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从“先照后证”到“照后减证”,国务院推行 “放管服”新改革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1-18 18:08:2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并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推行“照后减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企业的准入和经营门槛的降低,一定会给政府监管带来压力。但这也是未来的方向,这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必要的监管措施、检测措施、奖惩措施要跟上。

每经编辑 梁宏亮 俞瑶    

每经记者梁宏亮 实习生 俞瑶

“证”与“照”一直都被认为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从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到不断推进“证照分离”,近日,由上海改革试点并向全国各自贸试验区推广的“放管服”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并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推行“照后减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企业的准入和经营门槛的降低,一定会给政府监管带来压力。“但这也是未来的方向,这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必要的监管措施、检测措施、奖惩措施要跟上。”白明称。

 

“照后减证”的三大内容

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对116项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并向全国各自贸试验区推广的基础上,由上海市进一步在浦东新区对商事制度、医疗、投资、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商务、农业、质量技术监督、文化、旅游等10个领域47项审批事项进行改革试点,推进“照后减证”。

按会议要求,“照后减证”改革的一项内容是,凡不涉及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政策的生产许可前置条件一律取消。生产许可检验只针对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指标。企业提交申请并作出质量安全承诺后,可先领取生产许可证开展生产,再接受现场审查。

什么是“不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企业?白明用教育行业举例,“比如教育培训行业,并不涉及产品质量安全,也不会产生污染、废料,不会影响节能环保,所以就没有必要走这个流程,不需要‘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

“照后减证”改革的第二项内容包括,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等审批,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数逐步实行自主决定;缩短药品、医疗器械准入周期。

 “此前,国内的新药从研发到进入市场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审查,企业希望准入周期减短,老百姓也在呼吁新药的入市。”白明认为,此次的改革也意味着,于药品而言,此后将会忽略一些不涉及健康或质量的审批程序。

“照后减证”改革的第三项内容,是优服务强监管。加快推行网上办税,优化发票管理,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按季申报。全面实施诚信管理、风险监管,全面推行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综合执法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企业的准入和经营门槛的降低,一定会给政府监管带来压力。”白明说,“但这也是未来的方向,这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必要的监管措施、检测措施、奖惩措施要跟上。”

 

“先照后证”到“照后减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2017年12月29日的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介绍,从2013~2017年,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上升了65位。

而企业的准入,则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卡,营商环境的一大体现。针对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问题,我国先后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举措,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力度。

2015年,上海自贸区开始进行“先照后证”的改革试验。“先照后证”,即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相关许可证。在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中,将31项前置许可审批改为后置许可审批,各地工商部门一律不再将其作为登记前置,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相关经营范围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2016年10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多证合一”改革,即证照整合,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经过一年多的推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西安、杭州、深圳等多市已经在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涉及外贸、食品、医药等各行各业。

而“证照分离”也是由上海浦东新区展开。2015月12月16日审议通过的《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要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聚焦办证环节,通过采取改革审批方式和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使企业办证更加快速便捷高效。2017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证照分离”扩大试点实施。

梳理这些改革试验,白明认为,“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大的方向都是简政放权,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上海自贸区的试验给全国其他地区带来了很多经验。”同时,白明告诉记者,除了企业准入方面,营商环境的改善还需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法律法规的健全等方面进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梁宏亮实习生俞瑶 “证”与“照”一直都被认为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从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到不断推进“证照分离”,近日,由上海改革试点并向全国各自贸试验区推广的“放管服”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并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推行“照后减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企业的准入和经营门槛的降低,一定会给政府监管带来压力。“但这也是未来的方向,这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必要的监管措施、检测措施、奖惩措施要跟上。”白明称。 “照后减证”的三大内容 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对116项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并向全国各自贸试验区推广的基础上,由上海市进一步在浦东新区对商事制度、医疗、投资、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商务、农业、质量技术监督、文化、旅游等10个领域47项审批事项进行改革试点,推进“照后减证”。 按会议要求,“照后减证”改革的一项内容是,凡不涉及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政策的生产许可前置条件一律取消。生产许可检验只针对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指标。企业提交申请并作出质量安全承诺后,可先领取生产许可证开展生产,再接受现场审查。 什么是“不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企业?白明用教育行业举例,“比如教育培训行业,并不涉及产品质量安全,也不会产生污染、废料,不会影响节能环保,所以就没有必要走这个流程,不需要‘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 “照后减证”改革的第二项内容包括,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等审批,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数逐步实行自主决定;缩短药品、医疗器械准入周期。 “此前,国内的新药从研发到进入市场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审查,企业希望准入周期减短,老百姓也在呼吁新药的入市。”白明认为,此次的改革也意味着,于药品而言,此后将会忽略一些不涉及健康或质量的审批程序。 “照后减证”改革的第三项内容,是优服务强监管。加快推行网上办税,优化发票管理,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按季申报。全面实施诚信管理、风险监管,全面推行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综合执法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企业的准入和经营门槛的降低,一定会给政府监管带来压力。”白明说,“但这也是未来的方向,这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必要的监管措施、检测措施、奖惩措施要跟上。” 从“先照后证”到“照后减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2017年12月29日的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介绍,从2013~2017年,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上升了65位。 而企业的准入,则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卡,营商环境的一大体现。针对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问题,我国先后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举措,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力度。 2015年,上海自贸区开始进行“先照后证”的改革试验。“先照后证”,即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相关许可证。在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中,将31项前置许可审批改为后置许可审批,各地工商部门一律不再将其作为登记前置,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相关经营范围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2016年10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多证合一”改革,即证照整合,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经过一年多的推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西安、杭州、深圳等多市已经在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涉及外贸、食品、医药等各行各业。 而“证照分离”也是由上海浦东新区展开。2015月12月16日审议通过的《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要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聚焦办证环节,通过采取改革审批方式和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使企业办证更加快速便捷高效。2017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证照分离”扩大试点实施。 梳理这些改革试验,白明认为,“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大的方向都是简政放权,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上海自贸区的试验给全国其他地区带来了很多经验。”同时,白明告诉记者,除了企业准入方面,营商环境的改善还需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法律法规的健全等方面进行。
照后减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