强”重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太空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周三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成功试射“重型猎鹰”(Falcon Heavy) 火箭,升空过程中需要超过500万磅的推力,相当于18架全功率波音747飞机的“重型猎鹰火箭”一次能将63吨的物资送入近地轨道,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商业运载火箭。马斯克此前透露,第二次试射可能在3-6个月后,并将尝试商业运载试验。(CNBC)
【比特币周二盘中失守6000美元,较峰值下跌70%】
数字货币依然没有停止退潮,愈发严厉的全球监管措施令投资者信心受挫。根据平台CoinDesk的数据,比特币周二盘中一度失守6000美元关口,触及5947.40低点,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比特币总市值已经蒸发2000亿美元,较去年12月创下的近20000美元高点下跌近70%。美盘午后比特币探底回升,收复7000、8000美元两大关口。(华尔街日报)
【2017年全球黄金需求量下降7%】
据海外媒体报道,世界黄金协会最新发布的《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黄金需求量同比下降7%至4072吨,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证券时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